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人都認為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直接原因,是美國投放原子彈到日本國土上方,實際上這個行為只是促進了日本投降,并不是根本原因。日本專家谷川毅表示讓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蘇聯的一個公告。
日軍戰場失利
1931年日本關東軍蓄意炸毀鐵路并栽贓給中國,自此拉開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序幕,二戰也隨之而來。
戰爭初期,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和日本占據戰場的主動權,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宣而戰,戰爭后期反法西斯國家人民奮勇抗爭,最終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日本直至8月15日才無條件投降。
戰爭初期美國雖為反法西斯國家,但并未直接參與到戰爭中,只是對同盟國提供武器裝備。直至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炸毀美國建立在夏威夷的海軍基地后,美國才加入太平洋戰場。
許多人或許不理解為什么日本敢對美國開戰呢?當時的日本高層擔心美國會加入中國戰場,想借此來毀掉他們眼中美國最強大的太平洋艦隊,從而讓美國放棄東南亞地區的利益。
讓日軍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這種行為屬于偷雞不成蝕把米。遭遇偷襲后,美國便向日軍宣戰。
1945年7月,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獲得了初步成果,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在阿拉莫戈多沙漠試爆。最初的美國并未把這種新型武器運用到戰場上,因為原子彈的殺傷力屬實太大了。
戰爭后期,日本大部分國土都被美國空軍占領了,日本居民每天都需要躲避美軍的空襲。同期的日本海軍在戰場上也已經黔驢技窮,無法再發起進攻,只能任人宰割。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仍然拒不投降,甚至還叫囂會堅持戰斗,日本全體公民都會加入到戰場上。
1945年7月26日開始,美軍的飛機一直盤旋在日本上空播報《波茨坦公告》,希望日本能盡快投降減少傷亡。當時的日本首相不以為然公開表示,日軍不會理會這個公告,他們會一直履行作戰計劃。
此時的美軍也開始思量如何才能最快速度結束戰爭,美國官方認為如果美軍強行在日本登陸,將會有很大的傷亡。多次抉擇后,他們選擇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給他們后勤壓力迫使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一枚叫“小男孩”的原子彈被投放到日本廣島,片刻后日本上空出現了一朵蘑菇云,廣島立刻被夷為平地,8萬日本人當場斃命,10萬以上的日本居民受傷,僥幸存活的日本人民也流離失所。
8月8日,日本長崎也受到原子彈攻擊,造成了大約20萬人傷亡。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由于美國的大力宣傳再加上原子彈的威力巨大,許多人都認為日本是出于對原子彈的忌憚才選擇投降。
在我們看來,原子彈是致命武器,但在當時的日本看來,原子彈只是美國研發出的一種新型炸彈。如果日本真的是忌憚原子彈的威力或許在美國投放第一顆原子彈后他們就投降了。
投降原因
事實上日本投降的原因并不是唯一的,最終迫使日本不得不投降的原因就是蘇聯對日宣戰。
二戰中日本樹敵無數,但卻保持著與蘇聯的外交關系,蘇日兩國都很默契的踐行《中立條約》,因此即使美國總統多次規勸蘇聯參戰,蘇聯官方都沒有回應。
在美國看來,蘇聯的這一做法就是坐山觀虎斗,等到美國和日本都深陷戰爭的泥潭中,蘇聯再出面坐收漁翁之利。
在日本看來,蘇聯的中立態度實則是在支持自己,美蘇對峙的局面已經深入人心,蘇聯一定不會放任美國發展,等到合適的時機,或許蘇聯會成為日本的盟友。
美日雙方都各懷鬼胎,真實的蘇聯領導人卻只是想觀察局勢減少蘇聯紅軍傷亡。戰爭后期日本戰敗已經毋庸置疑,8月9日凌晨蘇聯正式對日宣戰。
這一公告讓日本高層措手不及,他們本希望蘇聯沒有簽署《波茨坦公告》是要一直保持中立從中調解,沒想到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蘇聯就對日宣戰。
此時的日本公民早已厭倦戰爭,甚至自發組織反戰行動,再加上長期的戰爭讓日本經濟困難,資源匱乏,日本高層不得不在幾天后宣布無條件投降。
之所以蘇聯會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宣戰,是因為蘇聯高層此時已經意識到美國不再需要蘇聯支持,再不參戰蘇聯將會喪失戰后利益的分配權。
在我們看來,日本的失敗早已注定,垂死掙扎只會增加傷亡,但是當時的日本高層妄圖借助蘇聯來調解。這一想法無疑是癡人說夢,利益面前無盟友存在。
除了美國原子彈的威脅和蘇聯的宣戰讓日本不得不投降,其他國家的奮勇抵抗也讓日本無力還擊。
在中國戰場上,無數革命先輩沒有先進的武器,卻依然不退縮同日軍作戰,子彈打沒了就用冷兵器,再不濟就肉搏。可以說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靠的就是中國軍人鋼鐵般的意志和保家衛國的決心。
美國的原子彈只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蘇聯的宣戰才是真正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論如何,正是因為各國人民前赴后繼奮勇抵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二戰在人類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場規模龐大的戰爭促進了人類多個領域的發展。不過也因為二戰牽涉國家非常大,這導致讀者們對二戰的了解并不十分全面。但《二戰全史》做到了以盡可能多的視角觀察和剖解二戰,頗具閱讀性和收藏性。
如果有小伙伴對二戰感興趣,《二戰全史》是相當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