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湯系列:桂枝湯被稱為《傷寒論》第一方,該方對于氣血虛弱兼有外感的患者有奇效,就是因為桂枝湯中的配伍能夠達到陰陽和合如一氣的狀態,桂枝解表通達,白芍流通陰分津液,姜栆草溫運固守中焦,再加上熱稀粥,合起來就是一個虛人解表的經典模式。小建中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芍藥加倍,再加入飴糖。所以跟桂枝湯相比,小建中湯增加了養陰的力度,對于陰虧血虛、中虛引起的腹痛等證,可以起到收斂、潤養、益中焦的作用,而飴糖就跟現在的腸道營養液類似,能夠直接提供身體所缺的營養物質。大建中湯針對的證就跟我們現在所說的腸梗阻類似,當有心胸痛、下腹痛等證的時候,大建中湯可以開肺氣,通大腸。大建中湯的藥味與桂枝湯差異就很大了,蜀椒可以開上焦肺氣和下焦大腸氣,而且開而不散,可以算是該方的主藥,干姜溫燥中焦,散寒氣,人參主補五臟,飴糖提供營養,一起達到開肺氣的效果。白術也是固運中焦常用的一味藥,將白術和黨參等比熬制收膏,對于胃下垂、老寒胃等慢性胃病,可以在固運的同時起到潤養的效果,是個健胃的小方。由上可見,其實張仲景和黃元御對于中焦的認識是相似的,都認為中焦宜守、宜運而不宜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