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六神類方解傷寒》第十七課

六神類方

解傷寒

       

大家好!我們繼續學習陰旦湯類方,今天講兩個方劑:前胡桂枝湯和前胡桂枝干姜湯。

【前胡桂枝湯】

桂枝 黃芩(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甘草(炙,一兩) 半夏(洗,二合半) 芍藥(一兩半) 大棗(擘,六枚) 生姜(切,一兩半) 前胡(四兩)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漢傳經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陰性藥:前胡  黃芩 人參 赤芍

平性藥:炙甘草 大棗

陽性藥:半夏  生姜  桂枝

前胡桂枝湯是小前胡湯合桂枝湯的一個變方。雖然小前胡湯合了一個桂枝湯,但這個方子的主導還是陰性藥。陰性藥多于陽性藥,治療熱多于寒的陽痞證。

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4    

臣:黃芩1.5  人參1.5  芍藥1.5  

佐:大棗6枚  炙甘草1

使:半夏2  生姜1.5  桂枝1.5

小前胡湯和桂枝湯我們都講過了,我們可以分析出前胡桂枝湯對治的是太陽中風與少陽本病的合病,即少陽中風證。我們看看條文。

222、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宋146)

“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是太陽中風證,“微嘔、心下支結”是少陽本病,所以是太陽中風合并少陽本病,按照經方用藥的規范法則,典型的合并證就用合方治療,應該用桂枝湯和小柴胡湯合方治療,就是柴胡桂枝湯。

大家還記得講小柴胡湯是講過以下兩個條文:

111、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宋99)

112、修訂后: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太陽中風的癥狀是“身熱、惡風、頸項強”,我們知道仲景先師條文的用詞是很嚴謹的,222條用了“肢節煩痛”一詞,是否代表了與“頸項強”或“頭身痛”不同的意義呢?

大家來看這一條:

121、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宋274)

兩者互參,條文里說的“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可以理解為太陰中風,即太陽中風合太陰本病。

太陰中風的癥狀是四肢煩疼,惡風重而汗出,身重,或微發熱,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或欲嚏不能,脈浮弱,甚則風水血痹,脈微。

太陰中風不發熱或微發熱,惡寒怕冷重些,身體沉重,因為水濕在表的緣故,還要四肢煩疼。治療用方也用桂枝湯。所以柴胡桂枝湯在這個條文里屬于太陰中風少陽合病。柴胡桂枝湯準確的說是太陽中風合少陽本病,或者太陰少陽合病也可以的。

【前胡桂枝干姜湯】

前胡(半斤) 桂枝(三兩) 干姜(二兩) 栝蔞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熬,二兩) 甘草(炙,二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漢傳經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陰性藥:前胡  黃芩  牡蠣  栝蔞根

平性藥:炙甘草

陽性藥:桂枝  干姜  

這個方子所針對的寒熱病機,歷來醫家都是眾說不一。有說少陽者,有說厥陰者,有說陰陽兩停(停,停分,均分,各據一半),各占一半者。

為此,恩師曾親自抓藥,稱量了一下各藥的比例。從藥量比例上看,寒涼藥的用量,稍微偏多一些。而從藥性的寒熱程度上對比,基本上是寒熱均等。因為干姜和桂枝的藥性熱力,還是不能小看的。

臨床上,少陽病可以用,厥陰病也可以用,都很有效。從藥量對比上,可以歸入少陽病范疇。從寒熱藥性的比例上,歸入陰陽平而不和的屬厥陰病,也說得過去。

看看相關條文:

346、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宋147)

我們來分析一下:太陽傷寒證,經過汗法,寒去而不解,轉為中風證。又經攻下法,病傳入里,合并出現少陽證。或者是本來就是太陽中風證,五六日不解,失治而發生傳變。或者經過發汗和攻下,表證不解,而出現傳變。出現的典型證就是: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

這個證,是外感中風證已經輕微了,而少陽比較典型了。柴胡桂枝湯方證是太陽中風和少陽病均比較典型。而柴胡桂枝干姜湯,是表證不徹而輕微,少陽病比較典型。

“胸脅滿微結、往來寒熱、心煩”,這是典型的少陽病癥狀。胸脅滿微結是說“胸脅苦滿”的癥狀不重而輕微,是氣機輕度結滯于胸脅所表現出的癥狀。渴而不嘔,也是一個少陽的或然癥。“但頭汗出”,是上焦實熱所致,陽明病或少陽病都可能會有這個癥狀。“小便不利”,寒證和熱證都會出現。這個要結合其它癥狀來整體參考和辨別。

那么,從條文提供的這些癥狀來看,是以少陽病的典型癥狀為多,以熱證為明顯,寒證說的不明確。

傷寒論宋148條:“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汗出,為陽微;脈沉,亦在里也。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

這條說的一系列證候,也符合前胡桂枝干姜湯方證。汗出微惡寒,是有外感證。手足冷,是有虛寒證。心下滿、口不欲食,類似于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大便硬,可以理解為“脾約證”,寒熱錯雜造成的。這一系列癥狀,都不典型,很難界定清楚。脈細,說明氣血不足,有虛寒象。說它是個“屬厥陰病”。也成立。

漢傳經方解析法

四象解析法

君:前胡8

臣:黃芩3 牡蠣2 栝蔞根4  

佐:炙甘草2       

使:桂枝3干姜2

前胡桂枝干姜湯是從小前胡湯加減化裁而來的,我們從這個角度分析一下,更有助于認識這個方證。大家還記得小前胡湯方后加減變化的條文吧,再看看這幾條:

(2)“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

(4)“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6)“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

渴而不嘔,去半夏。口渴,用天花粉。桂枝,解表,散結氣。干姜,溫里而去水飲。牡蠣,去胸脅水氣。黃芩清熱除煩。前胡解表通里,和解內外。

按照以上條文隨癥加減,前胡桂枝干姜湯有人參更合適一些,清熱生津。

小前胡湯組方中各個藥的藥癥不再重復。

天花粉 涼 甘苦

《本經》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

牡蠣   咸

《本經》主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瘺,女子帶下赤白。

桂枝 溫 辛甘

劉志杰:治傷寒中風。

《本經》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從藥物配伍上看,符合陰旦湯的配伍公式,是寒熱藥都有,以熱為主。并且,表里證都具備了,整個的病機,符合少陽病。因此我們認為,這個方證,應該是歸為“少陽病”。那么,說它這個方證是“屬少陽病”行不行?這個方,從藥癥上分析,有個太陽中風證,有少陽證,是個兩者的合并證,因此,說它是“屬少陽病”,或者是“少陽中風證”,完全合理。

《傷寒論類編補遺》中有以下條文:

183、厥陰中風,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擬補)

167、厥陰中風,汗出惡風,身痛,手足冷,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心煩,或但頭汗出、但寒不熱或微發熱,或寒多熱少往來,咽痛、頭痛、或耳鳴目眩。脈沉弦。(劉師擬補)

前胡桂枝干姜湯可不可治療厥陰中風呢?所謂厥陰中風就是太陽中風合并厥陰病,傷寒論宋148條就是厥陰中風證,可以用前胡桂枝干姜湯對治,前胡減量,桂枝和干姜稍加量,更加合適。

總之,前胡桂枝干姜湯,按更合理的說法,該是對治少陽病或屬少陽病的。按照合并證方面來分析,說它能對治“厥陰病+太陽中風”證,即厥陰中風,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少陽病+太陽病中風”,即少陽中風,都說得通。臨床上,前胡桂枝干姜湯對少陽病、屬少陽病、少陽合并太陽中風證、厥陰合并太陽中風證、少陽合并少陰中風證,療效都比較肯定。

下面我們看兩個病案。

胸悶案

1搜集全部癥狀和舌脈體征

曹某某,女,33歲,初診時間:2018年3月14日

現病史:2017年12月12日因吃外賣而食物中毒,誘發“暴發性心肌炎”,兩次出現心臟驟停,ICU搶救,經治療好轉而出院。

Holter:竇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ST-T改變

刻診:胸悶氣短,勞累加重,時心悸、頭暈,偶惡心,無明顯畏寒,易疲勞,稍怕熱,汗出可,納食欠佳,時胃脘痛,燒心,無打嗝,口干,喜溫飲,飲水一般,睡眠欠佳,飲食稍不慎則腹瀉,大便日1行,質可,小便淡黃。月經、白帶正常。

舌脈:舌略紅,苔淡黃略厚,脈沉弦細。

2辨六綱,求病位和病理

病位:半表里為主

病理:寒熱夾雜,熱多寒少,以熱為主。

六綱:少陽太陰合病,屬少陽病。

3定五證,求寒熱輕重

病理:煩溫熱燥多,寒飲涼滯少

五證:陽痞證

4明病本,求病理產物

氣滯、痰飲、血瘀,以氣滯、痰飲為主。

5知類方,確定選方范疇

陽痞證、屬少陽病——陰旦類方

6遴選對治方,求方證基本相應

(竹葉)前胡湯

治胸中逆氣,胸痛徹背,少氣不食。前胡湯方

前胡 甘草 半夏 芍藥(各二兩)黃芩 當歸 人參 桂心(各一兩)生姜(三兩)大棗(三十枚)竹葉(一升)

上十一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千金)

7抓主癥,求君藥

主癥:胸悶氣短——前胡

前胡    辛苦

《本經》主治心腹腸胃中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8立兼癥,求臣藥

口干,頭暈,惡心,納食欠佳,胸悶,睡眠欠佳,怕熱、胃脘痛,燒心——黃芩、人參、淡竹葉,協同治療上焦溫熱之邪

9固中氣,求佐藥

佐藥輔君臣藥,養津液,護胃氣——炙甘草、大棗,甘淡滲水濕——茯苓

炙甘草    甘滋

《本經》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大棗    甘滋

《本經》主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茯苓    甘淡

《本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

10夾雜癥,求使藥

飲食稍不慎則腹瀉,喜溫飲——半夏、生姜、桂枝、當歸

半夏  大溫  辛甘淡

《本經》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張,咳逆腸鳴,止汗。

生姜  大溫  

《本經》主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桂枝    辛甘

劉志杰:治傷寒中風。

《本經》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當歸    辛甘滋

《本經》主咳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煮飲之。

11按藥癥相對原則,化裁加減,求方證高度相應

中下焦虛寒水飲較盛,前胡湯去芍藥,加茯苓。

12確定處方,完成辨治

處方:前胡80 黃芩30 黨參30 炙甘草30 大棗30姜半夏45生姜30桂枝30 當歸30 淡竹葉15茯苓60

7付,水煎服。

二診:2018年3月21日

刻診:胸悶氣短,心悸、頭暈,惡心,納食及睡眠均明顯好轉,勞累后仍感胸悶氣短。

舌脈:舌略紅,苔白略厚,脈沉弦細。

加黃芪、五味子

處方:前胡80 黃芩30 黨參30 炙甘草30 大棗30姜半夏45生姜30桂枝30 當歸30 淡竹葉15茯苓60 陳皮60 黃芪60五味子30

三診:2018年3月28日

刻診:勞累后胸悶氣短好轉,食欲可,無惡心,心悸、頭暈已緩解,大便可,睡眠可。

舌脈:舌略紅,苔白略厚,脈沉弦細。

體力恢復較快,能適應工作。安貞醫院電話隨訪,問其父親,患者可以下床活動了吧,其父告知已經正常工作了。后以上方繼續治療3個月,基本恢復正常,現已停藥。

按:這個病案不是標準的前胡桂枝湯方證,用的是竹葉前胡湯,是在前胡桂枝湯基礎上加當歸、竹葉而成。我在臨床上使用竹葉前胡湯這個方子的機會很多,療效也很好,大家可以在自己的臨床實踐中注意使用。

甲亢案

1 搜集全部癥狀和舌脈體征

王某某,男,21歲。初診時間:2017年7月9日

主訴:心悸、胸悶半年。

現病史:2017年3月發現甲亢,現服甲巰咪唑、美托洛爾。

刻診:心悸,胸悶,陣發燥熱感,汗出多,口干口渴,飲水不解,喜溫飲,無手抖,納可,無心煩,睡眠可,大便日1行,不成形,小便淡黃,腰酸。

舌脈:舌紅苔白厚,脈弦數。

2 辨六綱,求病位和病理

病位:表里同病,以里為主。

病理:寒熱夾雜,熱多寒少,以熱為主。

六綱:屬少陽病

3 定五證,求寒熱輕重

病理:煩溫熱燥多,寒飲涼滯少

五證:陽痞證

4 明病本,求病理產物

氣滯、痰飲為主。

5 知類方,確定選方范疇

陽痞證、屬少陽病——陰旦類方

6 遴選對治方,求方證基本相應

柴胡桂枝干姜湯

7 抓主癥,求君藥

主癥:胸悶,燥熱——前胡

前胡    辛苦

《本經》主治心腹腸胃中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8 立兼癥,求臣藥

口干口渴,飲水不解,陣發燥熱感,汗出多——黃芩,天花粉,生牡蠣

9 固中氣,求佐藥

佐藥輔君臣藥,養津液,護胃氣——炙甘草;甘淡滲水濕——茯苓

炙甘草    甘滋

《本經》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心悸加茯苓。

茯苓    甘淡

《本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

10 夾雜癥,求使藥

喜溫飲,大便不成形,腰酸——桂枝,干姜,生龍骨,生白術

桂枝    辛甘

劉志杰:治傷寒中風。

《本經》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干姜    

《本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龍骨 溫 甘淡

《本經》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白術    辛甘滋微苦

《本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

11 按藥癥相對原則,化裁加減,求方證高度相應

前胡桂枝干姜湯加茯苓、白術、生龍骨,含腎著湯、苓桂術甘湯。

12 確定處方,完成辨治

前胡80 桂枝30 干姜15 黃芩30 天花粉40 生牡蠣40 生龍骨40 炙甘草20 茯苓45 生白術30             

7付,水煎服。

二診:2017年7月16日

7月10日甲狀腺素FT3升高(4.68) ,TSH降低(0),余正常范圍。

刻診:仍口干,陣發烘熱感,汗出多,大便日1行,不成形,腰酸。已無明顯胸悶、心慌,睡眠可。

舌脈:舌紅苔白厚,脈弦數。

處方:前胡80 桂枝30 干姜20 黃芩30 天花粉60 生牡蠣60 生龍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術30                 

7付,水煎服

三診:2017年7月23日

刻診:口干好轉,睡眠多夢,已無腰酸,汗出減少。大便日1行,不成形。

舌脈:舌紅苔白厚,脈弦數。

前胡90 桂枝30 干姜20 黃芩45 天花粉60 生牡蠣60 生龍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術30 生赭石15

四診:2017年7月30日

刻診:陣發烘熱感,睡眠多夢好轉,近日咽癢咳嗽,口干已緩解,汗出減少。大便日1行,不成形。

舌脈:舌紅苔白厚,脈弦數。

前胡90 桂枝30 干姜20 黃芩45 天花粉60 生牡蠣60 生龍骨60 炙甘草20 茯苓60 生白術30 生赭石15 姜半夏30 厚樸45

五診:2017年8月9日

刻診:偶有燥熱感,無咽癢干咳,睡眠可,無口干,汗出正常。大便日1行,不成形。

舌脈:舌紅苔白略厚,脈弦稍數。

其后繼續服藥至9月初,已無明顯不適。

今天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漢傳中醫弟子 劉衛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前胡桂枝湯和前胡桂枝干姜湯
《傷寒論》中未提及的厥陰中風主方
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
《類方講傷寒》瀉心湯2
柴胡桂枝干姜湯證的思考及用方思路
漫談前胡:仲景遺失千年的方藥體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三穗县| 永修县| 襄城县| 大宁县| 慈利县| 陆良县| 贵德县| 宜黄县| 上蔡县| 宝鸡市| 阿坝| 汾西县| 珲春市| 东台市| 嵊州市| 河池市| 布尔津县| 辛集市| 平度市| 德州市| 罗江县| 万源市| 普定县| 柳州市| 确山县| 丹棱县| 电白县| 溆浦县| 兴山县| 哈尔滨市| 宜春市| 富锦市| 巴彦县| 亳州市| 黔江区| 井研县| 龙南县| 叶城县| 鄯善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