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廟堂碑》又稱《夫子廟堂碑》為虞世南撰文并書寫。原碑立于唐貞觀初年。楷書35行,每行64字。
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倫為褒圣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橫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宋黃庭堅有詩贊曰:“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拓片有三種:(一)宋代王彥超摹刻本,因石在陜西西安,謂之“西廟堂碑”(又稱陜西本),字跡腴潤。(二)元代至元間摹刻本,因石在山東城武,謂之“東廟堂碑”(又稱城武本),字跡瘦硬。(三)清代臨川李宗翰藏本,原為元代康里氏所藏,有謂東西二廟堂初拓合為一本,然筆畫與二廟堂多有不合者。據〈增補校碑隨筆〉判斷,“若非原石也是相王旦重刻之石”。此拓本被稱為“臨川四寶”之一,今在日本。此外據載有曲阜本、饒州景江書院本,今皆不傳今據此三本互為校勘,并參以虞書其它刻本,校補其殘缺,使成“無缺字放大本”,或可表現虞世南書原刻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