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爸爸媽媽都會發現,小嬰兒特別容易打嗝,尤其是在剛吃完奶后。看著寶寶小肚子一顫一顫的,爸爸媽媽通常是看著心疼卻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樣幫寶寶止嗝。袋鼠麻麻今日就分享一些止嗝妙招,為家長們破解寶寶的打嗝難題!
三個月內的寶寶最易打嗝
一般在出生后的三個月內,寶寶會經常出現打嗝的現象,而且通常發生在喝奶后。
在講原因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下分隔人體胸腔和腹腔的一塊很薄的肌肉---膈肌,它是人體很重要的呼吸肌。當膈肌收縮時,擴大胸腔引起吸氣。膈肌松弛時,減少胸腔容積而引起呼氣。
由于寶寶在3個月之前,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調節膈肌運動的植物神經功能也相對較弱,當小寶寶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時,比如:吸奶過急、過快、大笑、哭鬧后喂奶、奶粉過涼、吃的過飽等都會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膈肌的痙攣,發出“嗝嗝嗝”聲。當寶寶3個月后,隨著調節膈肌的植物神經發育越來越完善,打嗝的現象也會明顯減少。
大多數寶寶打嗝都屬于生理現象,打一會兒就會停止,少數會持續時間較長,約在5-10分鐘。所以,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緩解。
4妙招快速止嗝
1、喂溫開水
如果小寶寶在大笑或大聲哭鬧時突然開始打嗝,嗝聲較大且連續,一般是吸入冷空氣所致。這時可以給小寶寶喝點溫開水,同時做好胸腹部位的保暖工作,一般嗝聲就會停止。
2、穴位按摩
媽媽可以用中指和拇指,給寶寶輕輕揉按內、外關穴。當寶寶感覺到穴位的刺激后,一般就不打嗝了。
內關穴一般在腕橫紋向上三指寬處、前臂掌側正中的位置;而外關穴位于手腕橫紋向上三指寬處、前臂背側正中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三指”的寬度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給大人找穴位時,應用大人的手指來測量;給寶寶找穴位時,應按寶寶的手指來測量。
3、腹部按摩
如果寶寶在打嗝的同時,并伴有酸腐氣味,說明寶寶有乳食積滯。家長可以用消食導滯的方法,比如飲服山楂水,并多給寶寶做腹部按摩。
在給寶寶做腹部按摩時,媽媽需將雙手快速摩擦熱了以后,將手心對著寶寶的臍部,采取順時針的方向輕輕往下揉按,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止嗝,還對寶寶便秘有很好的幫助。
4、彈彈足底
寶寶的腳底是較為敏感的部位,媽媽可以用手輕輕拍打或是捏一下寶寶的足底,使寶寶因不舒服或疼痛而啼哭,可終止膈肌的收縮,打嗝即會自然消失。
怎樣預防寶寶打嗝?
除了生理原因之外,寶寶打嗝多是因為家長護理不當所造成的。因此,家長在平時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減少寶寶打嗝的頻率哦。
1、堅持科學喂養
如果寶寶吃的過飽,或者吃的食物過于寒涼,又或者是吃奶太急的話,都會導致脾胃功能減弱,使胃氣上逆動膈,而導致打嗝。所以,在喂食寶寶時,要注意食物的溫度。此外,應盡量避免在寶寶哭鬧或饑餓時才喂奶,以防寶寶進食過快、過急、過飽。
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若是奶水多且流量快,哺乳時就需按壓乳頭控制流量;對于人工喂養的寶寶,則需要注意奶嘴孔不能過大或過小,過大容易讓寶寶吃得過急,過小容易因吸吮用力而吸入太多的空氣。
2、進食后拍拍后背
吃奶后,媽媽們可以豎抱著寶寶,讓寶寶的頭靠在媽媽肩膀上。在豎抱寶寶前,可以在自己的肩膀上鋪一塊小方巾,以免寶寶吐奶弄臟衣服。然后按照“從腰部到頸部”的方向,用空心掌輕輕拍打寶寶的后背。如此反復,直至幫助寶寶打出飽嗝,將胃里多余的空氣排出后,再把寶寶放下來。
3、做好腹部保暖
平時要做好寶寶腹部的保暖工作,尤其是在寶寶睡覺時,家長可以用被子或單子蓋住他的小肚臍。夏天開空調時溫度不宜太低,以26~28℃為宜。
4、為寶寶選擇特殊奶粉
如果寶寶有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在吃完母乳或牛奶后,會出現脹氣、打嗝、放屁、腹瀉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對于這種寶寶,如果癥狀不嚴重,家長可以采用少量多次方式喂養。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可以在寶寶吃奶前給他添加乳糖酶,或者是改用腹瀉奶粉。
有牛奶蛋白過敏的孩子,在吃完牛奶等致敏食物之后,也會出現消化不良的表現。對于這類孩子,根據癥狀的嚴重程度,可以給他們改用低敏奶粉。
袋鼠麻麻有話說:
大多數寶寶打嗝都屬正常現象,家長可不必過于擔心。但如果寶寶頻繁打嗝,并且出現了惡心嘔吐、食欲及精神狀態都很差的情況,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最好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如果您有孕期或者兒童健康方面的相關問題,關注醫知袋鼠微信公眾號(jjkkczj),回復“問袋鼠麻麻+您的問題”即可,會有專業的醫生為您提供免費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