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蜂蜜媽媽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手心里面的寶貝,不僅可以得到爸爸媽媽的呵護,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寵愛,可以說是在家中呼風喚雨,儼然是小王子、小公主。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受委屈,對孩子提說的要求可以說是百依百順,這樣長期下去,會造成孩子跋扈、蠻橫、自私的個性,影響他以后的成長,孩子的性格到底要怎么培養,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的家長,我們不妨聽一聽李玫瑾教授是怎么說的。
李玫瑾教授,可能有一些家長不夠了解,她來自中國公安大學,是犯罪心理學的教授,研究的核心就是青少年犯罪心理,由于長期研究孩子的心理,李玫瑾教授漸漸掌握了孩子的思維方式,對于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著很獨到的見解,也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同和支持。對于孩子的性格問題,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很多父母對15、6歲的孩子總是沒有辦法,這個時候孩子非常叛逆,你也說他、也打他、罵他,但是孩子就是不停,這種情況很常見,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你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管教好”。
李玫瑾教授還說:“孩子5、6歲的時候,他和你鬧,他會在地上打滾耍賴,可是孩子到了15、6歲了,他怎么跟你鬧?他會離家出走,會說你滿足不了我的要求,我就跳樓,這個時候你再想管,還來得及嗎”?所以,在孩子6歲以前,要培養好孩子良好的性格,孩子未來才能更優秀。為什么家長要“使勁管”孩子1980年,英國一家精神病研究所的卡斯比教授,曾經做過一個觀察試驗,這個試驗耗費23年對1000名當時3歲的孩子進行了追蹤觀察,首先,卡斯比教授將1000個孩子的性格進行歸類,分為自信型、適應良好型、內向型、自我約束型、坐立不安型。等到2003年,經過23年的追蹤觀察,這些孩子成長到了26歲,性格依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可見,孩子的性格在6歲前如果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指引,基本上就形成了。
其實,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大腦在3歲左右時還沒有發育完全,而控制孩子大腦的為孩子的左右腦,我們都知道,左腦為理性腦,主管邏輯思維能力,右腦為情緒腦,主管情商、想象力,這個時候要多加培養孩子的左右腦開發。
3-6歲性格養成“關鍵期”,這3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更優秀1、說謊成癮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明確告訴他,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的錯誤的,如果家長沒有明確告訴孩子,孩子做多次做這個事情,就會形成一個定性,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很多孩子害怕家長責罰,會企圖用說謊蒙混過關,這個時候家長如果發現一定要當場發作,并且三令五申這種行為的錯誤的,會有什么嚴重的后果,讓孩子長記性,以后不會再犯。
2、亂發脾氣現在的孩子都是爸爸寵媽媽愛,家長舍不得讓孩子受一點委屈,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都會盡量去滿足,時間長了,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理所當然,認為只要是自己想要得到的,爸爸媽媽都會滿足,如果有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大發脾氣。
3、不懂禮貌,不尊重人懂禮貌,學會尊重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光榮傳統,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標準,一個不懂禮貌,不尊重人的孩子,將來不管是學習再優秀,再天賦異稟,都會讓人厭惡、唾棄。我們常常在一些公共場所,看見不顧他人感受的“熊孩子”,他們會到處搗亂,大喊大叫,有的甚至還會動手打人,這種孩子在外面不懂禮貌,在家中也是目無尊長,常常呼來喝去,不懂得感恩,所以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一定要嚴加管教,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后悔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