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儒小學602班 鐘寧遠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國學嗎?其實國學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天接觸的漢字,就是國學的一部分。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孔子、老子等眾多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創造了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國學。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國學的殿堂,探索國學的奧秘吧。
為了讓我們了解國學,學校組織大家上了一堂國學課,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國學。他給我們看了一個教育故事的視頻:在一個城市里,有四對父子。第一對父子在餐廳吃飯,由于飯菜上得晚了,父親便對服務員大叫大罵,兒子見了,也學著父親的樣子罵了起來;第二對父子,父親不遵守交通規則闖了紅燈,兒子看爸爸這樣,也不管紅綠燈了;第三對父子,垃圾桶就在前面,父親把喝完的可樂罐隨手亂丟,結果兒子也把喝完的牛奶盒扔在地上;第四對父子開汽車回家,父親不但讓兒子坐前排,還不給他系安全帶。后來,四位父親改正了自己的行為,兒子也變得有禮貌,不亂丟垃圾,不亂闖紅燈,也更懂事了。
看完視頻之后,老師告訴我們,古代有句名言:“子不教,父之過”,由于這些父親的行為缺乏“禮”,結果兒子也變得不文明。國學的一個奧秘就在于“禮”。老師向大家提問什么是“禮”?許多同學舉手回答,有的說是說話有禮貌,有的說是見了長輩要問好,還有的說是朋友、同學要互相尊重……這些回答都不錯,都體現了”禮“的文明傳統。中華民族有懂禮、知禮、守禮、重禮的傳統,所以被稱之為”禮儀之邦“。禮儀在古代社會規范著人的道德和行為,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國學文化之一。在中國古代,還有著行師禮,要求學生雙手高舉過頭頂!放在中間位置,左手代表天,右手代表地,接著向老師鞠躬行禮。就是這樣一種行師禮,蘊藏著一個大大的國學奧秘,那就是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聽了老師的講解,我對國學有了一點點的理解,那就是國學中蘊涵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規范,我們也要懂禮、知禮、學禮,繼承優秀的文明禮儀精神。
課后,我又繼續查閱國學的知識。原來,國學不僅僅是“禮”,它還包括許許多多的內容,我們學過的唐詩、宋詞,還有我在課外學習的書法,其實都是國學的一部分。國學像春風細雨,絲絲入地,慢慢滲透我的心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國學像一片海洋,我們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滴水,想要更多地了解國學的奧秘,要靠自己去閱讀更多的國學書籍和知識,學習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越多,收獲就越滿。讓我們一起探索國學的奧秘,和國學共同成長,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