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第一,黃帝問,中國的地形,西北地勢高,顯得天空不足,而出現北方寒而西方涼,中國的地形,東南地勢低,顯得地不滿東南,而出現東方溫而南方熱。
這是什么原因?
歧伯講,這是陰陽之氣因地勢高下的區別而形成的。是陰陽之氣或太多或太少所形成的區別。東南方,氣候偏陽,陽氣中的精氣就會下降于地,從而形成了東方溫而南方熱的狀態。西北方,氣候偏陰,陰氣的精氣就會向上升,從而形成了北方寒冷而西方涼爽的狀態。所以說地勢有高下的不同,氣候就有溫涼的差別。
地勢高的地方氣候寒冷一些,地勢低的地方氣候溫熱一些。所以居住在西北寒涼地帶的人們,容易因寒涼而出現脹滿的毛病,居住在東南的人們,容易因溫熱而生瘡瘍。采取泄下的治療方法,可以治療脹滿,采取發汗的治療方法,可以治療瘡瘍。這是人體腠理因氣候寒溫而開閉不同所出現的病證不同,隨之治療方法也不同。是因為人們所處的環境陰陽之氣多少不同引起的。
五運之氣的太過與不及或者平氣,主要從年周期中的時間段落來影響萬物和人,而這一節又講了空間地理氣候不同對人體生理和病理的不同影響。
帝曰:其于壽夭,何如?
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第二,
黃帝問,地勢高下對于人的壽命有影響嗎?
歧伯講,西北之地陰精上奉的地方,人們的壽命高一些,因為陰精上奉,人體的陽氣處于固密狀態。東南之地陽精下降的地方,人們的壽命短一些。因為陽氣下降的地方,人體的陽氣處于泄放的狀態。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故曰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第三,黃帝說,你講的好,又問,那不同地哉人們的病變又如何治療呢?
歧伯講,西北寒氣引發的疾病,先用散熱的方法,將過于熱而內藏的陽氣散一下。后用適應寒冷的方法。東南陽氣多的地方人們病了,先用收引功能的藥物糾正陽氣泄露太過,然后又適應溫熱環境的方法。這就是同一種病因地勢高下寒熱不同,治當也不相同的道理。
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污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第四,黃帝說,好。又問,一州之氣,也有人們的生化壽夭的不同,又是什么原因呢?
歧伯講,一州之內也有地勢高低寒熱的不同,從而造成人的健康狀態和壽夭不同。崇高的地方,陰冷的氣候主政,低下的地方,陽光所到溫熱的氣候主政,陽勝者多者,對于先天的影響特別大,陰勝者多者,對于后天的影響特別大。這都是地理因素對于生命萬物影響的常理。是萬物和人生息變化的規律。
帝曰:其有壽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大小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后,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第五,黃帝問,這種一個州內陸哉高下的差別,對于人的壽命有影響嗎?
歧伯講,從大趨勢上講,有影響。地熱高者地方人們壽命相對長一些,地勢低的地方人們的壽命相對低一些。地勢的高下大小有差別,影響力也不一樣,高下差別小一些的地方,人們的壽命有小的差別,高下差別大一些的地方,人們的壽命差別就大一些。
所以說,治療疾病時,必須先明確天道地理的差別、陰陽氣候交替的差別,陰陽之氣先后的差別,明確人的壽命的大的趨勢,生理變化的大周期,才可以判斷得知人的形氣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