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簡稱“陜”或“秦”,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陜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個大一統王朝,有五個建都西安(咸陽),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稱為“東方金字塔”。 也是中國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有三項九處世界遺產,分別是:長城、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大明宮、未央宮、彬縣大佛寺石窟、張騫墓。
1、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后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2、華清池——亦名華清宮,歷史文獻及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華清池具有6000年溫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筑史。1982年,華清池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8日,華清池景區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5年1月,與"驪山"兩大景區合并升級為"華清宮"
3、 華山——(亦稱太華山,華通花)為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華山山體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峽、蒼龍嶺、鷂子翻身、長空棧道等十分險峻之地,被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憑藉大自然風云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4、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國務院公布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寢,是《史記》唯一記載黃帝陵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黃帝陵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 ,號稱"天下第一陵" 。又稱"華夏第一陵" ,"中華第一陵" 。2002年5月,黃帝陵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列為第一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宣部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6、小雁塔位——又稱"薦福寺塔",是唐代佛教建筑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興教寺塔——是佛教傳播史上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和新羅弟子圓測的舍利墓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樓閣式塔,展現了佛教沿絲綢之路傳至長安后的發展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1961年3月4日,興教寺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8、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筑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0年,西安市在原址建立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對遺址進行保護與展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9、西安大唐芙蓉園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首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是首個"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主題公園,擁有全球最大戶外香化工程以及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展示。
10、大佛寺石窟——其唐代大佛為關中地區規模最大,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及在關中地區的流行,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1、西安鼓樓——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56年8月6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鐘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鐘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法門寺文化景區——已成為陜西西線旅游的龍頭單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內外人士向往的旅游勝地。
旅游就是去找尋一個讓人舒適的地方,在那里,我們可以靜靜的聆聽海的聲音,也可以看看花花綠綠的世界;當你帶著煩惱時,去沙灘上走走吧,擁抱大海,放空自己;當你帶著迷茫時,去崇山峻嶺看看吧,仰望高山,或許讓你對人生有新的感悟;我把旅游當做一種放松,一種敬畏自然,放下諸多,也許才能輕松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