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一期內容是久違的問答精選。
最近,我們的心理問答平臺上來了很多新血液來參與回答。
有心理學專業的資深研究者,有豐富生活經驗和思考的朋友,也有擁有不少個案經驗的實習咨詢師們......
所以這次,我們為大家篩選的是新加入平臺,兩位優質心理答主的回答。
關于婚姻,關于育兒,關于情緒,關于家庭......她們都總結了不少全新的感悟。
同樣相信,她們會給你帶來一些醍醐灌頂的感受,或者為你看待問題帶來新的視角。
問答平臺參與方式見文末。
為什么幸福的婚姻,
老公也會出軌?
??
我和他結婚6年,婚姻狀況非常好,是所有人眼里的神仙愛情。
我發現他出軌了,除了沒有上床,其他的基本都有了,每天早中晚長時間的電話,消息,時不時吃飯,看私人電影院,擁抱,拉手,親吻,撫摸。
他出軌的對象是培訓時認識的,比他還大一歲的女人,我比他小一歲。
出軌對象比我丑,身材沒我好,學歷沒我高,穿著土,也沒有我有情趣。
我是非常喜歡制造浪漫的人,興趣愛好也比較潮,喜歡做飯烘焙。
他一直以來對我像寵著公主一樣,包括出軌期間,還會把所有家務都做了,為我學畫畫什么的。
他說剛開始是朋友,但是喜歡她的黑長直發,后來接觸的過程中,一步一步不知道怎么就發生了。
中間被我發現了一次,制止了他們的關系,不出一個月他們又聯系上了。
再后來,我發現后鬧了很久,他徹底斷了聯系,非常后悔,到現在也非常恨那個女人。
我沒辦法跟他離婚,他說我要離開他他就去死,我也知道他非常愛我,我也非常愛他。
可是事情發生了一年,我還是常常失眠,閉上眼睛就會想起他們在一起的種種,現在也辭職不能上班。
很痛苦,我始終不能明白,為什么像我們如此幸福的婚姻他還是會出軌,他除了說鬼迷心竅,也說不出所以然。
還有,我該如何走出來?
我真的非常痛苦。
@大迪 / 優質心理答主:
您好,首先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信任,感受到您的痛苦。
通過您的描述,他經常把您寵得像一個公主一樣,包括您說您的興趣愛好都比較潮,喜歡做飯烘焙。
實際上,這些都不足以說明您和他的婚姻是美滿的。
一般婚姻中出軌,都是因為情感在婚姻內得不到滿足,所以向外尋求。
而出現出軌,通常都是婚姻早就出現了問題,只是身處于其中,一直尚未覺察。
任何一段關系都需要平衡,包括情感的付出,家務的分配,經濟上的支持,這些都需要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否則一方心理不舒服,關系失衡,就會導致這段關系破裂。
當然作為女性,要尤其注意提高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當您提到您先生出軌的第三者是不如自己時,您是憤怒和不解的。
因為您一直以來的自我價值感,都是建立在您丈夫愛的基礎上。
您認為他愛您是因為您足夠好,所以當他出軌一個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女性時,您的自我價值感被大大的降低了,這才是自我痛苦的根源。
包括您提到自己已辭職不能上班,說明您一直以來是為您丈夫而活的,這種愛也會給他很多的壓力。
因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是兩只魚被扔在沙灘上互相吐泡泡以求活命,而相忘于江湖是你我各自精彩,不論我們在不在一起。
生命如波,總會有高低起伏,不可能一直都是順境,這一次是很好的提醒成長的機會,希望能支持到您。
長按二維碼進入本問題
--------------------
10歲的孩子是到叛逆期了嗎?
????
我女兒十歲,現在我倆關系很緊張,在生活或其他方面我倆還好,但在學習上,孩子不聽管教,學習又不好。
每次我提個方法,孩子不是頂嘴就是不聽,非常無奈,每次學習都是對抗,我情緒也變的暴躁,孩子也情緒急躁,請問老師我該如何破這死結?
@劉熙然 / 優質心理答主:
當我們認為孩子不聽管教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非常焦慮,也非常煩躁,或是感覺到自己的權力被威脅而隱隱的心生恐懼。
首先,關于叛逆:
孩子不想聽父母的,也許是因為孩子需要保護自己的界限。
只有相對來說健康的孩子才會這樣,不“叛逆”的孩子,才是最需要心理治療的孩子。
有需要保護自己的獨立,不被父母吞噬,不成為父母的一部分,做自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正常最健康的事情。
孩子在青春期,所謂的“叛逆期”會特別渴望做自己,這是非常符合自然規律的事情。
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有個說法:
“事實上,不是孩子在叛逆,是父母在叛逆”——
當孩子想要做自己,有分離焦慮的父母會隱隱的覺得孩子在拋棄父母,所以開始與孩子的自然成長對抗,并且給孩子貼一個“叛逆”的標簽,并且試圖讓孩子服從。
父母親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在對孩子自然的成長路線進行“叛逆”,在阻止孩子成長。
心理成年的人,心理最健康的人,是最有主見的人,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這來自于父母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求他們聽話。
然后,我們也許也可以思考:
為什么孩子必須聽話?
家庭中存在那么多權力欲真的好嗎?
如果孩子什么都聽父母的,那孩子是一個有自我的真正的人,還是一個沒有自我的提線木偶?
孩子按照我們想要路去走,就真的會成功幸福嗎?
控制孩子,是直接剝奪孩子學會自律的機會,管孩子,也是直接剝奪了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的機會。
將心比心,如果總是有一個人管著我們,我們作為人類,自然都不會去想管自己,因為根本不需要。
放下控制,當下自由,你自己也自由,孩子也自由。
自由是人類最健康的生活狀態。
高質量的愛都是克制自己,而不是對對方為所欲為。
真正對孩子好的,是我們能夠克制自己的控制欲。
可以這樣說,心理比較健康的人,他們控制自己就足夠了。
孩子和我們的關系出了問題,我們擔憂,這是非常好的跡象,這代表我們至少隱隱的知道,親子關系的質量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腦科學研究也支持這一點:親子關系的好壞高度影響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幸福。
最后,我希望推薦這三本書:
《當我遇見一個人》《走出劇情》《P.E.T.父母效能訓練》。
讀了并運用了以上任何一本的父母似乎都發現,原來放下控制,理解和接納,才是能真正把娃養好的路徑。
希望你也能夠在其中找到讓自己和孩子都輕松幸福的相處方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