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教育測量與評價·高考志愿指導專刊》
編輯 | 皎月
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到底是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考生要根據自身的高考成績、興趣、特長、職業理想等情況,在充分了解相關學校和專業的基礎上,在學校與專業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下面提供三種思考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01
依個性特點定策略
一份理想的志愿是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作出的。比如,那些綜合素質較高但職業傾向不明確,并對個人實力和在大學中的發展充滿信心的考生,不妨采取學校優先的策略。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如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為尊重考生的志向和愛好,出臺了允許一、二年級學生轉專業的政策。另外,高校課程的開放性和學分制的靈活性,也使這些同學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專業輔修和第二學位學習等,以獲得更多學習自己喜愛專業的機會。
而對于有明確專業傾向的考生來說,填報志愿時應以側重選擇專業為主。個性志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通俗地講就是你喜歡什么,將來愿意做什么。志趣不投會影響你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每年因為厭學而無法繼續學業或荒廢學業的例子都不鮮見。
02
依報考院校類型定策略
報考不同類型的學校,所采用的策略應有所區別。
對于擬報考研究型高校的考生來說,最好優先考慮學校的辦學層次和實力。這樣,即使在入學時不能進入首選的專業學習,今后也是有機會再次選擇專業的。例如,除了上面談到的轉專業、輔修和第二學位等政策外,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許多高校還實行按學科大類招生,學生入學后一兩年內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再進行專業分流。
相反,對于擬報考應用型高校的考生來說,填報志愿時則應優先考慮專業,看其是否有特色、有地位、有影響,而且最好選擇所報考學校最強的專業。這一點在填報二本和三本院校時尤應注意。因為這個分數段的考生填報志愿宜更多地以就業為指導,選擇應用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尤其是那些社會緊缺的專業,今后也許可以獲得較好的就業前景。
03
以分數排位定策略
高考成績是影響考生志愿選擇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由于每年各地區高考上線考生的成績分布均會呈現“寶塔型”的特點,所以,針對不同檔位的分數可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本線上且排名靠前的考生可以采取學校優先的策略,為自己在學習中的成長和就業后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而排名稍后的同學,則可以采取專業優先的策略,選擇老牌名校中的優勢專業,或是一般院校的特色專業。
溫馨提醒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