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代
卿大夫以下為士
分上士、中士、下士
中士與下士合稱官師
《禮記·祭法》:“適(嫡)士二廟
官師一廟”,鄭玄注云
“適士,上士也;官師,中士、下士
”北周依《周禮》置六官
各官府均置中士
中士之秩為正二命
正行
是指規范人們的行為
確立行事的準則
佛教語
謂清凈之正道
對邪行
雜行而言
《荀子·禮論》:
“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
謂之野送死不忠厚
不敬文,謂之瘠
人必其自愛也
然后人愛諸
人必其自敬也
然后人敬諸
諸:之
—— 揚雄《法言·君子》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今的收藏市場中
藏家們常常可以見到的吉語印
以戰國數量為多
想長壽的,就刻上
“長生”“千歲”
“千秋”、“宗昌”等等
想發財、當官,
蔭妻庇子的就刻上
“宜官”、“宜有金”
“行吉”、“有千金”等文字
至秦漢
吉語印的內容又有進一步的延展
除了部分與前朝相近的如
“日利”、“敬事”、“長樂”
等吉語外多字吉語印開始
出現并廣泛配用
感謝您的查閱分享
釋錯留言更正
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