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明代 王守仁.王穉登.王世貞.王紱.王鏊.王穀祥.王逢年.王問.王思任.王璲書法欣賞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初名云,更名為守仁.曾建舍于故鄉陽明洞中,世稱“王陽明”,浙江余姚人。專心儒學,“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求諸事物,其學識影響巨大,自成“姚江派”,流行日本,善詩文,工書法,流傳作品有《七言絕句》、《七言律詩》等。王守仁是杰出的學者,也是著名哲學家,書法多以行草為主。《七言絕句》、行草作品,瀟灑秀逸,流暢圓轉,用筆勁健老辣,受李東陽書風影響頗深,《七律壽詩》為天香樓王氏家藏,其書法揮灑自如,爽直風健,得右軍之骨。

   《行草手札》。手跡。經折裝共14紙,上海圖書館藏。守仁手札流傳甚少。此為 其答虞佐侍御(即浙江按使 唐龍)書,計一通,書法挺勁古逸。 款署“守仁”鈐有“陽明山人之印”,末署“七月五日寓廣信具”。 當為明正德十六年其自南昌返浙時所作。另鈐有“流傳在海昌 張渭漁處”舊藏印。

王守仁《與鄭邦瑞尺牘》紙本,行草。縱 24厘米,橫 392.8厘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蔵

王守仁《七言絕句軸》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守仁《五言詩軸》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穉登(1535-1612)


   明文學家。字百谷、百谷、伯谷,號半偈長者、青羊君、廣長庵主、廣長闇主、松壇道人、松壇道士、長生館主、解嘲客卿。先世江陰(今屬江蘇)人,移居蘇州。四歲能屬對,六歲善擘窠大字,十歲能詩,長益駿發,名滿吳會。嘉靖末入太學,萬歷時曾召修國史。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風格接近公安派。吳中自文徵明后,風雅無定屬,穉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主詞翰之席三十余年。同時期山人布也以詩名者十數,而穉登為最。萬歷二十二年(1594)與陸弼,魏學禮等被召參與御史。善書法,行、草、篆、隸皆精,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云:“穉登妙于書與篆、隸。閩、粵之人過吳門者,雖賈胡窮子,必踵門求一見,乞其片縑尺素然后去。”《游居錄》謂其“隸書遒古,大勝真、草。”王世貞云:“百谷出入淳父,公瑕,而加尖峭。”周之士謂其“百谷瘦而不露骨。”著蛾《吳社編》《弈史》《吳郡丹青志》。

行書丁亥初度條幅 臺灣何創時書法藝術館藏

圖文來自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網站

【待補資料】
五言律詩軸
  簡介:明·王穉登書。紙本。行書。凡四行。每行字數不一。共四十三字。124.4×62.4cm。上海博物院所藏。刊于《中國明清書法名品圖冊》。
五言絕句軸
  簡介:明·王穉登書。紙本。行草書。五言絕句一首。凡三行,共二十九字。刊于日本《綜合書道大辭典》、《明清書道圖說》。
致罄室徵君尺牘
  簡介:明·王穉登書。紙本。行書。28.5×18.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刊于臺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二十八)。
奉寶湖金吾先生詩冊
  簡介:明·王穉登書。紙本。行草。七絕一首。七律一首。并序。凡二十四行,共一百六十九字。高28.5cm 。刊于日本《書道全集》(二十一)。
二王墨跡跋
  簡介:明·王穉登書。紙本。楷書。凡六行,共八十四字,每行字數不一。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穉登《義興雜詩冊》紙本,縱24.8厘米、橫15.2厘米 湖北省博物館
共有25頁

圖片轉自 中華博物網 點擊右鍵下載更高清晰全卷資料

附錄:書法過渡時期的王穉登
作者:王倚平
(選自《書法》2005年第7期)                                
  王穉登(一五三五—一六一二),字伯、百,別號有半偈長者、半偈主人、青羊君、長生館主、玉遮山人等。江蘇江陰人,移居蘇州,據說他“四歲能屬對,六歲便能寫擘窠大字,十歲能詩,長益才氣駿發”,①曾入衡山門,受其熏陶,詩文書法有一定影響,博學多藝,名滿吳會。尤其在詩文方面,頗為當世推重。他的詩歌頗有才情,七律、五律、歌賦都很在行,詩風近“公安派”。《萬歷野獲編》云:“近年詞客寥落,惟百巍然魯靈光,其詩纖秀,為人所愛。”他以個人風貌點綴于明代詩歌史上,“主詞翰之席者三十余年”,②連睥睨不可一世的王世貞在《州山人稿》中亦說“百詩取獨詣,婉盡人巧俏絕”。嘉靖末入太學,萬歷時曾召修國史,未赴,以布衣終生。他一生著述頗豐,僅《中國叢書綜錄》所列其個人集子就有二十種之多,其中以《吳郡丹青志》最為有名,其主要作品大多收在《王百全集》中。

  明代中期,活躍于江、浙一帶尤其是蘇州地區的吳門派,在書法上也盛極一時,當時便有“天下書法歸吾吳”(王世貞《藝苑卮言》)之說。在文徵明門生中,王寵、陳淳、彭年、朱朗、陸師道、錢、周天球、陸治、居節、王登等最著名。殆至嘉靖晚期及萬歷以后,文徵明等書壇巨擘相繼離世,吳門派逐漸失去昔日的輝煌,在此情況下,王登及其余緒,“振華啟秀,噓枯吹生”。他處在兩代青黃不接之時,順理成章地遙接了文徵明的衣缽,周天球繼領吳中書畫,王登主詞翰之席三十年之久。

  世傳王登以隸書聞名于世,但流傳于世的書跡多為行書、行楷書、行草書等,篆隸極為罕見。他的書法由宋元上追晉唐,在“二王”范圍內活動,他在繼承傳統用筆結字、章法布局的基礎上,臨寫各家,融會己意,形成自己的風格,兼工各體,造詣深厚。

  《義興雜詩》冊,紙本,縱二四點八厘米、橫一五點二厘米,計二五頁,每頁四行,內有三頁各五行,共一○三行,冊首“義興雜詩”下鈐“劉康鑒賞”白文、“紅豆山齋藏書”朱文、“武昌徐恕審定”朱文等三方印。冊尾“王登”下鈐“王登印”朱文、“王氏百”白文二印,左下角鈐收藏印三方。全冊五言律詩五首、六言律詩二首、七言絕句五首、七言律詩三首,共計十五首,所詠皆吳中山水名勝古跡。現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義興雜詩》冊,整體來看筆墨不錯,從風格來說有師承吳門書派領袖文徵明的痕跡,受其影響,其筆法率真瀟灑,流暢自然,清雅平淡。用“率真”來概括王氏的書法,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因為“率真”毫無疑問是中國書畫藝術的最高審美境界,它不僅源于道家思想,而且也符合儒學的原則,“率真”介乎于人為與無為,雕琢與天然之間,是一個包容兩端、不偏不倚的審美范疇。因此,在書畫藝術中,“率真”是藝術家們共同的審美理想。他用筆偏瘦偏長,墨韻一氣貫之,而無軟弱無力、嬌媚易折之態。筆筆中鋒,遒勁秀麗,起落頓挫峻利自然,轉折勾起俊潔峭拔,給人一種瘦不露骨、遒勁不凡之感。行書隨意之中不失端莊遒麗,法度謹嚴,點畫不悖。此冊誠為不可多得的佳品。

  王登雖擅長各體,卻沒有開創新局的才具,只能就文氏遺留的有限領域恪守基業,因此一旦董其昌異軍突起,他便被取而代之。王登一生名位不顯而聲望既隆,《列朝詩集小傳》稱:“閩粵之人過吳門者,雖賈胡窮子,必踵門一見,乞其片縑尺素,然后去。”可見他當時的書名就傳聞遐邇。雖不能躋身大家之列,卻也是極為難得的了。

  此冊由湖北大收藏家徐行可后人在一九六○年捐獻給湖北省博物館。徐行可(一八九○—一九五九)名恕,號韁,江夏縣城人。一九○七年留學日本,徐氏祖業富足,絕意仕宦名利,一切聲色貨利悉謝不顧,日汲汲于古籍的搜集,以藏書為樂。③南北書商每得善本,必致之徐,積五十年,藏書達千余箱,逾十萬冊,其中明清善本、抄本、校本、稿本尤夥,一時獨步。為中國現代著名藏書家之一。徐氏生前將大部藏書捐獻國家,一九五九年行可去世,一九六○年他兒子徐孝宓(原湖北省圖書館館長)遵從父親遺志又將余下藏書、字畫、碑帖上千余件無償地捐獻給國家收藏機構。

  注釋:①《明史·第二十四卷》第七三八九頁。②同上。③《中國藏書家辭典》第三三七頁。
 

王穉登《錄宋人語》紙本 行書 縱117.3cm,橫4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唐子西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方足,旋汲山泉,拾松枝,鬻苦茗,啜之隨意。讀周易、國風、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及陶、杜詩,韓、蘇文數篇。從容步山徑,竹林與麛犢,共偃息于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弄筆窗間,隨大小作數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興到則吟小詩或草玉露一兩段,再烹苦茗一杯。溪邊邂逅園翁溪友,問桑麻,說秔稻,量晴較雨,探節數時,相與劇談一餉。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翠萬狀,變幻頃刻,恍可人(目),牛背笛聲,兩兩來歸,而月印前溪矣。人能真知此句之妙,則東坡所云,無事此靜坐,一日如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萬歷丁亥三月上巳后三日,尊生齋燭下書。王穉登。
  本幅鈐“王穉登印”、“王百谷”、“王百谷氏”。收藏印鈐“小雪浪齋主人六十八后審定真跡”、“顏氏韻伯審定之章”。年款“萬歷丁亥”為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王穉登時年53歲。 本文錄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中的一段。
  《錄宋人語》書法勁健雅致,婉轉秀美,間架、結構、用筆均師文徵明書法。線條婉轉尖峭,運筆流暢曲折,體勢修長連綴,宗文徵明而又有一定的變化。

王穉登《行書軸》 圖片由可嘉掃描


王穉登 題周天球《桃花書屋書法卷》
 

王世貞(1526-1590)


  明代詩文家、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其父為嚴嵩所害,隆慶時替父昭雪,出任浙江,山西、湖廣、廣西地方長官,入為太仆卿。萬歷時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與李攀龍同為“后七子”首領,主盟文壇。攀龍死,名望日高,獨主文壇二十年。其持論,文必西漢,詩必盛唐,晚年略有改變。著有詩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讀書后》、《藝苑卮言》等。

行書手札(局部)分頁欣賞[1] [2]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紱(1362-1416)
明代著名畫家。一作芾,又作黻,字孟端,后以字行,號友石生,初隱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鰲叟。無錫(今屬江蘇)人。洪武初以能書畫薦入翰林,擢為中書舍人。幼小聰明好學,學識淵博,性高介絕俗,精通書法,能詩善文,有《王舍人詩集》傳世。善畫山水墨竹,山水畫有繁、簡兩種風格,繁筆線條較長,轉折靈活,多用中鋒,學王蒙、吳鎮筆法。簡筆則干筆、偏鋒、皴擦并用,來自黃公望、倪瓚。畫墨竹筆法靈活穩健,含有書法特點,多受文同影響。知名于明初畫壇。于書法,動以古人自期。其作品流傳至今的有《山亭文會圖》、《風城餞詠圖》、《竹石圖》等。

王紱《重過慶壽寺等詩帖》 紙本 楷書 縱26.8厘米 橫41.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書法風格端勁清雅,以鍾王小楷為法,與當時盛行的“臺閣體”比較,別具古意。
王鏊(1449-1524)
字濟之,別號守溪,學晚號震澤先生,蘇州吳縣人。鄉試、會試皆第一,殿試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間官至少傅、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后歸居蘇州,致力于地方文獻著述,纂有《姑蘇志》、《震澤編》等。卒贈太傅,謚文恪。王鏊有書名,書法清勁爽健,結字縱長嚴謹,得峭拔風神。不足處似清健有余,沉穩不足,筆畫略見干澀,這或許與硬毫書有關。

王鏊《七言詩軸》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鏊《自書詩軸》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鏊《自書詩軸》 圖片轉自中華博物網

王穀祥(1501-1568)


  明代畫家。字祿之,號酉室。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進士及第,官至吏部員外郎。在官場失意,棄官歸里,入文征明之門。擅畫花鳥,介于工筆與寫意之間,也工書法篆刻。用筆自如清新,頓挫有力,畫面文人氣息濃厚,具有一定寓意和古拙樸厚的妙趣。中年以后,從不輕易為人作畫,流傳頗多贗品。傳世作品有《山仙春梅扇面》,藏上海博物館;《桂石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合冊》,藏遼寧省博物館。

  王穀祥書法為畫名所掩,他的書法主要受吳門書家影響,筆法蒼勁有力,結體張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應,左右映帶,血脈相通,氣貫神溢。

行書七律軸 紙本 158X73.5cm 西泠印社藏
資料來自《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王轂祥庾信馬射賦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逢年

   字舜華,初名治,字明佐,崑山(今江蘇昆山)人。少為諸生,試以義多入古文奇字,為有司所黜。作五敵詩謂慢世敵嵇康,綴文敵馬遷,賦詩敵阮籍,述騷敵屈、宋,書法敵二王。書學十九體,必歸晉法,嘗自號小王右軍。

王逢年《韓愈琴操》(局部)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問(1497-1579)


   字子裕,原號筮齋,學者稱 “仲山先生”,明無錫人。幼即聰慧,能詩善畫。后入二泉書院。正德十四年(1519)中舉,嘉靖十一年(1532)會試中式,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授戶部主事,監徐州倉,調南京兵部,任車駕郎中。又調任廣東僉事,未至即棄官回鄉歸隱。王問忠于職守,管理有方,市民撫貧,抗倭有力。又事親嚴孝,淡于仕進。工詩文書畫,清修雅尚,士人皆仰慕之。

王問《自作詩卷》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問《慧山寺示僧詩》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思任(1575-1646)
明代文學家。字季重,號謔庵、遂東,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幼年聰穎,二十歲中進士之后,一生三仕三黜,五十年內有一半閑居在野。曾三次出任知縣,也擔任過袁州推官、刑部及工部主事等職。魯王監國時任禮部尚書。

   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南京破,馬士英奉太妃入浙,思任上疏怒斥馬士英禍國映民,請立斬其頭,傳示各省。清軍逼杭州,馬士英欲渡江入越,思任致書拒之曰:“吾越乃報仇雪恥之鄉,誹藏垢納污之地也。職請先赴胥濤,乞素東白乃以拒閣下。”紹興失守,王思任移居鄉下,不入城、不剃發,絕食而亡,時年七十二歲。生性詼諧,平時常與狎客縱酒調笑,不加檢點。散文受徐渭和公安派的影響。作品以游記散文著名,明麗清新,往往于詼諧中含諷世之意。代表作有《天姥》、《孤嶼》、《游北固山記》、《觀泰山記》、《游五臺山記》等。詩重自然,不拘格套。錢謙益評"季重為詩,才情爛漫,無復持擇,入鬼入魔,惡道岔出"(《列朝詩集小傳》。著有《王季重十種》。

王思任詩卷一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思任詩卷二 圖片由可嘉提供
王璲(?-1425)
字汝正,號青城山人,明代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文,善書法。中書舍人。有《青城山人集》行世。

王璲《手畢帖并詩》 紙本 行書 縱18.1厘米 橫38.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手畢帖并詩》是王璲寫給“白寉山高士”的書信并和詩三首,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及渴望相見的心情。第一首見王璲詩集《青城山人集》卷四,題為《寄虞公務》;第三首載于卷六,題為《寄友》;第二首則為集外之作。書法天然古淡,意態蕭散平和。師法鐘繇、王羲之,又具趙孟頫書法的韻味,乃元末明初小楷常見之體貌。

釋文:
   璲復:家僮至,辱手畢并詩,兼承錄示云翁先生洎孫學和章,浩然起云霞之思。今日因山中石師旋便,仍用舊韻,賦短句奉柬,且用為曉猿夜鸐,展限一笑。林間樵人王璲上復,白寉山高士。
   泛泛蹤難定,皇皇思每驚。歲年知幾換,書劍竟何成。多雨江村夜,微燈獨館情。此時誰共語,唯念昔同盟。
   答山中見示韻二首。春色雨中歸,春芳漸復稀。常因聽林鳥,卻憶在巖扉。月夜詩空賦,花時約又違。幾逥愁不寐,孤枕遠鐘微。 鶯歇江鄉杜宇悲,故人西望久乖離。夢因春盡歸常切,書為山遙寄每遲。踈雨林邊尋遠寺,夕陽嶺下謁叢祠。忩忩已負瑤華約,別有西風桂子期。
   款署“林間樵人王璲”。 鑒藏印有“儀周鑒賞”、“南海伍氏南叟齋秘笈印”、“顧崧之印”、“張珩私印”等共9方。(撰稿人:華寧)
資料來自故宮博物院網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代王守仁《矯亭說》冊
王陽明行書《矯亭說》,這樣的字看著才爽~
故宮《國子文脈》特展(四)三輪換展精品
王寵行書扇面,真耐看!
【】明代王守仁行書《致父書扎》
書法里的中秋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阳县| 宁陵县| 泗阳县| 横峰县| 石嘴山市| 呼图壁县| 龙川县| 罗甸县| 鄂温| 陵水| 土默特右旗| 商丘市| 定州市| 兰溪市| 高平市| 竹北市| 大同市| 辽中县| 图木舒克市| 平罗县| 太康县| 柳州市| 乌什县| 那坡县| 寻乌县| 罗源县| 水富县| 肥东县| 马尔康县| 呼玛县| 大丰市| 元朗区| 大埔区| 丽江市| 慈利县| 禹城市| 青田县| 九台市| 沿河| 陆川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