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我同行
(郭培耘)
我是一名教師,別無他長,只是讀書教書??扇f沒想到,讀書還讀出了點“名堂”,曾獲得過延邊州十大“書香家庭”和全國首屆“書香之家”的稱號;教書也算教出了點小“名堂”,獲得了“特級教師”的虛名。出于需要,酷愛買書讀書,擁書兩千冊——生活中,目力所及觸手可及之處多是書。我深深淪陷于書的圍城,使我隨時得享書香之熏陶和讀書之樂趣。
我的書房叫“淡墨書屋”。曾花費萬元在客廳整面墻壁上辟一大大的書柜,我的書們整齊隊列于其中。
書是我家的財富。每一本書,都是先賢大哲的智慧的結晶,又是他們思想的化身。徜徉于書林,隨時都與他們進行著心靈上的溝通。
書是我家的亮點。書柜中央,延邊州十大“書香家庭”,吉林省“和諧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全國首屆“書香之家”的匾牌赫然其中??腿藖砗?,無不為之熱議點贊。
書裝點了我的書房,也裝飾了我的心靈。
讀書,曾使我的內心從荒漠走向綠洲,從空虛走向充實,從淺薄走向成熟,從躁動走向寧靜,從煩悶走向祥和……從諸子散文中我領略了祖國文化的璀璨和古代先賢們的智慧;從《三國演義》里我感受到了人類深博的智慧的和人心的復雜性;從《紅樓夢》中我領悟到了世間萬物盛極必衰興久必亡的哲學思想;從《西游記》中我感受到了為了理想與信仰的實現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從《聊齋志異》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以及因果報應的鐵律;從關漢卿們的劇作中,我了解了世態炎涼和當時社會的黑暗。在如歌如畫的唐詩宋詞中,又領略到了濃濃的游子思鄉,飄逸的雅士田園之風情,以及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這其中,楓橋的鐘聲,大漠的孤煙,“大江東去”的豪邁,“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凄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撣娟”的美好祝愿,以及“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豪壯……都不止一次地感染我。而陶淵明李白蘇軾們所鑄就的世外桃源理想世界,都曾使我沉醉而樂不思返。還有,那些浩如煙海的外國名著都在不同側面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情感世界,提純了我的心靈。
總之,那些名著中閃爍著的理性的光輝,對我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在當前這燈紅酒綠,物欲橫流的現實里,作為常人的我不求叱咤風云,也不想隨波逐流,更不想推波助瀾,當然更沒能力改變環境,能做到的只有把握自己。多讀點書,不過分追求名和利,不狗茍蠅營斤斤計較患得患失,面對錯綜復雜的矛盾不想弄清楚什么,只想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多付出少索取不求回報,以求得事業上的豐碩和精神上的富足。
我好靜,尤其在讀書的時候。我認為,只有靜心如水才能品嘗書中滋味。所以,讀書時我總是放慢節奏,平心靜氣,避免心浮氣躁。無論是做學問還是處理日常工作,我都能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坐得住板凳,高效完成任務。
喜讀“家書”“家訓”。雖僅讀過《曾國藩家書》《顏氏家訓》《弟子規》還有《菜根譚》,但我從中懂得了為人的本分和謙讓,待人的真誠善良和處世的技巧以及必要的自律。這些“家書”“家訓”的智慧極大地滋養了我,使我生活在和諧的空氣里。生活中工作中或為人處世上,我懂得了坦然面對,不埋怨,不膨脹,不炫耀,不張狂,不攀比,不妒忌,不爭斗,不參與矛盾,不長吁短嘆,不怨天尤人。
時間真快,不知不覺中,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已踏進了花甲之門。就我來說,到了這個年齡,要珍惜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少會一些無聊閑人,少做一些俗世應酬,少說一些閑言碎語,少聽一些蜚短流長。不屈就,不取悅,不吹捧。進一步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品位更高尚一點,人生更精彩一點。
到了這個年齡,讀書不應只是為了消遣,更應是一種陶冶。沒有書的家,是一片沒有鳥的樹林,而我的家有那么多可讀之書,我要妥善經營好自己已經擁有的書香之家,呵護自己的書卷氣,做一個高貴體面的讀書人。
——在人生之路上,書,永遠與我同行。(郭培耘2016年4月6日于“淡墨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