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春節檔網絡電影更好看了,愛奇藝超級影院背后的網生電影在迭代
??深響原創·作者 | 呂玥
截至2月14日,2021年春節檔兩天的總票房已經達到30.47億。撤檔、停業、限流、復工……動蕩了一整年的電影行業,終于又迎來了業內最熱鬧的時刻——春節檔。
去年春節檔因黑天鵝事件而不得已消失,但今年春節檔確實極為特殊、且更加熱鬧:一方面院線電影在兩天前正式開啟大戰,七部大片背后是國內頭部影企和幾大互聯網公司的集體入局;而另一方面,兩部院線級別電影《少林寺之得寶傳奇》《發財日記》直接來到線上在愛奇藝上線。
這兩部影片,其實也是安排在今年“網絡電影春節檔”的重點作品。
此前,中國電影(13.150, 0.27, 2.10%)家協會網絡電影工作委員會聯合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共同發起了2021網絡電影春節檔,并公布了一份影片總數量多達43部的豐厚片單。“網絡電影春節檔”概念的正式提出,也意味著電影的在線發行更加“備受重視”。
而院線級電影在線發行背后,除了作為單純的線上發行平臺,視頻平臺的角色也在過去10年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發展歷程上說,視頻平臺經歷了從院線電影的版權購買到為網絡電影提供發行空間、再到視頻平臺自制院線電影以及第一時間上線院線級新片的過程,從聯合出品到主投主控,從單純的媒介渠道到深入產業上下游各個環節;而用戶也隨著視頻平臺商業模式的變遷,從免費看電影+廣告,變為會員免費看,再到為院線下映上線的電影付適中的點映價格,再到用戶第一時間單片付費看新片。
這其中,體現的其實是視頻平臺對電影產業的逐漸滲透以及視頻平臺想做原創電影的決心。
流媒體能做出好電影嗎?答案從奈飛的《羅馬》和《愛爾蘭人》就可以看出,只不過對于國內視頻平臺來說,一切都還是起步。
參照劇集和綜藝的發展路徑,自制劇集和自制綜藝已經成為一種評價優質作品的“標簽”。盡管電影產業和綜藝、劇集的邏輯有差異,隨著院線級電影在網絡的首發以及視頻平臺已經推出的原創院線電影,至少意味著視頻平臺離真正得到傳統電影行業的認可,向前邁了一步。
在線電影:
撕標簽、破壁和新模式
在線電影大致可以概括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大家熟知的網絡電影,另一部分是單片付費電影。
提及“網絡電影”,很多人的認知和評價或許是“不如院線電影”。
這是網絡電影早期“野蠻生長”留下的印記。2014年,網絡電影初興,當年有450部影片上線,沖著“錢景”而來的眾多非專業團隊以極快的速度制造內容,靠片名和前六分鐘的大尺度內容取勝,成為了行業常態。
小成本、小團隊、非專業、賺快錢,為網大打上了“低質”的標簽。“這是一種風氣,沒有那類內容都不能叫網大。”網大導演秦教授在接受采訪時坦然的說。
但事實上,從2016年起網絡電影這一行業就“變了天”。
先是政策對網絡視聽產業和網生內容進行了規范,而后愛騰優三平臺又聯合進行了內容自查和清理。曾經網大制作方最愛的內容題材被規則管束了起來,僅靠前六分鐘的大尺度或是蹭IP的片名海報這類操作,已經成為過去式。
與此同時,2017年后愛騰優三家對分賬模式進行持續更新,目的是以更合理、規范的商業模式來鼓勵優質內容的創作。在精品化的行業趨勢下,網絡電影的投資體量和制作水準不斷提升,題材類型也更加豐富。淘夢、新片場等多個制作公司走到了前列,整個行業則更加成熟。
2020年之后,網絡電影則又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首先是疫情導致影院停工,網絡電影因此而獲得了“宅經濟紅利”。據《2020中國網絡電影行業報告》數據,2020年網絡電影分賬票房破千萬的共有79部,總量較前一年翻番。千萬級影片的票房規模13.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25%。
《2020中國網絡電影行業報告》
其次,電影在線下放映受阻轉而來到線上,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開始“破壁”。“網絡電影”這一概念所指的也不再是比“院線電影低一等級”的內容,“網絡”更多的是指發行渠道,而并非是對影片本身劃分和定義。
更特別的是,由于有更多原本計劃在院線上映或是院線級別的電影來到了線上,一種新模式——PVOD模式也隨之出現。
PVOD(Premium Video on Demand,優質/高端視頻點播)是一種付費點播模式,該模式下用戶能夠以第一窗口期在線上平臺看到新片。
在海外,好萊塢片廠于2017年就推行過這一模式。環球影業首開先河推出了PVOD模式的新片,華納、派拉蒙緊隨其后,同時Netflix、Disney+、Apple+等主要的流媒體平臺也紛紛跟進。
環球影業以PVOD模式上映《魔法精靈2》
而在國內,PVOD模式在2020年由愛奇藝首次在《肥龍過江》這部影片上嘗試應用。此前長視頻平臺長期以SVOD(會員訂閱型視頻點播)和TVOD(會員單點付費)兩種點播模式和部分影片采用AVOD(廣告型視頻點播)三種模式供用戶選擇。
率先以《肥龍過江》這部影片應用PVOD模式后,愛奇藝在這一模式下還上線了《我們永不言棄》《春潮》《婚姻故事》《征途》等影片。基于所有應用PVOD模式的影片,愛奇藝還推出了以此為核心的線上影院品牌“超級影院”,其目的在于能夠讓用戶在第一時間不用等待看到院線級新片,為更多愿意來到線上或更適合線上的影片開拓新的商業價值空間。
曾在戛納、FIRST等電影節(展)上廣受好評的《春江水暖》,就是2020年8月在愛奇藝“超級影院”上映的一部影片。
事實上從戛納回來之后,該片因為方言、時長和“文藝”類型等原因一直沒能夠找到影院發行。再加之疫情接踵而至,影片上院線更是遙遙無期。眼看項目難回款、公司運營停滯、現金流要遭受致命打擊,影片出品方工廠大門的創始人黃旭峰焦慮到整晚失眠。
巨大壓力之下,黃旭峰主動找到了愛奇藝尋求合作,讓《春江水暖》在線上以PVOD模式上映。
選擇在網絡上線讓黃旭峰“救了急”,但在后來接受媒體采訪時他也表示,自己其實早已感受到了網絡發行不可逆的趨勢。與此同時,他也為工廠大門定下了新發展目標,就是在未來把一部分適合互聯網的電影拿到線上。
由此來看,當更多像工廠大門這樣的公司來到線下,這在一定程度上勢必會倒逼網絡電影進一步提升制作水準。
多軍會師新電影創作:
流媒體挺進上游 電影人進軍網絡
在線電影的背后載體,離不開視頻平臺。
事實上,從網絡電影這一具體的內容類別上升至整個電影行業來看,長視頻平臺對于電影行業的影響巨大且深遠,絕不只是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推出了一種新品類、做了一個播出渠道。
長視頻深入電影領域從最早的拿版權開始。早在2011年愛奇藝就拿下了派拉蒙《變形金剛3》的網絡版權,并將其以各種VOD網絡點播的形式分銷給了其他互聯網視頻公司。2015年,愛奇藝先后和派拉蒙、NBC環球達成電影授權合作;2018年,第90屆奧斯卡揭曉,愛奇藝鎖定版權的影片拿到了13個獎項,其中包括《水形物語》《三塊廣告牌》等六部獲獎影片。
當然幾大平臺也不只是做“版權購買方”。
在2015年前后,有眾多互聯網企業都入局了電影行業,其中長視頻領域的幾個玩家也都在從渠道向內容方延伸。例如樂視成立了樂視影業,并收購花兒影視;愛奇藝成立了愛奇藝影業,之后還與華策成立了合資公司;阿里巴巴收購了文化中國,阿里影業隨之成立;騰訊也成立了企鵝影業和騰訊影業。
布局背后原因其實不難理解。那幾年中國電影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期,據媒體報道2005年到2014年國內電影票房年增速集中在30%-40%,市場空間也擴大了近15倍,并且未來電影行業的增長空間仍然巨大。而行業的利好消息也很快傳至資本市場,上市公司一旦與影視概念相關,股價即可高速飛漲。
擁有資金、播出渠道和海量用戶資源的互聯網公司,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機遇。所有長視頻平臺也都深知,只做播出渠道平臺會越來越管道化,很難形成競爭壁壘。而在此時向上游產業進軍,就能夠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從而打造完整產業鏈,實現從投資出品、制作到宣發、上映全流程的參與,在行業內獲得更大話語權。
視頻平臺致力于推出原創電影,預示著視頻平臺在向產業的更上游發力。去年8月,愛奇藝公布了包括《中國乒乓》《彷徨之刃》《看不見的客人》在內的13部原創電影作品,涵蓋動作、犯罪、懸疑、青春等多元化商業類型,這些作品都將在2021年陸續上映。
而傳統電影人也越來越看到了流媒體趨勢,在往“線上”走。去年7月,曾經擔任過萬達院線總經理、華誼兄弟(4.180, 0.18, 4.50%)電影CEO的葉寧,自己創業創辦了青崧影業,開始更關注互聯網對于電影產業的變化。
他認為網大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產物,終極產物一定是網生電影,且網生電影與院線電影在內容核心上不會有本質區別。“網生電影可以產生先進的產品模式,也可以給年輕創作者提供更大的市場。”葉寧說。
從“網生電影可以產生先進的產品模式”這個角度去看,也許未來PVOD模式還會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在D2C的趨勢下,網生電影也勢必會通過更直面用戶的方式接受C端考驗。
但無論如何,2021年我們看到了更多電影人動起來了。《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和《發財日記》走到線上首發,就是一種積極的開始。
責任編輯:蔣曉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