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起源于印度,和打坐類似,佛教中禪宗高僧常常用閉關靜思的方法尋求頓悟。
在西方人看來,冥想是一種身心治療的方法。堅持42年冥想的橋水基金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管理1400億美元,曾說過,他的成功,就是冥想帶來的。就連比爾蓋茨也在筆記中提到, “冥想是對大腦思維的訓練,就像運動是對身體肌肉的訓練一樣。”
人們普遍認為,冥想讓我們沉浸在“安靜且專注”的狀態(tài)中,能夠實現(xiàn)身心放松。而科學家們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冥想除了實現(xiàn)精神上的滿足外,還能延長人類壽命。
一、諾獎得主研究:90天冥想可逆齡20歲
早在2009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伊麗莎白博士發(fā)現(xiàn)端粒與端粒酶與人體壽命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榮獲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在當時的實驗中,她發(fā)現(xiàn)生理年齡增越大,細胞中的端粒越短。經(jīng)過多年試驗證實后,伊麗莎白團隊進一步提出觀點:冥想三個月可以延長近30%端粒長度,相當于倒撥生命時鐘20歲。
起初,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發(fā)現(xiàn)端粒長度與精神壓力有著直接關系,為了弄清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伊麗莎白博士團隊耗時四年,從收集到的58位母親血樣中,得出結論:母親所承受的壓力與端粒長度以及端粒酶水平成反比。
于是研究者們進一步開展實驗,尋找能夠 “干預拉伸”端粒的方法,以實現(xiàn)獲得人類延壽研究的重大突破。于是伊麗莎白瞄準了火熱的“冥想運動”。最新的實驗在香巴拉山脈進行,科研團隊招募了239名60-70歲的女性,她們將在這里進行為其90天的冥想運動。
這些女性每天要進行2小時的冥想,科學家們定期記錄其血樣中端粒及端粒酶等重要指標變化,制作關鍵指標曲線圖來觀察冥想對人體延壽的效果。
經(jīng)過三個月的封閉研究后,伊麗莎白博士在《OXID MED CELL LONGEV》上發(fā)表研究報告稱,實驗中83%女性的端粒長度延長將近三分之一,氧化應激反應減輕,細胞更加“年輕態(tài)”,相當于生理年齡逆轉20歲。
二、冥想雖有用,但“時間成本投資太高”
研究一出,不少網(wǎng)友誤以為“打坐就可以長壽”。實際不然,在實驗中,冥想是進入一種打破思慮、感知萬物的狀態(tài),這需要冥想者深度沉浸。有冥想者曾評價:“我真正的通過冥想,感受到了自己生命河流的那種流動。”
然而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想要實現(xiàn)加利福尼亞實驗中的每日兩小時沉浸式冥想,也并非易事。甚至有人直呼:“在時間和精力方面的投資太高了。”
于是貝勒醫(yī)院的Hisayuki Amano團隊開始從細胞層面探索新的延長端粒路徑。2019年,該團隊在《Cell》子刊上發(fā)表研究稱,通過給試驗體補充nad+分子,可以明顯拉伸端粒長度,對存活期起到正向作用。而早在2013年,哈佛實驗室的辛克萊教授同樣在該刊上發(fā)表研究證實,為試驗體補充nad+可以有效逆轉衰老,但該實驗室拒絕透露原料來源。
事實上,辛克萊早就將自己作為逆衰研究最長期的實驗者了。他從30歲起就開始預防衰老,不僅自己服用逆衰補劑,而且還帶動全家一起服用。在節(jié)目中,其七十多歲的老父親在健身房大膽擼鐵、探險,同年輕人一般充滿活力。辛克萊本人則透露在近期一項檢測中,今年53歲的他生理年齡僅為42歲。
而哈佛實驗室近期發(fā)布的一份實驗數(shù)據(jù),公布了實驗的nad+原料來自中國香港的“愛沐茵”,同時將這款神秘的逆衰補劑推入大眾視野。
根據(jù)調查,愛沐茵作為nad+延壽分子的龍頭企業(yè),早已拿下美國“安全盾牌”FDA的GRAS國際認證,在香港具有較高知名度。其不僅兩度被港富李嘉誠引入旗下屈臣氏,近年來被京東引入內陸市場后,已悄然掀起一波“逆衰潮流”,受到中產(chǎn)男性的追捧。
看來,相比投入時間通過冥想來獲得壽命福利,有些人寧愿選擇“花錢續(xù)命”。
三、脫下“洋外衣”,冥想“回熱”東方
冥想在中國早已有了幾千年的傳承,古之圣賢曾說過:“一切大智慧皆從靜定中來”。古代儒學講究“靜坐修身”,其實就是冥想的一種形式,但礙于沒有充足的證據(jù)證明其有效性,因此冥想似乎總有一頂神秘主義帽子。
如今有關冥想的研究已涉及到神經(jīng)學、細胞學等各個學科,從微觀細胞到宏觀行為認知,都有著扎實的實驗數(shù)據(jù)證實冥想在延緩衰老方面的積極作用。
曾被看作“玄學”的冥想如今也褪下神秘面紗,從西方流行回國內。Keep運動研究院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起,每月有30萬人在站內搜索“冥想”關鍵詞。在科研成果支撐下,人們對其的追捧不再是為了那層洋外衣,而是從專業(yè)角度開始審視這項運動。
只是2015年逐漸火回國內的冥想,顯然還未完全被國內醫(yī)學市場接納,畢竟冥想領域研究還缺少從微觀角度和運作機制的研究,想要徹底打開國內市場,仍然有很長的科學之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