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年資的主任醫師,王曉兵肩負著帶教學生、年輕醫生的任務,這是聊城市人民醫院“傳、幫、帶”的一部分,她毫無保留地把醫療技術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年輕醫師們評價王曉兵“很有帶教意識”。王曉兵會主動安排年輕醫師和她一起上手術臺,手術完成后,要求她們回顧整個手術過程的點點滴滴,書寫手術過程,以便他們形成良好的操作規范。
而且,王曉兵對年輕醫生的病歷書寫要求比較嚴格,要求她們多觀察患者的情況并進行詳細記錄,比如患者術后是否排氣、是否腿脹,“這些都是患者身體是否恢復的表現,脹氣意味著有可能出現腸梗阻,腿脹意味著可能是栓塞。”住院醫師李鳳云說,王曉兵特別注意這些細節,即便是外出參加學術會議,也會通過微信群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提醒他們,“往往主任一點撥,就能記得更牢固。”而且,主任還經常跟他們分享自己遇到的病例、學到的新知識。
住院醫師曹冰今年第五年跟王曉兵學習,在她眼中,王曉兵很有預見性。兩個月前,患者陳女士懷孕到34周時忽然想起自己曾經做過子宮肌瘤剔除術,之前她從未考慮過手術帶來的疤痕是否影響生產過程,她找到了王曉兵主任,檢查發現疤痕處確實比較薄。當陳女士懷孕至37周時,如果繼續妊娠,增大的子宮可能會帶來疤痕破裂、影響母子安全的隱患,而且此時胎兒已經足月,考慮良久,王曉兵決定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實行剖宮產手術,當打開腹腔后發現,當年的手術疤痕處已經薄如一張紙。
談及自己對年輕醫師的教育,王曉兵說,“醫生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她從一名懵懵懂懂的初學者成長為主任醫師,被同行認可、患者信任,離不開老一輩醫務人員的言傳身教。“她們在工作中對患者態度和藹,對診療認真負責,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看到患者心懷感激的離開醫院,深受感觸,我也應該把這份責任和優良作風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