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3則臨床一線中醫師發來的實戰醫案
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中醫書友會第154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佳案共賞析!(編輯/小新)
用經方效如桴鼓,渾身疼痛案一則
作者/祁雷磊
醫案
2017年8月14日。晨起查房。13床 。患者訴渾身疼痛,頭痛腰痛,詳細詢問病史。
主訴:腰痛伴發熱2天入院。入院診斷:急性腎盂腎炎;入院后予積極抗感染治療后,患者感染發熱已基本控制。血常規趨于正常。3天前不明原因出現渾身疼痛,身體沉重,因疼痛整夜不能入睡,臨床各項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疼痛原因不明,遂請各科會診以明確方向。風濕病不能除外,會診后考慮可能性不大。因患者有腰痛,擬查腰椎正側位片以明確。
望診:初見病人蜷臥在床上,床邊放著一個的電暖寶。
問診:渾身疼痛,身上沉重,訴疼痛嚴重致夜不能寐,來回在床邊踱步以減輕疼痛。怕冷怕風,有汗,但汗不多,正值酷暑時節,雖是早上氣溫也不低,然而患者身旁放著電暖寶,尤其的怕冷怕風明顯。
切脈:脈浮細緊,脈緊尤其明顯,舌紅,苔薄白。
中醫辨證:想到《傷寒論》麻黃湯方,全身骨節疼痛,考慮風寒表證,遂處方葛根湯。
桂枝20g,白芍10g,甘草6g,干姜6g(藥房無生姜以干姜代),大棗 6g,葛根15g,生麻黃免煎8g(近期藥房無生麻黃,只能以免煎代) 。三劑。
服藥方法:今日急煎,日一劑,水煎服。煎好中藥全部取回。囑患者藥到后先服一袋,睡前再次服藥,服藥后不要受風,飲熱水后入睡。
2017年8月15日晨起查房,患者呼呼大睡,臨床患者訴患者昨夜一夜安靜。醒后詢問患者,訴昨夜服藥后全身汗出,晨起頭痛,腰痛,渾身疼痛全無。渾身輕松,怕冷怕風諸癥改善。患者大喜,訴沒想到中藥也可以這么神奇,以前只以為中藥是慢郎中,需要慢慢調理。囑患者中病即止,停后服。
處方思路:本例患者起病較急,證型單一,典型的風寒表證,屬麻黃湯證。那至于為什么選葛根湯方呢?我們看看傷寒論條文。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第一條看出來,患者脈浮,渾身疼痛,頭痛,怕冷,有一分惡寒,就有一分表證,傷寒表證無疑,風寒束表。患者渾身疼痛,考慮有肌肉的疼痛,要比表證更深一層,解表的同時要解肌,結合葛根湯項背強幾幾,考慮要加葛根。
至于患者有汗,為什么不用桂枝加葛根湯呢?雖然有汗,但是惡寒重,且汗少,考慮汗出不暢,故加麻黃以解表,不像完全無汗,麻黃用到10到20g,有少汗,麻黃少用8g就可以了。又因沒有喘的癥狀,所以沒有用杏仁。
為什么要用芍藥呢?因為患者之前有發熱,已經用過解熱鎮痛藥了,陰液已傷,渾身疼痛即是正邪相爭,水氣聚于體表,陽氣鼓動陰液,在解表的同時加芍藥一方面養陰,補充作汗之源,另一方面收斂以防發汗太過。
討論
這個病例與同道交流時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反思了初診病人時的不足,很有啟發,特記錄于下。
問:此病例辨證時因為患者有汗,曾考慮用桂枝加葛根湯方,因患者又描述汗出不多,故在桂枝湯方基礎上少加麻黃,組成葛根湯,這樣的話葛根湯和麻黃湯同樣都是太陽表實證,如何鑒別?
楊同學:這個病例還需要區別一下麻黃湯和葛根湯的區別。
第一,葛根湯臨床上患者描述項背強幾幾的情況比較少,即便患者有項背的癥狀,患者也不會主動描述,所以臨床上使用上如果出現麻黃湯證,同時出現口干,嗓子干,或者扁桃體比較大的情況下,或者服用西藥后出了汗之后仍有汗出不暢,會選用葛根湯,因為葛根仍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即有津液虧損的麻黃湯證是要用葛根湯的。津液虧損一般表現西藥出汗之后,口干口渴,嗓子干或紅,扁桃體有點大。
第二,《傷寒論》50條: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這個病例尺脈應重點描述,尺脈不能虛弱無力,尺脈虛的情況則屬于少陰病,不能用太陽病篇的方子,少陰病也會出現全身骨節疼痛,應該用麻黃附子甘草湯或者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此類不能用太陽病發汗的方子。少陰病癥狀上的不應該有很煩躁,而應該是比較安靜的。
問:口干、嗓子紅之類的為什么不看作有內熱呢,比如疾病傳入少陽、陽明。
楊同學:現代人節奏比較快,火氣大,容易傷津液,容易生內熱,如果有口干,咽痛可以認為有內熱,但是要考慮疾病入少陽、陽明的程度,若程度較輕,僅有津液虧損而內熱不重則可發太陽表即可,若口干、咽痛較重,同時小便黃,大便干,內熱重,一般加清熱藥,加黃芩、石膏都沒問題。
還有另一個問題,太陽少陽并病或太陽陽明并病當先解表,有條文為證《傷寒論》48條:二陽并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所以僅有口干、咽干的表現可用葛根湯解表即可。
總結
(一)解熱鎮痛藥同解表方比較
我們臨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服用后也可以讓患者很快的出汗,那中藥的解表藥的方劑有什么不同及優勢呢?中藥表證的發汗作用和西藥解熱鎮痛藥的發汗作用是不同的。
我們認為抗生素都是寒涼的,再配上解熱鎮痛藥,在發熱時雖然可以很快的控制感染,退熱,但是解熱鎮痛藥只有在發熱的情況下通過出汗達到退熱的目的,不發熱同時有表證的情況下就沒用了,而且即便此時患者服用后止痛的效果也不會特別好,或者雖然當時止痛,但表證仍在那藥效過后還會疼痛,這時就體現出中醫的優勢了。
(二)臨床變證
使用抗生素及解熱鎮痛藥后,我們臨床仍能見到有很多患者可能出現表解的不透,雖然發熱退了,但是出現像這樣的病人的全身疼痛,表證仍然存在的現象。甚至有很多變證。
第一種,太陽傷寒、太陽中風。臨床上我們要注意到雖然有很多病人使用抗生素后感染控制了,但是表證還在,這時我們用中藥解表的方劑就大有可為。
第二種變證,苦寒直折,溫病學上說叫冰伏血道,意思就是說雖然抗生素直接把感染控制了,但是過于寒涼,寒涼藥傷了人體的陽氣,有一部分人會出現寒氣被郁閉在里,久而化熱,太陽陽明合病,這時就要用到另一種方法——表里雙解法。如麻杏石甘湯,越婢湯,防風通圣散,表里雙解散。
第三種,久病體虛之人,出現表證以后,出現困倦而喜臥,不似太陽表證精神比較好。正如少陰病提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此時常用的方劑為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桂枝加附子湯。
臨床不會按照書上得病,唯有抓住病機,辨證準確,才能效如桴鼓。
學醫要會“偷”(附舌辣案一則)
作者/王彥權
彭崇讓先生(彭堅老師的伯父)曾說:“學醫要會‘偷’,要‘奪人所長’!偷誰的?偷古今名醫成功的治療經驗,治病完全靠自己摸索,幾十年也出不了頭……多讀書,勤實踐,善于把別人的間接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直接經驗,才能打破常規,迅速成才。”
說的真在理,我這些年,也是邊“偷”邊“驗”,走過來的,下邊講的醫案,用的就是“偷'來的經驗,稍作加減,只用了十天,就把一頑證搞定啦。
歐某,女,70歲,洛陽市區人,2017年5月28日來診,自述得一怪證,半夜舌辣,如吃辣椒,難受至極,已8個多月,已就診數個大醫院,查不出問題,用涼藥不效,兼癥手心發熱,偶有失眠,舌質紅,苔薄少,脈細弦。
思辨過程:舌辣,有火;用涼藥不效,夜晚重,兼有手心熱,虛火證;舌紅、苔少、脈細弦,陰虛火旺無疑。前幾天剛讀陳士鐸《辨證錄》中之陰蛾證,咽干疼,白天輕,夜晚重,用傅山引火湯治之,病雖不同,機理相通,遂開處方:
熟地20g,麥冬20g,天冬20g,茯苓15g,巴戟天10g,五味子10g,柴胡10g,甘草6g。十劑,一日一劑二煎。
方解:方中熟地、天冬、麥冬、五味子滋養肺腎之陰,巴戟天,溫補腎陽,引火歸元,茯苓引水下行,導龍歸海,加柴胡,疏散退熱,開門逐寇,治標之用,甘草一味,用其味甜,一可調和諸藥,又可緩其舌辣之感,屬對癥之品。全方外散虛火以治標,滋陰降火、引火歸元以治本!
2017年6月10日,病人復診,諸證消失,隨訪至今,一切正常。
通過此案,我心想,能用“偷”來的經驗解決實際問題,也叫進步!
蛇盤瘡
作者/青龍在淵
某女,38歲,主訴:蛇盤瘡四五天。
初診:2017年11月17日。前幾天后背出現蛇盤瘡(帶狀皰疹),在村里找了“神婆”給治療,結痂后又生新的蛇盤瘡。又求民間中醫獨門秘方,人家說哺乳期不能用。患者又來我處求診。
當時見癥:形體肥胖,怕冷無汗,后背肋部疼痛,疹點顏色淡紅,有些水泡,疼痛呈針刺感,難以忍受。乳汁較少,舌淡苔薄白,脈未查,其余正常。
辨證:哺乳期體虛,外感風寒濕邪,郁于肌表,后背屬于太陽經所過,當從外感入手。
方藥:五積散續命湯意加減。
柴胡10克,麻黃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黨參10克,蒼術10克,厚樸10克,半夏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干姜6克。抓一付,服藥需要發汗。
11月18日二診:患者微信說,藥后一個小時汗出,怕冷怕風解除,疼痛頓時大減。無口干口渴,二便正常,但仍有后背怕冷,囑守原方再進二劑,不用發汗。
按:蛇盤瘡多數屬于肝膽火旺,濕熱,熱毒等類型,常用龍膽瀉肝湯,瓜蔞紅花湯,大柴胡湯,五味消毒飲,以及仙方活命飲等加減效果肯定。
外感風寒濕邪,臨床少見,這些年總共遇到兩例,以前遇到是個青壯年,工作環境是冷庫;這例產后半年哺乳期氣血不足,形體肥胖,多痰濕,是其體質。外感寒濕,遂成帶狀皰疹。
五積散打底加黨參益氣配合歸芎芍養血活血化瘀止痛,麻黃桂枝杏仁柴胡白芷散寒解表,半夏陳皮干姜化痰,蒼術厚樸燥脾去濕,甘草桔梗排膿之意。如此寒散濕去,氣血流暢,痰濕化諸證自已。
I
I 版權聲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發汗劑
蔡長福先生論集二
六病提綱解析:太陽病
葛根湯-《經方100首》
劉茜檬:傷寒論治病順序之當先解表(二)
如何根據表證輕重、津液虛實來選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资阳市| 泰兴市| 福贡县| 长白| 遂川县| 土默特右旗| 大埔县| 和硕县| 和静县| 丹凤县| 布尔津县| 略阳县| 秦安县| 平和县| 宁都县| 萍乡市| 唐山市| 古浪县| 吉林市| 江城| 淮阳县| 富锦市| 噶尔县| 沁阳市| 安平县| 凤冈县| 抚远县| 濮阳市| 拉孜县| 凌源市| 石棉县| 江华| 静安区| 郑州市| 永年县| 遂川县| 竹溪县| 拉萨市| 米脂县|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