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輯|旋妮
審稿主任|探長
(共1887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大多數的中學都有寄宿和走讀兩種選擇。
部分中學之所以可以寄宿,主要是考慮到有些學生的家和學校的距離相對較遠,沒法每天來回跑,因此讓孩子直接住在學校會更加方便。
等孩子上了中學之后,家長也到了要開始為孩子做選擇的時候了,究竟是讓孩子直接住校還是讓孩子走讀,這是現在很多家長都在猶豫的一個問題。
在有些家長看來,讓孩子在學校住宿哪哪都是好處:
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
而且也可以讓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加長。
那么中學生住校,真的全然都是好處嗎?
對于中學生住校這個事情,有很多心理學家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不少心理專家都直言:
如果說不想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話,不建議孩子中學住校。可能很多人就會心生疑惑了,為什么不建議中學生住校呢?中學生住校哪不好呢?
一位有過20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就道出了實情,真相很現實!
老教師表示自己當年教的孩子當中最叛逆的都是一些住校生,很多住校生和父母的關系都比較疏遠,經常會和父母因為各種小事情“開干”!
那么為什么讓孩子住校更容易導致親情關系疏遠呢?
●原因大部分是孩子在步入了青春期之后,情緒會變得非常的敏感。
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迫切的想要表現出自己的成熟,他們很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家長讓孩子長時間住校,便無法做到時刻了解孩子的動態,那么孩子很可能會和父母漸漸疏遠,不愿意也不習慣和父母溝通。
如若希望能夠促進親子關系的話,那就更應該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了,創造多一些與孩子相處的機會。但如果說我們是直接把孩子給送到了學校去住校的話,那可能就會導致有部分孩子的叛逆心理表現的越發強烈,這樣對于親子關系是很不利的。
孩子的心思都是比較細膩的,別看他們年紀小,其實他們想的很多。雖然孩子步入中學已經是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但是其實處在青春期的他們也非常渴望被人疼愛。
如果說父母直接讓孩子住校,平時又不常探望孩子的話,那可能會讓部分中學生覺得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自己是不被愛的。如果說孩子有了這種心理的話,那么他們就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和敏感。
提供住宿的學校大部分的情況是半個月才會放一次假,最少也得要一周才能放一次假。孩子每天在學校待的時間非常的長,然而這對于有些孩子的學習來說卻并沒有什么幫助,反而還可能會適得其反。
孩子每天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長其實并不能夠保留的非常久,也不會是家長所想的孩子一有時間就學習,他們也會放松,也想去玩兒。而如果說每天都讓孩子沉浸在學習的壓力當中,那可能會導致有部分孩子的心理素質變得越來越差,還會致使部分孩子有明顯的厭學情緒。
一旦是孩子有了這種厭學情緒的話,那就只會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對他們的心理發育也不會有任何的好處。
●在中學這個階段,正是孩子的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性時期。
如果說孩子是走讀的話,那家長還可以監督孩子,但如果說孩子是在學校住宿很少回家的話,那么他們平時的情況家長也可能會不大了解。
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在青春階段有很多中學生都迫切的希望能夠證明自己的成熟,所以他們可能就會一不小心被帶偏。如若家長長期讓孩子讀住宿制學校的話,是很難了解孩子在校的一言一行的,也不了解孩子所交的朋友是什么樣的,這樣的話他們可能就會被帶壞。
很多住校生會非常羨慕那些走讀生,每天可以自己放學騎車回家,和朋友們一道而行,這可能就是孩子渴望的自由。
住宿制的學校,會有一些規章制度,比如早起跑操,晚上晚自習時間延長等,和走讀生的“待遇”不一樣。那么住校生心理難免會有一些不滿,而又無法和家長溝通,所以往往會導致孩子和父母關系疏遠,或者是自卑敏感,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這時候不論是他們的心理還是他們的身體都在不斷的變化,作為家長我們要時刻了解孩子的動態。
如果說我們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的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還是不要讓孩子住校。
如果父母實在沒時間給孩子做飯,或者是學校離家太遠,那么讓孩子住校期間,家長可以時常問一下老師孩子的在校情況,或者是視頻通話問問孩子最近怎么樣。
只有父母清楚了解孩子的動向,才能及時的做出反應,讓孩子優秀的成長。
辣媽語錄:
想必很多80后父母在學生時代會有住校的經歷,當時自己的心理和在學校的狀態應該還會有記憶,那么在自己孩子步入中學之后,在是否需要住校這個問題上,就會有一個初步的判斷,根據自己孩子和家庭情況來做出選擇。
家長們,你會讓孩子住校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