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知足大將陶侃:為造反頻繁的東晉王朝保駕護航

此公明鑒似曹操,忠勤似諸葛,雖手握重兵,雄據一方,卻懷止足之分,安享武夫尊榮。這一切都離不開他有一個聞名后世的好母親,出身寒門的他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為人處事廣受好評,從此踏上艱難的奮起之路。他投靠晉元帝,一生衛(wèi)護東晉,平定各種叛亂。他曾受權臣王敦的嫉妒,王敦死后又被庾亮處處針對,對此,他始終泰然處之。直到蘇祖之亂爆發(fā),他摒棄前嫌,挺身而出,成為諸路平叛大軍的盟主,為風雨飄搖的東晉王朝續(xù)命多年。積功多年,他傳檄可定擅殺大臣的跋扈之將,成為東晉的定海神針;更兼勤于吏職,兩鎮(zhèn)荊州,使治下“自南陵迄于白帝數千里中,路不拾遺”。他就是東晉太尉、長沙郡公陶侃。

中國人有一個不太好的習俗,就是尊貴之人一般都喜歡養(yǎng)尊處優(yōu),也就是貴人們皆不喜從事體力活動,用孟子的話說就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不過,也有人對此頗不以為然,從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走上領導崗位的陶侃就沒有這種偏見與陋習。他在坐鎮(zhèn)廣州時,一有閑暇,就會早起把一百塊磚(甓)搬到書房外面,到了晚上,再把這些磚搬回書房內,那樣子像極了工地上的搬磚小哥。

屬下不解,問他此為何故?陶侃平靜地回答:“像我們這些做領導的總是不愛勞動身體,時間長了便會有各種'突出’。我這樣做就是讓自己能夠得到充分鍛煉,免得因為身居高位而安逸惡勞,到了國家討賊興復之時,自己卻因為身體原因不能為國效命,那多不值啊!”這則運甓習勞的故事,在后世廣為傳頌。可是,大多高位者對此往往只是說說而矣,沒有幾個能放下官架子,去干那些在他們眼里頗為低賤的“力氣活”。

正因為喜歡運動,在亂世人們普遍短壽的情況下,陶侃卻能壽享76歲,且子孫盈庭,功名素著,最終有機會進入武廟享用冷豬肉。本文就來說一說東晉太尉、長沙郡公陶侃的故事。

出身貧寒艱難求進

陶侃字士衡,生于公元259年,原籍鄱陽郡鄱陽縣,后遷居廬江郡潯陽縣。他的遠祖陶青仕至大漢帝國丞相,也曾闊過。后來陶家沒落了,到了父親陶丹時,已然家境貧寒,不得不依靠陶侃的母親湛氏給人家紡績賺錢。陶丹靠吃軟飯結交權貴,得以出仕東吳,位至揚武將軍??上н@位將軍大人也沒有什么余財留給兒子陶侃,加上東吳敗亡一折騰,陶侃這位將門之后的生活可想而知。

一日,鄱陽郡孝廉范逵帶著仆人來到陶侃家中串門。范逵聽說陶侃雖是潯陽小吏,卻頗有才具,就想結交一番。畢竟陶侃祖籍也是鄱陽的,那時的人對鄉(xiāng)黨是高度認可的。那年代的氣候比現在要寒冷,遠在江南的潯陽居然一連下了幾天大雪,正在家中貓冬的陶侃實在沒有閑錢招待遠來的客人。

位列中國四大賢母排行榜之一的陶母湛(音陳)氏為了不讓兒子難堪,二話不說就剪下自己的長發(fā)賣給別人做假發(fā)(大雪天還有人收假發(fā),夠敬業(yè)的),換來一桌子酒菜,美美地款待了范逵一頓,就連范家仆人也吃得嘴上流油。范逵與陶侃一通神侃,對陶侃的學識不禁刮目相看。

酒足飯飽的范逵知道了陶母的義舉,非常感動,就問冒雪送自己遠達百里的陶侃:“你想到郡中任職嗎?”陶侃也不矯情,徑直道:“想去,只是苦于無人引薦!”范逵一見陶侃如此自信,便拍了拍胸脯保證自己會去找太守說項。

范逵說到做到,連夜趕往廬江城拜訪太守張夔,一個勁地夸贊陶侃的才具和陶母的賢德。張夔聽說治下有這樣的人物,也很高興,立刻命人將陶侃由縣中小吏提拔為郡中督郵,兼任樅陽縣令。

陶侃果然不負母親的教誨和朋友的舉薦,在任上表現得非常出色,迅速成為廬江新網紅。在蜚聲廬江的過程中,陶侃有幸結識了自己相交一生的摯友,時任安陽縣功曹的周訪。二人一見如故,遂定生死之交,并結為兒女親家。周訪對張夔稱道陶侃,已見識了陶侃能力的張夔便順理成章地任命其為主簿,相當于廬江郡政府秘書長,離廬江郡一把手又進了一步。

陶侃步步高升,卻因動了別人的奶酪而遭到妒忌,有人向馬上要到郡中巡察的州從事反映陶侃有某某問題。州從事正想抓個典型表現自己,就帶著放大鏡來到廬江。陶侃人緣好,有人便向他透露了州從事找碴的事。陶侃一面對屬下嚴格要求,一面嚴肅地向從事匯報工作,并鄭重地說:“若我們在工作中有差錯,自當按照國家律令治罪,如果沒有,請不要苦苦相逼。若上官不依禮法辦事,我也有應對之策!”從事找不到陶侃的毛病,只好悻悻而去。

陶侃的辦事能力得到張夔的高度認可,二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鐵。不久,張夔的妻子得了怪病,需要到幾百里外去接當地名醫(yī)前來診治??墒翘旃蛔髅溃质谴笱┓饴罚瑥]江的官員都不想離開熱騰騰的辦公室前去那么遠的地方接人。只有陶侃站出來道:“大人待我們不薄,我們也應回報大人。如今夫人有病,就好像我們的父母有病一樣,豈能不盡心呢?”于是,他主動冒著大雪前去敦請名醫(yī),讓張夔非常感動,也讓同僚們佩服。

后來,長沙郡太守萬嗣到廬江出差,由陶侃負責接待,雙方有了不少交集。萬嗣非??春锰召?,認為他一定會成為名人的,特意讓自己的兒子與陶侃結交,這才離去。

這一年,又到了州郡察舉的日子,張夔第一個就想到了陶侃。于是,他向朝廷舉薦陶侃為孝廉。雖然陶侃已加入了公務員隊伍,但卻沒有一個孝廉、茂才或賢良方正的頭銜傍身,就好比后世不是科舉出身的官吏一樣,難免讓人瞧不起,而且升遷的機會也少。如今,有了孝廉名頭,就可以跳出本州本郡,向著更高更廣的天空振翅飛翔了。

按照當時的慣例,獲得孝廉薦舉后要到都城洛陽接受朝廷的重新任命。陶侃感激地辭別張夔,與母親灑淚而別后,來到了繁華的帝都洛陽。他早就聽說過“性好人物,誘進不倦”的張華是位了不起的伯樂,就數次前往府上拜謁。張華是帝國重臣,其府前每天都是車水馬龍的,哪有那么好見到的。再加上陶侃只是一個來自偏遠廬江的政治素人,張華可沒有功夫接待。

如果換作別人,見張華沒空搭理自己,早就氣鼓鼓地走了。可是,陶侃每次去都神色安然,這讓張華不禁好奇起來。他親自接見陶侃,一番交談下來,驚奇地發(fā)現這個后生不得了,就以朝廷的名義任命他為郎中(可不是醫(yī)生喲)。陶侃鯉魚躍龍門,一下進入帝國的官僚體系,成為大有希望的后備干部。郎中一般由勛臣子弟出任,可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進入這個貴圈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歷練后,陶郎中要外放了。因出身寒族,很多士族高官瞧不上他,讓他不免有些尷尬。這時,伏波將軍孫秀主動拉了陶侃一把。孫秀出身吳國宗室,本是晉廷為拉攏東吳樹立的標桿,在東吳未滅之前挺吃香的,東吳敗亡后,他在北方士族眼里就成了搶飯吃的編外人員,挺不受待見的。既然與北方士族尿不到一個壺里,孫秀將同為東吳故將后裔的寒族子弟陶侃拉入帳下,作為舍人,也在情理之中。

作為孫秀幕賓的陶侃,有了更多機會結交江東人氏。如豫章國郎中令楊晫(音卓)就在與陶侃一番神侃后這樣評價自己的小老鄉(xiāng):“陶侃就像《易經》中所說的那樣堅固貞正,足以干事!”深為家鄉(xiāng)后繼有人而激動的楊晫立刻與陶侃一同坐車前去拜訪江南名士、中書郎顧榮。顧榮也很看重陶侃。然而,吏部郎溫雅卻看不上陶侃,不屑地對楊晫說:“你怎么會和小人同乘一車呢?”楊晫頗不以為然地答:“你的眼光一準有問題,陶侃怎么可能是普通人呢?”

再后來,與王衍齊名的清談領袖樂廣想要見一見來自江東的名士,就請武庫令黃慶給擬一份名單。樂廣雖是寒門出身,但架不住人家出名早,得到了當時一大撥名士的高度認可,一躍成為流量最大的網紅。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寒門子弟陶侃獲得樂廣的接見,立刻引來一些人的非議,對此黃慶不以為然地說:“你們都啥眼神啊,怎么看不出陶侃前途遠大???”黃慶后來出任吏部令史,索性推薦陶侃出任邵陵郡武岡縣令。不過,這次武岡之行很不順利,一向好人緣的陶侃居然與自己的頂頭上司邵陵太守呂岳和不來,只好棄官歸家。

陶侃早期的經歷非常曲折,雖然不乏有貴人提點,但終究很難跨越階級鴻溝,而且總被一些人針對,實在是滿眼都是淚啊。

打怪平叛稱雄一方

陶侃出仕時正逢西晉崛起階段,那些掌握大權的北方士族對江東士族都一向看不上眼,又豈會對江東寒門假以顏色,所以陶侃仕途坎坷再正常不過了。

不甘寂寞的陶侃在沉寂一段時間后,又出任了廬江郡的小中正,重新回到官場。就在這時,歷史上著名的傻子皇帝晉惠帝即位,很快便引發(fā)了八王之亂。隨著司馬家的王爺們在北方殺得天昏地暗,江南也出現了動蕩不安的局面。那些不甘北方士族打壓的江東士庶紛紛起來爭權奪利,這為陶侃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機遇。

公元303年,義陽蠻首領張昌在江夏聚眾起事,許多不愿到北方當炮灰的丁壯和流民紛紛投奔張昌。張昌攻取江夏郡,一個月內就擁兵三萬,成為專治一方土皇帝。晉廷對張昌的迅猛發(fā)展非常不安,就命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劉弘率軍前去鎮(zhèn)壓。劉弘是西晉名將,其祖父劉馥曾任揚州刺史,深得民心(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卻給劉馥安排了一個憋屈的死法,當曹操在赤壁橫槊賦詩時,這哥兒們拍馬屁不小心拍到了馬蹄上,被喝高了的曹操一槊刺死),其父是曹魏的鎮(zhèn)北將軍劉靖,妥妥一位官三代。劉弘與張華交好,曾聽張華說起過陶侃,后來也接觸過陶侃,覺得這個后生不簡單。在出任平叛大軍主帥后,他立即征召陶侃為南蠻校尉長史、領大都護,率領一支軍隊作為前鋒,立即開赴襄陽,討伐張昌。

正集中全力攻打南陽郡治所宛城的張昌,擊敗了前將軍趙驤的軍隊,殺死了出身泰山羊氏的平南將軍羊伊(羊祜之侄),逼得劉弘也只好暫退梁縣避其鋒芒。張昌在攻打襄陽時,卻遭遇陶侃等人的激烈抵抗,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苦果。不甘失敗的張昌轉而沿著漢水進入長江,一路攻城略地,將荊、江、揚諸州的大部分地區(qū)收入囊中。

此時已緩過勁來的劉弘并沒有被張昌的聲勢嚇住,相反料道敵人一旦分散力量必會出現諸多空檔。敏銳地捕捉到戰(zhàn)機的劉弘立刻派在襄陽初試鋒芒的陶侃率軍殺至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鐘祥),與張昌展開激戰(zhàn)。這里距離張昌的大本營江夏不遠,由不得張昌不重視,他只好親率大軍來戰(zhàn)。陶侃與張昌交戰(zhàn)數次,屢敗對手,前后斬殺叛軍數萬人。張昌見大勢已去,只好遁入山中。張昌的余部見晉將如此生猛,只好豎起白旗。在劉弘、陶侃的兵鋒之下,曾經亂成一鍋粥的荊州很快安靜下來。

叛亂平定后,白發(fā)蒼蒼的劉弘不無感慨地對陶侃說:“過去我曾擔任過羊公(祜)的參軍,羊公說我日后一定能做到他的位置。今天我看到你的表現,相信你將來也一定能繼承我的事業(yè)!”因為此次平叛的軍功,陶侃受封東鄉(xiāng)侯,食邑千戶,終于苦盡苦來。

公元305年,揚州刺史陳敏見北方亂局愈演愈烈,朝廷無力顧及江東,竟然生出異心來。他在控制住揚州全境之后,就派弟弟陳恢沿江西上奪取武昌郡,準備割據江南。此時已年老多病的劉弘聞訊后,立刻命陶侃為江夏太守、鷹揚將軍,率軍抵御陳恢的進攻。

陳敏與陶侃都是廬江老鄉(xiāng),而且當年一起聽命于劉弘,都是平定張昌叛亂的功臣。這才過去沒兩年,昔日的戰(zhàn)友就成為敵人,真是造化弄人。

封侯拜將的陶侃接受命令后,備起儀仗將母親湛氏接入自己的官舍,鄰居們見到這對賢母子有了好歸宿,也都為之高興。可是,有人卻看不慣,隨郡內史扈懷就跑到劉弘面前打小報告說:“陶侃與陳敏是老鄉(xiāng)加戰(zhàn)友的鐵子,難免不會在平叛中放水。一旦陶侃生出異心,荊州的東大門可就丟了!”對此,劉弘堅決反對:“陶侃忠貞能干,我了解他很久了,他不會為了私誼而棄國家于不顧的!”

陶侃聽說此事后,為了不讓老領導為難,立刻派自己的兒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劉弘帳下為質。劉弘本就相信陶侃,如今更是沒二話,立刻委任兩個小陶為參軍,厚加賞賜,然后讓他們回轉江夏,并對他們說:“陶侃馬上要為國出征,你們的祖母年事已高,需要你們照料。村野匹夫之間交往,尚且不能負心,何況是大丈夫呢?”顯然,曾受教于羊祜的劉弘也學到了推心置腹的精髓。

此事讓陶侃非常感動,在被劉弘委任為督護后,他立刻與諸軍并力抗擊陳恢。江南一帶河湖縱橫,必須有水軍助戰(zhàn)??商召┦窒虏]有現成的水軍,于是,他只好把一些臨時征召的運輸船作為戰(zhàn)艦使用。對此,有人不理解,陶侃卻說:“事急從權,何況這些運輸船本就是官船,如今用來討平官賊,有何不可呢?”在陶侃的指揮之下,這些匆忙武裝起來的運輸船居然發(fā)揮了神奇的作用,打得陳恢顧頭不顧腚,屢戰(zhàn)屢敗。遏制住了陳恢的進攻勢頭后,陶侃又迅速在長岐(在今湖北黃陂西南)伏擊了陳敏的麾下大將錢端,從而為最終平定陳敏官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幾場平叛之戰(zhàn)中,陶侃充分發(fā)揮了自己善于作戰(zhàn),更善于領軍的優(yōu)勢。他治軍嚴整,但凡有繳獲,都會分賞士兵,以激勵士氣。因此,士兵都樂意追隨他,也愿意為之死戰(zhàn),這讓他在面對優(yōu)勢敵軍時也能凜然不懼,最終戰(zhàn)而勝之。

屢敗巨寇砥柱南天

就在陶侃在勝利的道路上飛奔的時候,他的伯樂劉弘卻因病辭世了。陶侃還沒得及好好哀悼老領導,那位彪炳千秋的賢母湛氏也與他天人永隔。

想當年,陶侃擔任管理漁業(yè)的小官“魚梁吏”時,曾把一壇腌魚送給母親品嘗。湛氏問:“這是哪來的?”陶侃答:“是官府的?!闭渴下勓?,立即將腌魚封好并責備陶侃道:“你身為官吏,卻把官府的物品送給我,這不是假公濟私嗎?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增添了我的憂愁??!”俗話說,家有賢母,其子不逆。在湛氏的言傳身教下,陶侃的德行可想而知。

按照當時的規(guī)矩,母喪必須辭職丁憂。陶侃滿腹悲苦地送別了母親后,才被東海王司馬越召為參軍。作為八王之亂笑到最后的那個王,司馬越其實并非明主,只不過運氣好些罷了。陶侃見司馬越也不是能夠安定亂世的明主,心中非常捉急。

幸好江州刺史華軼出面幫了陶侃一把。華軼曾是司馬越的長史,與司馬越頗有交情。華軼也比較欣賞陶侃,就薦舉陶侃出任揚武將軍,率軍駐守夏口,同時任命陶臻為江州參軍。能夠率軍游離于搖搖欲墜的西晉亂局之外,可謂別開生面,這讓陶侃不由心中暗喜。

陶臻卻沒有叔叔那種竊喜,在他看來,華軼與此時的潛龍司馬睿素來不和,跟著他早晚都要遭殃,所以他找了個機會就請醫(yī)生開了張假條,溜回到叔叔身邊。這讓陶侃有些犯難,華軼對自己有恩,大侄子卻如此不告而別,未免太不仗義了,本想責備一番,哪知陶臻卻振振有辭地道:“華軼雖是心憂天下的志士,卻志大才疏,而且與司馬睿有解不開的疙瘩,跟著他早晚得掛!”陶侃不聽侄子的解釋,命人將其送歸原處。陶臻無奈,就在途中再次開溜,直接投奔了司馬睿。

正為組建班子憂心忡忡的司馬睿見到地方實力派的親人來投,自然喜出望外,當即任命陶臻為參軍,同時為了更好地拉攏在江湖上小有名氣的陶侃,加授其為奮威將軍,賜予赤幢曲蓋軺車及鼓吹。這讓與華軼并不太熟的陶侃非常感動,司馬睿出手如此豪氣,看來是個人物,而且因為侄子的事,他與華軼的關系再難修復,索性就轉投了司馬睿。后來,華軼果然因反對司馬睿被殺。

公元311年,就在北方胡馬縱橫之際,司馬睿加緊了經略江東的步伐。他任命陶侃為龍驤將軍、武昌太守。此時,一場慘絕人寰的大饑荒不期而至,為了活命,一些兄弟伙紛紛搶劫長江中的來往船只。為了維護水上商道暢通,陶侃就讓部下將士裝扮成商旅,引誘山賊水匪。山賊水匪不知道釣魚執(zhí)法的厲害,果然中計被捉。經過審訊,這些山賊水匪供出自己是西陽王司馬羕的部下,因為軍中缺少物資,才做起了這宗無本生意。

司馬羕是八王之亂中最早掛掉的汝南王司馬亮的兒子,一向支持司馬睿,后來成為東晉政權的顧命重臣。只是,這位王爺有個治軍不嚴的毛病,讓一些不法之徒鉆了空子,這些家伙平時扮作山賊水匪在江上明火執(zhí)仗,有事了就往軍營中一躲,如此一來,官府拿他們毫無辦法。

陶侃聽說王爺部下如此胡作非為,當下決定堅決不慣著。他點齊軍隊,陳兵于釣臺,“請”司馬羕交出那些潛藏于軍中的山賊水匪。司馬羕能夠為司馬睿所看重,自然不是一位渾不吝的糊涂王爺。他見陶侃人贓俱在,知道抵賴無用,索性光棍了一把,一根長繩捆出二十個帳下強人送給陶侃抵罪。陶侃二話不說,就在江上亮眼之處將這些為禍地方的家伙明正典刑。其他的山賊水匪見陶侃敢和王爺動真格的,不禁膽喪,要么挪窩,要么收手,自此以后,陶侃治下的長江水道全線暢通。

那些受到山賊水匪禍禍的百姓見狀陸續(xù)歸家。陶侃對這些受害者給予相應資助,使他們盡快恢復生產。他還在武昌郡東部與夷人混居處設立市場,互利共贏,受到當地夷漢百姓的歡迎,武昌郡府也因此獲利。

此時的司馬睿占據江州,躊躇滿志,可是因為其上游的荊、湘兩州大部分地區(qū)被杜弢領導的流民軍占據,如芒在背,讓他頗為不爽。想到陶侃是位久經考驗的平叛小能手,司馬睿就命陶侃組團平定杜弢,同時命振威將軍周訪、廣武將軍趙誘歸其指揮。前文說過,周訪是陶侃的老鐵,而且兩人還是兒女親家,關系好的不要不要的。趙誘出身軍人世家,多次參與平叛,與周訪也搭擋過,總之大家都不是外人。軍情緊急,陶侃命周、趙二將為前鋒,侄子陶輿(陶臻弟)為左翼,向杜弢發(fā)起進攻并一舉將其擊敗。

到了公元313年,荊州刺史周顗再次舉兵討伐杜弢,卻被緩過勁來的杜弢困死在潯水城(在今湖北黃梅西南)。陶侃忙派部將朱伺前去救援,聽說是陶侃的部下殺至,心有余悸的杜弢立刻退守泠口(在今湖北蘄春)。陶侃見杜弢未曾戰(zhàn)敗卻先退走,斷定杜弢必然是想乘自己救援周顗之際抄襲武昌,斷了己方的后路。陶侃心頭一緊,忙與朱伺率軍抄小路連續(xù)強行軍三晝夜,提前一步趕到武昌周圍的險要之處埋伏起來。

自以為得計的杜弢率領的流民軍缺乏紀律,行軍速度一直上不去,他雖然多次強調讓大家快走,可始終沒有太大成效,最終落到了陶侃的后面。等到杜弢大軍進入埋伏圈,陶侃命朱伺率軍四面殺出,迎頭痛擊。陶侃軍以逸待勞,且占據地利,很快就擊敗了杜弢,殺傷和繳獲頗豐。杜弢打仗不行,逃跑卻是一流,倉促之下率軍退入長沙,龜縮養(yǎng)傷。

陶侃派參軍王貢向主持軍事大計的大將軍王敦報捷。王敦大喜道:“要不是老陶,荊州可能就要姓杜了。周顗剛上任就被賊兵擊敗,這個刺史也不知是怎么當的?”王貢聞言也很高興,就進言道:“荊州如今正是多事之秋,非得陶侃這樣的大拿治理才行!”王敦想了想也表示同意,就上表拜陶侃為使持節(jié)、寧遠將軍、南蠻校尉、荊州刺史。至此,陶侃終于成為即將新鮮出爐的東晉政府的疆臣。

新官上任的陶侃投桃報李,立即命朱伺率軍討滅了江夏郡的剩余叛軍。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任山簡參軍的王沖又來湊趣了,他自封荊州刺史,占據江陵,企圖與陶侃分庭抗禮。剛從建康回轉的王貢,在竟陵假傳陶侃之命,以杜曾為前鋒大督護,出其不易地斬殺了王沖,收降了其部曲。這本是一件隨機應變、當斷則斷的好事,足見王貢是個能做事的干吏,可是偏偏出了岔頭。

陶侃沒想到王沖之亂能夠如此順利平定,就下令召杜曾前來問詢。哪知道杜曾沒有應召而來,這讓王貢心里有些發(fā)毛了。畢竟杜曾平叛是自己假傳陶命所致,這與陶侃素來講究規(guī)矩的作法相悖。如果杜曾能前來說清事急從權的過程還好,偏偏杜曾不來,這下自己就難以分辨了,萬一陶侃追究起來怎么辦?想來想去,王貢覺得陶侃作事不夠靈活,不如自己善于公關和危急處理,與其給陶侃當小弟,還不如自立門戶,在這個亂世闖出一番天地來,于是他派人聯系杜曾一同反叛。

王貢果然有兩下子,他出其不易地進攻駐守沌陽的陶侃參軍鄭攀,迅速將其擊敗,又在沔口擊敗陶侃的愛將朱伺。陶侃沒想到總愛抖機靈的王貢會反,倉促之下,準備移師退守,哪知道部將張奕竟然不聽指揮,最終他也只能按兵不動。這時,王貢的軍隊殺至,陶侃兵力不足,無法對抗。叛軍鉤住了陶侃的坐艦,企圖將其俘獲,幸虧陶侃身手不錯,轉身跳上一條小船,在朱伺等人的奮力保護下,才得以虎口脫險。起先那個與王貢暗通款曲的家伙張奕隨即倒戈。陶侃這次吃了個爆虧,糗大了,被朝廷免職。王敦擔心荊州失控,就上表讓陶侃以布衣身份戴罪立功。

王貢之亂變生肘腋,陶侃一時失利也算情有可原。陶侃不是一個肯輕易認輸的人,為了對付王貢與杜弢的反叛聯盟,他與親家周訪等進兵湘州,由都尉楊舉做前鋒,再次痛扁杜弢。杜弢面對老冤家陶侃,除了慘呼“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外也無可奈何。陶侃駐京辦主任借此求見王敦,為陶侃表功,王敦于是奏請恢復陶侃本兼各職。

聽說陶侃官復原職,不甘心失敗的杜弢忙命已臣服自己的王貢率領精兵渡過武陵江,前往武陵山中誘騙五溪蠻助戰(zhàn),同時派水師截斷陶侃所部官軍的道路。之后,他率領主力直逼武昌,企圖做困獸之斗。早就摸清叛軍套路的陶侃立刻派鄭攀和伏波將軍陶延連夜進軍巴陵,打了王貢一個措手不及,當場斬殺千余叛軍,逼降萬人。王貢只好退回湘城。

隨著王貢的兵敗,叛軍內部潛藏的矛盾終于爆發(fā)。本就對王貢一伙不放心的杜弢借機斬殺張奕,使得叛軍更加人心惶惶,未戰(zhàn)先亂,很多人都找門路歸降陶侃。王貢為了向杜弢表忠誠,索性率軍挑戰(zhàn)。陶侃見狀,指著王貢說:“杜弢本來就不是一個好人,在當益州小吏時就是個官倉鼠,父親死后也不奔喪。你王貢本是朝廷命官,頗有急智才華,卻跟著杜弢那樣的人胡混,難道你不知道自古沒有能得善終的叛賊嗎?”一席話說的王貢神色大變,由開始時的傲慢無禮變得恭順板正起來。陶侃見說服王貢有門,就斷發(fā)起誓,表示既往不咎。王貢當初本是激情犯罪,如今身在叛軍營中,早已被無情的現實醍醐灌頂,今見老領導如此表現,立刻下馬請降。聽說王貢投降,杜弢知道大勢已去,只得再次敗走。陶侃乘勢率軍攻取長沙,擒獲杜弢多名部將而歸。杜弢此后一度降晉,因不愿受制于人,復叛,最終還是被陶侃擊敗,這位曾以才學著稱的流民帥最終死在逃亡的路上。歷時數年,對士族統治影響頗大的杜弢起義至此煙消云散。

攜平定杜弢之亂的戰(zhàn)功,陶侃在司馬睿麾下的名頭大漲,儼然成為王敦以下流量最大的新網紅,這讓王敦有些不爽。當陶侃班師江陵后,就準備去拜見王敦,部下心腹勸他千萬不要入京。陶侃覺得自己心底無私天地寬,毅然前往。結果,陶侃一入建康,就被王敦找碴降職為廣州刺史(此時的廣州開發(fā)未久,遠比不上荊州發(fā)達,再加上陶侃一直在荊州為官,廣州對他來說相當陌生)、平越中郎將,王敦的堂弟王廙則被委任為荊州刺史。陶侃的一些部屬請求王敦能夠改變初衷,留任陶侃,王敦卻如老鼠吃秤砣鐵了心一樣,不為所動。

陶侃的老部下鄭攀等人不愿南下,也不喜歡新來的領導王廙,就到西邊迎接杜曾以拒王廙。王敦認為這些人是受陶侃的指使,有意反對自己,就想借此殺掉陶侃,又擔心別人不服,因此頗為猶豫??吹揭幌蚶溲业耐醵厝绱俗雠桑召┎唤麌烂C地對他說:“大將軍一向雄毅果決,能斷天下之事,今天為何如此?”說完,便借故離開。幾個與陶侃素來交好的王敦幕僚趁機勸道:“周訪與陶侃好得如同左右手一樣,哪有砍他左手而右手不來幫忙的?”正為治下叛亂憂心不已的王敦聞言,擔心為此引發(fā)周訪之亂,這才按下殺意,請回陶侃為他設宴餞行。

陶侃如蒙大赦,不敢絲毫耽擱,連夜出發(fā)。王敦為了牽制陶侃,就讓陶侃的世子陶瞻擔任了自己的參軍。陶侃經過豫章時,見到周訪,留著淚對親家說:“如果不是你擁兵在外,這次我恐怕性命難保!”

陶侃將入廣州時,杜弢余孽杜弘、溫劭正占據交州,聽說擊敗老主公的陶侃來了,嚇得寢食難安。他們一商量,決定乘陶侃初來乍到之際,先下手為強,利用詐降之計偷襲廣州。陶侃與杜弢一伙打了數年交道,對其重要成員的秉性非常了解,自然知道杜弘等人沒安好心,于是他布設軍陣,只等杜弘自投羅網。杜弘果然一頭鉆進網中,被殺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諸將都勸陶侃乘勝進攻溫劭,陶侃卻笑道:“如今我已打怪升級,對于溫劭這樣的雜魚不必動用刀兵,只需一紙文告就可搞定!”果然,看到陶侃的布告,溫劭轉身就跑,結果在始興被追上,乖乖當了俘虜。陶侃初入廣州,便傳檄而定叛軍,因功進封柴桑侯。不久,東晉建立,為了穩(wěn)定南方,司馬睿于公元318年進號陶侃為平南將軍,加都督交州軍事,陶侃正式成為東晉王朝的南天一柱。

拋棄舊怨力挽狂瀾

東晉朝廷并沒有因為有了陶侃這樣的牛人就安定下來,這是因為圍繞著東晉朝廷的內外矛盾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往往是沒了外斗就生內亂。這不,公元322年,王敦之亂爆發(fā)。王敦這位出身瑯琊王氏的大將軍固然對東晉政權的建立居功至偉,卻也因手握重權族強勢大引起司馬睿的猜忌。王敦不愿失去權柄,只好放手一搏。

為了對付王敦,司馬睿下詔陶侃以本職兼領江州刺史,旋即轉任都督、湘州刺史??上Ь彶粷薄F鸨洳耐醵兀芸旃ト虢担芸账抉R睿,誅除異己,把持朝政。為了拉攏手握重權的陶侃,他給陶侃在本職之外又加授榮銜。

聽說東晉朝廷內訌,遠在交州的地方豪強蠢蠢欲動。新昌郡(治所在今越南安朗)太守梁碩拒迎晉廷所派的刺史,自領交趾太守,還擅自奉迎前刺史之子修湛代理交州牧,這讓重回C位的王敦非常不爽,遂于當年十月任命丹陽人、武昌太守王諒為交州刺史。臨行之際,王敦特意囑咐王諒到任后收斬梁碩和修湛。

對于王敦的心腹王諒,陶侃總的來說還是支持的,畢竟王諒此時代表的是晉廷。當修湛不服王化,退到九真郡企圖頑抗到底之際,陶侃遣使將其誘至交州治所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讓他拜謁新領導。如果此時王諒能好言安撫,或許雙方還可和平共處??墒峭跽彿盍嗣芰?,由不得不出殺招,結果修湛丟了腦袋。梁碩見狀,戒心大起,遂使王諒的第二步殺招落空,旋即被梁碩反殺,充分證明了強龍難壓地頭蛇的古訓。梁碩是個狠人,乘機割據交州,作威作福,一州百姓盡苦之。

陶侃聽說梁碩舉兵圍殺王諒,立刻派參軍高寶率軍救援,可惜晚了一步。陶侃遂即發(fā)兵討伐梁碩,在第二年六月成功擊殺梁碩,傳首建康。王敦看著這顆遲到的首級,不禁有些惆悵,本來應該是王諒送來的,如今王諒已是他鄉(xiāng)之鬼,功勞卻讓給了陶侃這個潛在對手,真是世事難料啊。王敦此時不想與陶侃反目,只好敘功允其兼領交州刺史,進號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并封其次子陶夏為都亭侯。此時的陶侃隱然成為東晉的南霸天。

公元324年,天縱神武的晉明帝司馬紹完成了父親司馬睿的未了之志,平定了王敦之亂,一度奪回了朝權。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讓野心勃勃的大士族操控朝局,他一面繼續(xù)重用外戚庾亮和流民帥郗鑒(書圣王羲之老丈人)等制約丞相王導的權力,一面開始培養(yǎng)江東士族,以期實現僑、吳士族之間的政治平衡。在玩轉朝堂的同時,他還改授荊、湘四州長官的職務,使這些影響晉室安危的方鎮(zhèn)彼此制衡。根據司馬紹這一借力打力計劃,陶侃于當年五月被任命為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軍事、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聽說老領導陶侃重鎮(zhèn)荊州的消息,荊楚百姓無不拍手相慶。

公元325年,陶侃因為寧州刺史(治所在今云南華寧)王堅無法抵抗盤踞益州的成漢政權的進攻,遂推薦零陵太守尹奉接掌寧州。尹奉新官上任后,雇請金牌刺客一舉擊殺企圖歸附成漢的寧州地頭蛇、梁水太守爨量,勸降另一個投降實力派李逖,使寧州獲得了暫時安寧。

一枝獨秀的司馬紹本想大有作為,可惜天不假年,僅僅在位兩年就掛了,五歲的兒子晉成帝司馬衍即位,其舅庾亮以外戚輔政,這也是東漢以來的政治傳統。出身潁川庾氏的庾亮權力很大,心眼卻很小,他不僅排擠老成持重的王導,還對據守長江上游、手握強兵的陶侃非常忌憚。

庾亮一面在建康大搞面向荊州的防御工程,一面讓溫嶠出任江州刺史,意圖牽制陶侃。他曾寫信對溫嶠說:“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在今安徽望江)一步也(后世成語“不敢越雷池一步”即源于此)?!睔v陽(在今安徽和縣)因為是防御北方胡族的戰(zhàn)略要地,所以一直由能征善戰(zhàn)的流民帥蘇峻鎮(zhèn)守。

公元326年,鎮(zhèn)守江州的平南將軍應詹去世。應詹的伯祖應玚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其祖舅則是陶侃的伯樂劉弘。應詹與陶侃曾多次合作平定叛亂,頗有交集,故臨終前致信老友,希望陶侃能夠“竭節(jié)本朝,報恩幼主”。應詹為何會有此說,筆者認為一是應詹擔心陶侃受不了庾亮的刺激,激情反叛;二是傳言陶侃曾夢見自己背生八翼,欲飛過九重天門。可惜被守閽者杖擊,在飛度最后一重天門時折翼,未能如愿。后人因此對其忠心表示懷疑,甚至在陶侃晚年都督八州時說他“潛有窺窬之志”,應詹與陶侃交往頗深,知道折翼之事,故有此說。當然也有人說,正是因為每每想到早年折翼故事,陶侃才能時時警策自己保持臣子的忠貞。不管怎么說,應詹出于善意的提醒,還是讓陶侃很感激。

陶侃因為有應詹這樣的諍友,能夠在庾亮的一再刺激下保持冷靜。整天和流民打交道的蘇峻可受不了庾亮這貨,就聯合屯駐壽陽的鎮(zhèn)西將軍祖約(聞雞起舞的祖逖的弟弟)于公元327年底舉兵反叛。蘇、祖二人的部下都是常年與五胡血戰(zhàn)的精銳,自然不是后方安享尊榮的老爺兵可比,所以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到公元328年初,就昂首挺進建康。蘇峻等人在建康城中有仇報仇,有冤報冤,沒仇沒冤就亂殺亂搶一氣,結果一不小心就將陶侃的世子陶瞻給殺掉了。陶侃聽說愛子被戮,心中大慟。雖然陶侃兒子眾多,但陶瞻之死對他傷害極大,心中隱隱有報復之志,只是礙于庾亮這貨對自己愛搭不理,讓他無法舉兵救駕。

庾亮見機得快,一見蘇峻厲害,立刻逃出建康,跑到江州溫嶠處避難。溫嶠勢力有限,建議庾亮以朝廷名義邀請當時勢力最強的陶侃出兵勤王。庾亮聽了溫嶠建議,頗為心動,不過他與陶侃關系不鐵,甚至說矛盾重重,不僅平時處處設防,而且在司馬紹死后的輔政大臣名單中有意漏掉陶侃,這些都讓陶侃頗為不滿。庾亮有心繼續(xù)裝啞巴不理陶侃,可惜形勢不饒人,面對蘇峻的步步緊逼,實在沒法的庾亮只好低下高傲的頭顱。

見到溫嶠情真意切的書信,陶侃并沒有熱血上頭。畢竟他已讓晉廷執(zhí)政們坑過多次,換作別人早就拔刀相向了。他雖然對晉廷仍然愛之如初戀,但也不會傻傻地任人作踐,于是他官腔十足地回復溫嶠:“我只是守邊將領,不敢越職赴京!”后來,架不住溫嶠的一再相勸,陶侃才勉強同意出任討逆軍總盟主??墒牵召┰谂沙霾繉ⅰ⒍阶o龔登率兵與溫嶠會合后不久,就反悔了。溫嶠不得已,又寫信以平叛立功、為子復仇兩大理由勸他“進為忠臣,參桓文之功;退為慈父,雪愛子之痛”。溫嶠的使者王愆期也旗幟鮮明地指出,一旦蘇峻得勢,陶侃將無安身之所,畢竟雙方有殺子之仇,絕對不會輕易化解的。陶侃的妻子龔氏也勸丈夫為愛子報仇。這下,陶侃再無顧慮,遂不顧陶瞻喪禮在即,親自戎服登舟,率軍晝夜兼程,向建康殺去。

五月,陶侃大軍抵達潯陽,有求于人的庾亮擔心陶侃拿自己祭旗,就聽從溫嶠的勸說,主動謁見陶侃,承讓錯誤,這讓陶侃非常受用,遂放下舊怨,一心為國,與庾亮、溫嶠一同率領義軍四萬余人,大張旗鼓地殺向建康。

蘇峻沒想到陶侃來得這么快,情急之下只好從姑孰分兵拒守石頭城,準備與陶侃死磕。當時,陶侃屯軍于茄子浦(在今江蘇南京西南)。聽說陶侃出兵的消息,江東士族王舒、虞潭等舉“東方兵”反抗蘇峻,陶侃于是上表舉薦王、虞分別監(jiān)浙東、浙西軍事,郗鑒都督揚州八郡諸軍事。郗鑒與雍州刺史魏該等紛紛率軍來到茄子浦,組團群毆蘇峻。

陶侃大軍稍事休整后,就直指石頭城。陶侃屯軍于查浦,溫嶠屯于沙門浦,互為犄角。各路義軍都想早點與叛軍決戰(zhàn),陶侃卻認為叛軍皆是與強胡血戰(zhàn)多年的精銳,又倚仗堅城,士氣正盛,決不可強攻,必須等待時機以計取之。然而眾人急于立功,根本聽不進陶侃的建議,紛紛出戰(zhàn),結果可想而知。

眼見數戰(zhàn)不勝,諸將只好聽從陶侃的建議,決定在查浦修筑營壘。監(jiān)軍李根卻表示查浦地勢低下,又處在江水之南,地形不利,不如在白石筑壘,可容納大軍,且不利于敵人進攻,使義軍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才好破敵?!碧召┱J為李根說的有理,稱其有良將之資,遂命人在白石連夜筑壘。第二天天亮,當叛軍看到眼前出現的堅壘時,都大為恐慌。陶侃讓庾亮督軍二千據守白石,蘇峻親率步騎萬人四面圍攻,也未能攻破。

此時,王舒與虞潭與叛軍連戰(zhàn)連敗,若非熟悉地理,且有當地士族的支持,早就掛了。聽到王、虞如此不給力,陶侃采納長史孔坦的建議,令郗鑒和后將軍郭默分兵扼守京口,在當地筑起大業(yè)、曲阿、庱亭三座壁壘,逼迫蘇峻也不得不分兵御之。

為了給蘇峻幫忙,叛軍二號領導祖約派部將祖渙、桓撫偷襲湓口(在今江西九江),企圖抄略陶侃的后路。眼見攻守之勢變幻莫測,饒是久經戰(zhàn)陣的陶侃也不免捉急,準備親自率軍回援。關鍵時刻,毛寶以“義軍恃公,公不可動”為由,毅然挑起了回軍破敵的重任。作為江南毛氏的始祖,毛寶名字起的萌,打仗卻不含糊,一戰(zhàn)就擊退了祖渙等人。

蘇峻等人背靠建康與陶侃拼消耗,顯然讓運輸線超長的陶侃難以承受。到了九月份,陶侃仍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溫嶠軍卻陷入了缺糧的窘境,只好向陶侃借糧。這年頭兵荒馬亂,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陶侃聽說溫嶠借糧,先自怒了,都是你一個勁地讓我來平叛,如今卻陷入了尬境。老夫這把年紀了,不陪你玩了,就準備先撤回荊州。溫嶠這個當年把王敦忽悠瘸了的諜中諜使出渾身解數分辯,也難以奏效。

眼看聯軍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毛寶急了,主動來見陶侃提出由自己上岸斷賊糧道,以緩解眼前危局。竟陵太守李陽也勸陶侃:“如果此次大事不成,蘇峻絕對不會放過您。到時你即便有糧,也沒命吃??!”陶侃醒過味來,就分出五萬石糧給溫嶠救急。此時,孤膽英雄毛寶也率奇兵燒毀了蘇峻的存糧。聽說蘇峻也陷入了糧荒,陶侃才打消了回兵念頭。

蘇峻為了破局,就派軍進攻郭默鎮(zhèn)守的大業(yè)營壘。叛軍攻勢很猛,郭默抵抗非常吃力,只好向陶侃求援。陶侃本欲親自救援,部下獻計與其勞師遠征,不如圍魏救趙。陶侃覺得有理,就親率水軍,與溫嶠所領的步軍一起合攻石頭城。蘇峻聽說后,只得放棄圍攻大業(yè),轉而支援石頭城,各路義軍遂與蘇峻再次展開大戰(zhàn)。就在此戰(zhàn)中,李陽部將彭世神奇般地陣斬蘇峻,使叛軍失去了領導核心,陷入混亂之中。

到了公元329年正月,叛軍大將匡術經人勸說,獻出臺城請降。陶侃深受鼓舞,于二月率諸軍進攻叛軍最后的堡壘石頭城,擊殺蘇峻的弟弟蘇逸。其余叛軍在蘇峻兄弟陣亡后,要么戰(zhàn)敗投降,要么做鳥獸散,這場歷時年余,在東晉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叛亂,在以陶侃為首的東晉眾臣合作之下得以平定,東晉政局危而復安。此后,江南一地保持了七十余年的粗安局面,江南經濟文化得到了空前發(fā)展。陶侃對于促成這一局面的形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都督八州安然隱退

蘇峻之亂的平定,離不開陶侃這尊大神的運籌指揮。在陶侃回到江陵后不久,也就是公元329年三月初,他便被論功擢升為侍中、太尉,加授都督交、廣、寧等七州軍事,進封長沙郡公。此后,陶侃移鎮(zhèn)巴陵(在今湖南岳陽),成為東晉安定的柱石之臣,從此名揚天下,就連遠在遼東的慕容廆也寫信贊其“海內之望中唯足為楚漢輕重者”。

此后的陶侃在晉廷的發(fā)言權越來越大,甚至可以決定一些疆臣的生死榮辱。如湘州刺史卞敦因為在討伐蘇峻之亂時表現不積極,陶侃秋后算帳,請求將其逮送廷尉治罪,幸好王導出面庇護才得以保全,不久憂疚而死。后將軍郭默擅殺江州刺史劉胤本是大罪,王導卻認為郭默驍勇難制,遂承認郭默為江州刺史。這讓本就反對郭默出鎮(zhèn)江州的陶侃非常生氣,他憤然拒絕了郭默派人送來的賄賂,起兵討伐,以申朝廷綱紀。對于老資格的王導,陶侃也沒慣著,而是一針見血地指責對方:“郭默殺害刺史就任用他為刺史,如果他害死宰相,是不是就要任命他為宰相呢?”面對如此誅心的語言,王導不得不回信表示自己之所以包涵忍耐郭默,不過是權宜之計。郭默的部下聽說在陶侃的堅持下,朝廷各路人馬齊出的消息后,主動將郭默拿下請罪。

郭默曾與后趙皇帝石勒血戰(zhàn)多年,石勒的不少部下都很怕他,如今聽說陶侃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郭默,轉而更加敬畏陶侃。當初蘇峻的部下馮鐵殺害陶瞻,在蘇峻兵敗后投奔了石勒,石勒讓他作邊將。陶侃派人把馮鐵殺死陶瞻的事告訴石勒,石勒隨即殺掉馮鐵向陶侃隔空示好。

晉廷在處斬郭默后,就下詔讓陶侃兼領江州刺史并都督江州軍事,并為他門下增設直屬官吏。此舉打破了漢代以來的政治慣例,即本州人不直接出任本州長吏。至此,陶侃已都督八州軍事,東晉兵馬半出其門下,威權之重,甚至超過了當年的王敦。陶侃隨即移鎮(zhèn)武昌,回到了當年艱苦打拼的福地。

對于這場地方實力派與朝廷大佬的江州之爭,如果純粹從政治層面考量,我們可以看出王導放任郭默殺死劉胤,其實意在籠絡郭默,進而染指江州。陶侃站在大義的角度指責王導并迅速出兵,則是意在控制江州。陶侃取得江州的控制權后,也就完成了對長江上游和中游的掌控,自然風光無限。不過,王導作為東晉王朝的第一功臣,自然不會輕易認輸,更不愿看著陶侃后來居上,雙方的明爭暗斗一直未曾停歇,以致于后來陶侃一度想舉兵廢黜王導,幸好庾亮調解、郗鑒反對才沒讓陶侃走上王敦等人的老路。當然,這與陶侃知足不辱的性格亦不無關系,否則面對唾手可得的權力的巨大誘惑,又有幾人能夠心淡如水呢?

身督八州軍事的陶侃此后再也沒有與朝廷發(fā)生什么爭執(zhí),反而開始為鞏固地方,發(fā)展經濟而殫精竭慮。

當時,為了對付北方胡族,有人建議在江北的邾城(在今湖北黃州北)駐兵防守,對此陶侃每次都不答應。見眾人一直說道此事,他索性帶著部下渡過長江到邾城一帶圍獵,乘便指著當地形勝說:“邾城孤懸江北,內無所倚,外有強寇,即使派兵駐守,也無益江南。只有長江才是我們抵御外寇的天然屏障!”眾人恍然。后來,庾亮再度主政,非要派精兵萬人駐守邾城,結果被后趙攻陷,萬余晉軍都化作猿鶴蟲沙。

公元332年,陶侃派部將經營巴東,作為收復成漢控制的益州的前哨基地。又派其子陶斌和南中郎將桓宣西伐樊城,派侄子陶臻與竟陵太守李陽攻取新野,進而收復了荊州的門戶襄陽,使其成為東晉阻止后趙南下、經略北方的橋頭堡。在陶侃完成了這些“西平李雄,北吞石趙”的戰(zhàn)略任務后,晉廷欲進封其為大將軍,且賜予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殊榮,對此陶侃都上表堅辭,知足的他可不想卷入權力斗爭的漩渦。

晚年的陶侃位極人臣,因此常念折翼故事,以滿盈為懼,盡量不參與朝爭,多次上表請求告老就藩。

公元334年六月,陶侃在病中再次上表遜位,希望小皇帝能夠倚信王導、郗鑒和庾亮等大臣,地平天成,治理四海。為了表示決心,他讓部下將自己的節(jié)杖官符全部送還朝廷。隨后,他將自己治下的軍資、器仗、牛馬、舟船一一登記造冊,并封存?zhèn)}庫,親自上鎖。然后將州中之事托付給右司馬王愆期。這才一路跋涉返回自己的封地長沙。不久,他即在樊溪溘然長逝,享年七十六歲。如此來去明白,不戀棧,不弄權的好同志,皇帝如何會不喜歡呢?成帝聞訊后,下令以太牢之禮祭祀,追贈大司馬,賜謚曰“桓”。到了公元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將東晉所封爵位盡皆作廢,只保留了幾家,其中就包括陶侃嫡系的爵位。

陶侃一生凜尊母訓,在武昌時,曾與僚屬從容宴飲,每次都非常有節(jié)制。有人勸他可以多喝一點兒,陶侃聞言卻凄然淚下,許久才道:“我年輕時曾因多飲犯錯,于是與母親有約,從此不敢超過限制?!碧召┱湎r間,常說“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后人曾為此設立“惜陰書院”,勸學課徒,至今長沙猶有惜陰街。陶侃出奇地會過日子,典型的便是他搜集竹頭作船釘,木屑以防滑,從小處入手,將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發(fā)揚光大。

除了私德,陶侃最牛的還是武功治績,武功筆者已說了很多,這里再補充幾句他的治績。他曾兩鎮(zhèn)荊州,一直都很重視當地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在王敦之亂平定后,荊州大荒,百姓多饑。陶侃在秋熟收獲之時大量買米儲備,饑荒時則減價賣出救濟百姓,使得官民歡悅。史載他“務勤稼穡,雖戎陣武士,皆勸勵之。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歡喜慰賜;若他所得,則呵辱還之。是以軍民勤于農稼,家給人足”。在他治理下,“自南陵迄于白帝數千里中,路不拾遺”。此說雖有夸美之嫌,但亦可見陶侃的治理之功。

最后順帶提一下,陶侃雖戎馬倥傯,但仍筆耕不輟,不僅留下了《相風賦》《讓拜大將軍表》等文表,還擅長書法,理政時所需的遠近文書都由其親手撰寫,可謂“筆翰如流,未嘗壅滯”,元人陶宗儀曾說其書法具有“肌骨閑媚”的特點。筆者也不知陶宗儀是否陶侃之后,但晉末宋初的田園詩祖陶淵明,卻是陶侃的曾孫。陶淵明曾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正是陶侃一生知足不辱、進退有據的詩意表現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陶侃(東晉名將,終年76歲)
周訪[晉朝的將領]
他被叛亂的諸侯王賞識,一生卻堪稱晉朝公司最好的中層員工
晉朝歷史人物——周訪(十七史百將傳)
桓溫北伐——青史留名芳百世,卻是半和一秀才
長沙歸晉與杜弢起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天津市| 锦屏县| 永兴县| 文水县| 封开县| 额尔古纳市| 云浮市| 淮南市| 三河市| 金溪县| 赫章县| 确山县| 运城市| 岐山县| 垫江县| 清镇市| 南丰县| 离岛区| 红原县| 敦煌市| 天祝| 弋阳县| 武陟县| 宣威市| 高陵县| 元江| 延吉市| 团风县| 新兴县| 罗源县| 明溪县| 平乡县| 伊春市| 靖安县| 安阳县| 济南市| 盘锦市| 葵青区| 宁明县|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