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距離產生美。”
人與人相交,不是距離越近越好。有時候,走得越近,矛盾反而會越多。
最好的關系,不是親密無間,而是再親密,也能給對方留下足夠的私人空間。如此,關系才可以長久。
懂得給一段關系留白,是成年人交往的一份智慧。
1看清一個人,需要留白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一個人如果太糊涂,沒有識人之明,把好人當成壞人,把壞人當成好人,固然是不行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太過精明,力求把與之交往的人,都了解得徹徹底底,那么,別人多會對他敬而遠之。
人往往是奇怪的。
他們既希望別人能夠理解自己,又害怕別人能夠全面徹底地了解自己。
即使是和自己關系親密的人,如果對方對自己太過了解,很可能也會心生畏懼,甚至會想要疏遠對方。
所以,一個人情練達的人,與人交往,往往會讓對方留下一點“空白”,不會極力洞察對方的一切。
甚至當他們知道了對方的全部,也會假裝不知道。
每個人,都有不愿意讓別人知道的隱私、心事,即使關系再親密,可能也不愿意透漏。如果沒有主動說,那么,也往往不希望對方窺探。
如果好奇心太強,非要探究個一清二楚,那么,真相大白之日,很可能就是雙方關系破裂之時。
所以,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給對方留下一點私人空間,不去窺探,既是一種對對方的尊重,也可以讓雙方相處得自在、坦然。
2責備一個人,需要留白
《菜根譚》中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就是說:攻擊一個人的錯誤,不要太過嚴厲,要考慮對方能否承受得住。
我們批評一個人的目的,是“治病”,是希望讓對方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
如此,我們的目的,便達到了。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自己的言辭,不能過分嚴厲。
如果過分嚴厲,不給對方留下任何余地,甚至讓對方顏面無存,就可能給對方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這就違背了我們的初心。
再者,過度的批判、指責,很可能不但不會讓對方迷途知返,反而還會讓對方產生逆反心理,變本加厲。如此,便是適得其反了。
《增廣賢文》中說:“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有的人,得理便不饒人,非要把對方批判得體無完膚,才心滿意足。如此做法,則為自己今后的路,埋下了隱患。
所謂“愛人者,人恒愛之”。如果我們能以厚道待人,那么,別人也多會以厚道對待我們。
責人留下點余地,是一份自律,也是一份修養。
3親近一個人,需要留白
古人云:“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事物的發展,自有他的規律性。一樣事物,一旦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就會向著他的反方向發展。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
一段關系,一旦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無可無不可的地步,那么,就離關系破裂不遠了。
為何呢?
因為一旦關系太過親密,就容易擠壓個人的空間。
有的人,會剝奪對方選擇的權利,替對方做選擇;有的人,會說一些傷害對方的玩笑話,卻自認為對方不會在意;有的人,會肆無忌憚地向對方索取,卻認為理所應當。
如此做法,便會使原本和諧的關系,變得矛盾重重。
對于成年人來說,關系再好,也一定要明確雙方之間的界限,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此,關系才可維持下去。
正如“畫畫”需要留白一般,為人處世,也需要留白。留白,不是空白,而是留下了更多的可能性給自己。
愿你我,都能懂得在社交中“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