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立德樹人是人才教育的重中之重,將德育與“四育”進行融合,充分做到以德育人,滿足社會各方面對德育工作的訴求。德育作為其他“四育”的靈魂,始終貫穿“四育”全過程。德育與“四育”融合,能夠增才智、健體魄、塑心靈、助夢想。在此實踐邏輯與新時代背景下,德育與“四育”融合在內容方面向生活德育回歸,在資源方面加強德育師資建設,在教學方面彌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鴻溝,在評價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完善,最終形成多維德育路徑。
關鍵詞
立德樹人;德育;四育;融合
主要內容
一、德育與“四育”融合的現狀
二、德育與“四育”融合的意義
三、德育與“四育”融合的路徑選擇
在推動中國教育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人才教育是重中之重?!耙嫿ǖ轮求w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強調“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學校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做到以德育人,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學校應將德育和“四育”充分融合,把立德樹人落在實處,以強化學校德育效果。
一、德育與“四育”融合的現狀
德育與“四育”融合,實際上是依從內在邏輯,并在目標、內容和實施等層面聚集各個教育要素,形成一個全新的有機整體的過程。這個有機整體的形成,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促進作用。我國教育現狀是:整體以“智育”為主導,同時又“疏德”“弱體”“抑美”“缺勞”。五育失衡狀況對德育與“四育”融合實效產生不良影響。在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后,這種局面被打破。德育作為其他“四育”的靈魂,始終貫穿“四育”全過程,促使學生在教育實踐中成長為符合時代發展的“全人”。而這些最終回歸教育的根本問題:作為一種全人教育,如何才能培養出完整的人?
二、德育與“四育”融合的意義
1.德智融合增才智
智育作為培養學生智慧能力的一種教育,主要任務是培養并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智力,幫助他們獲取知識。德育會規范學生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并使這種規范成為指導學生行為習慣及思想活動的標準和規則。在德育和智育有機融合的基礎上,智育以德育為主導。赫爾巴特認為:“知識本身并非教育的目的,而唯有使之成為陶冶意志之手段時,始具有價值。”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道德在教育中受重視程度隨之發生改變,人們逐漸變得重智育而輕德育,學生的人生目標、個人品質及社會責任感等難免受到消極影響。
為改變這種現狀,智育相關活動必須融入道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促使學生的世界觀更科學;通過全新認知人生目標及社會責任,進而更全面地理解學習知識的價值所在。學生只有明白學習的意義,才會在學習時充滿動力和干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識學習作為一種具身教育,必須以德育為指導,只有如此,才能科學、有效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更加科學、全面地認知世界。
2.德體融合健體魄
體育是以身體和智力活動為基本手段而進行的教育活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及全面教育水平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茖W、合理的體育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及運動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理解身體素質與生命和健康生活之間的關系。不過,當前體育教學更多強調提升身體素質和掌握運動技能等,忽視德育在其中發揮的指導作用,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不能充分認知健康運動規律及體育價值和意義,致使體育教學流于表面,成為單純的機械操作,無法達成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如何使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更加科學,成為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德育與體育相融合,有助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并更準確地認識生命和健康生活之間的關系。同時,將德育作為教育的靈魂注入體育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領會體育之魅力,還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何為體育精神,最終促使其更加團結、奮進與堅強,擺脫精神上的懶散與身體上的懶惰。
3.德美融合塑心靈
美育是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對美的認知、理解、欣賞及再創造美的能力。新時代背景下,美育是促進人才“五育”全面提升的抓手,與立德樹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并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美育是對學生情感的塑造,可以在感知學習過程中深化對美的理解和創造能力。由于種種因素限制,當前的美育更注重娛樂及迎合學生,忽視內容的質量和深度,使學生對美的理解和欣賞失去道德的引導,最終失去應有的引導和教化人們認知、創造美的價值。
美育在立德樹人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育中融入德育十分必要。將德育的教化性質和美育的感性特質融為一體,可以解決德育強制性帶來的教化低效等問題,使學生在認知和感知美的過程中接受道德約束,既觸及心靈深處,也符合外在社會規范。同時,德育與美育融合能幫助學生塑造高層次社會感情,以自律為基礎凈化消極欲望。此外,德育與美育融合還有助于學生創造美,以更高級的道德情感進行審美,促使學生的情感、精神與行動相一致。
4.德勞融合助圓夢
勞動教育是每個學生成長階段必須接受的一種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及態度。具體來說,勞動教育可以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強其對勞動的熱愛,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然而在“五育”失衡的現狀下,勞動教育往往最不受重視。人們通常簡單地將勞動歸結為體力勞動,并對其產生蔑視心理,甚至將勞動當作一種懲罰的手段。這使勞動教育失去了本來的功能和作用,學生也難以在勞動中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更談不上發自內心地熱愛勞動,進而熱愛勞動人民。
在此背景下,勞動教育中融入德育顯得十分必要。勞動教育和德育必須高度融合,才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的本質,并在勞動過程中充分且全面地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如此,學生才能意識到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意識到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勞動需要受到尊重。在勞動教育與德育融合背景下,學生在勞動中不僅僅付出了體力和汗水,還獲得了探索創新的精神升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勞動的認知與道德高度統一,對其精神層面的全面成長及實現夢想有積極的意義。
三、德育與“四育”融合的路徑選擇
1.內容融合
傳統德育在知性化背景下進行,被看作一種外在知識體系,并簡單地將道德視作德育的知識結果。這種將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分開的教育,內容比較空洞,容易浮于表面,并脫離工作和生活實際,最終導致道德知識與道德行為不一致。因此,傳統德育轉向生活德育勢在必行。生活德育不再簡單地將人視作物,而是看作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也就是以人為本。具體而言,德育必須加強學生真實生活的內容,只有和自身生活相聯系,才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學習道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生活中不斷對既有經歷和經驗進行挖掘和反思的過程。德育融入生活有助于學生理解道德教育內容,而利用生活中的真實事物進行教學,則會增強德育效果。學習環境、人際關系及歷史文化等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不容忽視的作用,對學生世界觀、道德觀形成有積極影響。因此,學??梢詮男@建設及師生關系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構建德育環境,充分發揮隱性課程的引導作用。
2.師資融合
傳統德育往往由專門的德育教師負責,而其他學科教師的任務是教授本學科知識。這樣容易導致教學以成績為中心,只注重教學成果,忽略對育人的深入思考。因此,將師資建設與德育相融合十分重要。首先,師德作為教師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在教育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提升教師師德修養,促使教師的道德品質與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對自身使命有充分認知,除了傳道受業解惑外,還肩負引導學生道德成長的責任。其次,教師對待人才的觀念要符合時代發展,應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高度的認同感。融入德育的人才觀,可以幫助教師從容應對立德樹人的基本訴求,充分發揮自身的德育引導作用。最后,除了強化人才觀和師德修養以外,還要提升教師道德教育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在教育活動中不斷反思,潛心于道德課程創新,將教書育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教學研究。
3.教學融合
融合育人的主要途徑是教學,德育與“四育”融合最終需要下沉到課堂,這是一種抽象程度比較高的教育范式。德育與“四育”融合的關鍵是如何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找到彌合兩者之間距離的關鍵點,這是最困難之處。因此,構建一整套具有堅實理論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成為解決該問題的關鍵。鑒于德育更加趨向于工作化與管理化,甚至德育成為學校約束學生手段的現狀,改變理論教學與道德教學分離的現狀勢在必行。在全人教育理論基礎上,確定教育人才的目標是完整的人,這個過程還要強調跨領域融合。除了當下較為流行的項目式教學以外,教學方式與模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同時,學科教師與德育教師多方主體融合,加強德育與“四育”在教學實踐中的融合效果。此外,除各學科教師以外,學生和家長等主體也要積極參與德育工作,加強各主體之間交流,促進融合教學實效。
4.評價融合
德育與“四育”融合的綜合素質評價是教育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環境下,我國教育評價仍舊是分數評價,關注筆試成績,且這幾乎是判斷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而在融合德育教學中,評價更關注人,關注個體自身成長多于關注個體之間的橫向比較。因此,對德育融合評價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十分必要。
首先,必須多維度改進和完善德育融合模式的評價內容。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密切協調且相互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使用一個具體的量化標準或以具體分數進行衡量,顯然無法全面體現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收獲,僅以知識水平為基礎展開的評價也不夠客觀、全面。因此,要在此基礎上增加其他維度的評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進行衡量。其次,對德育融合模式的評價主體展開多元化改進。傳統的評價主體只有學校,在此基礎上增加家長、學生乃至社會各方人士,最終形成更客觀的評價結果。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僅能提高評價的科學性,還能促進各主體之間溝通,從而保障各主體獲得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最大限度保證評價結果真實、客觀與公正。最后,多樣化完善德育融合模式評價方式,改變以智育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現狀。如此,可以在弱化不良競爭的基礎上,使對學生的評價更具體,更側重學生的優缺點判斷。通過多樣化評價,使學生能夠認識自身真實水平,并做出相應改進。
《學校校本教研(教師培訓)工作材料匯編》(案例版)具體目錄如下 :
一、校本教研(管理篇)工作材料目錄
01.如何制定高品質學校發展規劃
02.學校如何做好十四五發展規劃
03.薄弱學校如何突破困境快速崛起
04.改革學校管理制度 提高學校辦學能力
05.健全教師管理制度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06.完善中小學中層領導干部選拔和培養機制
07.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領導工作發展性評價方案
08.校長在教師管理中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09. “五育并舉”促均衡 “五項管理”抓精細
10.學校管理中的不公平現象剖析及對策
11.建議從五個減少著手創設老師的自由時空
12.議中小學校后勤管理改革
13.學校特色建設工作的幾點思考
14.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程序要點
15.校長管理的三大境界
16.新校長上任慎燒“三把火”
17.校長談五項管理的5個認識
18.如何當好副校長
19.如何當好教學副校長
20.如何當好一名學校中層干部
21.學校中層干部的管理
22.不妨制定一份校長的“負面清單”
23.教師會議:校長最重要的公開課
24.雙減之下學校如何做好教師評價
25.雙減背景下校長工作的著力點
26.校長聽課要做到八個結合
27.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標準是什么
28.管理好學校需擺正這六種關系
29.淺談學校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執行
30.為何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愿當學校中層干部
31.高效能中層管理者的五個好習慣
32.學校中層干部的培育
33.中層管理干勁不足?9點方法架起學校的主心骨!
34.好校長的“四重身份”
35.假如你是校長,該怎么當?
36.校長給青年的生涯規劃建議
37.校長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8.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
39.校長丨給中層管理的八條建議
40.校長丨學校管理,就是關系管理
41.新任校長必須做到的“五敢”之道
42.如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3.教育家型校長的“核心素養”
44.校長在工作態度上需要做出的5個選擇
45.學校管理的三重困境及解決之道
46.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47.做好校長要具備三能+三力
48.學校家長委員會建設策略
49.“空降”校長如何快速打開局面?
50.釀造學校文化的“1、6、1”戰略
51.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
52.校長應用心用力用情做教育
53.校長這樣做,教師工作時才會“加大油門”!
54.校長開學前的準備工作有哪些?值得借鑒
55.干貨:搞真教育的校長常做八件事
56.校長的管理魅力,藏在這4個細節里
57.如何提高小學校長的管理決策能力
58.老師需要的校長要做到:3不能,2應該
59.如何當一名好的校長
60.制訂工作計劃:學校中層管理者的必修課
61.學校為什么需要特色?如何打造特色?
62.做一個有“閑”的校長
63.校長的魅力在責任與擔當中綻放
64.校長在自主辦學中扮演哪些角色
65.學校辦學理念與校長辦學理念
66.學校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幾種思維能力
67.淺談如何培養與選拔學校年輕干部
68.淺析學校中層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與策略
69.學校年輕干部培養的思考
70.校長要善于派活
71.新學年學校如何科學制定各類工作計劃
72.學校中層管理者應該干什么?怎么干?
二、校本教研(德育篇)工作材料目錄
01.班級文化建設的切入口
02.班主任如何提高班級任課教師的團隊意識
03.如何處理班主任與科任教師關系
04.班主任工作藝術(班主任培訓講稿)
05.班主任培訓講稿(1)
06.班主任培訓講稿(2)
07.班主任培訓稿(3)
08.如何設計主題班會
09.教師怎樣寫期末評語
10.優化學生評價方法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1.多管齊下應對校鬧
12.后進生轉化方法(實用)
13.如何轉化后進生(班主任管理必看的五大秘訣)
14.如何讓學生真正熱愛自己的班級
15.學校德育和教學工作豈能不相往來
16.期末班主任評語100則
17.班級管理25條建議
18.班級制度化管理
19.班主任工作的13種基本方法
20.班級文化的建設策略
21.如何做好現代班級建設
22.怎樣進行班級文化建設
23.中小學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4.關于德育工作實施方案的若干思考
25.如何撰寫帶班育人方略
26.新時期學校德育制度建設初探
27.學校德育處工作不能僅僅是檢查、扣分
28.中小學德育管理中的三重矛盾與解決路徑
29.抓不好德育常規,再多的活動都是經不起考驗的花架子
30.學校年級組建設
31.“年級工作組”助推年級管理走向高效
32.從管理到治理—-論年級組管理新動向
33.年級組內如何建構機制驅動教師成長
34.使命 責任 合作 共贏——對高中年級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
35.XX學校年級德育量化考核實施方案
36.心育工作要回歸生活
38.充分認識建立家長委員會的重要意義
39.學校家長委員會建設策略
40.家長委員會的職責和作用
41.家委會的初衷及職責究竟是什么
42.家長委員會的基本職責、工作內容及工作原則
43.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制度如何構建
44.XX學校家長委員會的職責與任務
45.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個基本思路
46.如何在中小學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4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科的教學設計策略
48.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
49.超級全面的家訪工作指南送給你?。λ]收藏)
50.如何高質高效開展家訪工作
51.中小學家訪制度如何落到實處
52.班級管理“針線包”
53.新學期班主任十件常規工作(班主任主要職責)
54.新學期開學初班主任工作策略
55.班級管理“四部曲”:約規、動情、曉理、導行
56.學生手機管理的實操方法
57.班主任如何實施德育工作
58.班干部如何選拔才得力
59.班級常規管理工作的四個準則
60.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借力
61.班主任期末工作清單
62.建設特色班級的五條規律
63.學生打架事件的預防與處理
64.制定班規的操作性建議與范例
65.“雙減”背景下學校德育路徑探析
66.德育工作六大核心模塊
67.談談如何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
三、校本教研(教學篇)工作材料目錄
01.關于教務工作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02.教學常規管理應處理好四個關系
03.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案標準
04.一節優質課的課堂評價標準與細則解讀
05.怎么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1)
06.如何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2)
07.學校電子備課規范
08.電子備課好處
09.教師如何寫試卷分析
10.如何上好一堂公開課
11.如何進行學情分析
12.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寫法
13.大規模考試質量分析的規范操作要領
14.教師說課萬能稿(老師們值得閱讀)
15.如何有效評課
16.評課的基本方法
17.雙減之下作業怎樣減量又提質?
18.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提升服務意識
19.什么樣的課是好課(值得每位老師看看)
20.老師眼中的好課為何學生偏偏不買賬
21.淺析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22.關于加強畢業班后期教學管理的幾點建議
23.怎樣做才能當好教研組長
24.教研組管理的三種境界
25.如何發揮學校教研組的應有效能
26.語文教研組建設方案
27.關于教學常規檢查的幾點反思
28.抓好常規管理是學校辦學質量的生命線
29.學校如何抓好教科研工作
30.好“教研組長”長什么模樣
31.線上教學的“管”和“理”
32.如何策劃有效的教研活動
33.怎樣寫教學案例
34.怎樣寫教學反思
35.怎樣寫教學隨筆
36.“雙減”背景下的學困生轉化策略
37.“雙減”背景下如何讓“學困生”脫困
38.“學困生”的十種類型(附解決方案)
39.教師必讀---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40.淺談“學困生”轉化工作
41.學困生轉化10法
42.培優與補差的20條技巧(實用)
43.普通高中如何跟上“3+1+2”的腳步?
44.立足學校校本教研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5.復習課、練習課、講評課三大課型的操作技巧
46.學校需要統一教學模式嗎
47.一線教師如何做好教研課題的選擇與實施
48.讀透新課標的新概念
49.給教師提高備課質量的“五點建議
50.給教師提高備課質量的“五點建議”
51.教師如何寫出高水平的教育案例
52.新課標八大理念變化
53.怎樣讀懂課標、理解課標
54.作業改革要抓住這六大關鍵
55.新課標預備知識清單(推薦)
56.新課標下,一堂優質課是什么模樣?
57.學校怎樣做教研才有效
58.新學期將至,送你一套完整的教學創新策略
59.教師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培訓
60.超實用!撰寫教學反思的七個方法
61.講好公開課的5個技巧
62.教師該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63.年級備課組集體備課務實高效的十種創新形式
64.教師應如何精心備課(超強備課攻略)
65.課堂獎勵機制大全
66.教師聽、說、講、評課的訣竅,分析的太透徹了!
67.教學比賽中說課的步驟和方法
68.課堂教學的導入與收尾技巧
69.如何成為反思型教師——課后反思的要點和路徑
70.一節優質課的課堂評價標準與細則解讀
71.優秀教師的板書設計方法
72.優秀教師活躍課堂氣氛的9種幽默方法
73.有效集體備課的實施
74.關于集體備課的幾點看法
75.集體備課策略與感悟
76.集體備課莫走樣
77.淺談如何做好集體備課
78.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79.提高課堂質量 學校集體備課需要四個轉型
80.集體備課--保障年級和學校高位教學的有效機制
81.別讓集體備課折斷老師的翅膀
82.學校教研組活動的改進策略
83.高效大課間體育活動四策略
84.校運會如何安排更合理
85.“雙減”背景下聚焦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思考
86.關于教師寫教案、教學反思和公開課教案的肺腑之言
87.教師課堂教學評語集錦
88.老師上好公開課的11個技巧
89.拖垮課堂效率的這9個教學陷阱
90.一節優質課的課堂評價標準與細則解讀
91.優秀教師活躍課堂氣氛的9種幽默方法
92.優質課應該把握的三個關鍵點
93.提高備課質量的“五點建議”
94.如何上好試卷講評課
95.期末學生評語怎么寫
96.教師如何有效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97.怎樣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
98.好課應具備“四有”和“五品”
99.新課程視域下的教學管理行為“改變”
100.教師超強備課攻略
101.校本教研“六堅持”
102.教師在教學反思中該反思點什么
103.學情分析的十個常態化觀察點
104.一線教師應如何做好課題研究?(附八種常用的課題研究方法)
105.早讀課、自習課、復習課、習題課、試卷講評課五大課型禁忌46條
106.如何進行板書設計
107.如何進行試卷分析
108.如何實施有效課堂教學
109.說課的八大技巧
110.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寫法
111.一節優質課的三個簡單標準
112.教師必備的8項課堂教學技能
113.教師在教學反思中該反思點什么
114.新課標下新課堂的40個新思維
115.扎實有效開好考試成績分析會
116.“教學評一體化”教案、學案如何設計
四、校本教研(安全篇)工作材料目錄
01.安全檔案管理要求
02.學校安全工作檔案建設
03.校園安全責任簡明全解
04.學校安全主任怎樣落實全員責任?
05.學校安全,到底有哪些活需要干?
06.學校(新任)安全負責人怎樣開展工作?
07.學校安全工作的三個維度
08.學校安全工作22條
09.關于學校安全責任書
10.校園安全講座十問十答
11.學校體育教學傷害事故的學校過錯責任
12.教師的安全職責
13.學校安全的臺賬管理
14.學校安全隱患排查主要內容
15.當前校園安全的4個特點
16.如何提升學校安全管理水平
17.學校安全工作清單
18.學校安全治理負面清單
19.全文版《中小學崗位安全工作指南》再解讀
五、校本教研(后勤篇)工作材料目錄
01.如何做好學校后勤管理工作
02.學校財務審計常見問題及整改
03.校園各區域綠化攻略
04.學校如何做綠化設計
05.校園景觀綠化的七大原則和四大方法
06.學校食堂營養改善計劃會計核算辦法(參考)
07.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08.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09.校園文化,一所學校的精氣神
10.如何落實校園文化建設
11.如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12.學校如何清晰定位校園文化
13.校園文化建設需解決三個問題
14.校園文化建設勝在校長的頂層架構
15.談校園文化建設
16.校園文化建設三部曲
17.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18.學校要加強檔案資料的規范管理
六、校本教研(教師篇)工作材料目錄
01.教師年度評先述職“三要三不”
02.教師職稱評審材料填報與整理
03.教育類論文寫作常見問題
04.在學生面前課任教師怎樣建立威信
05.教師怎樣為自己減壓
06.教師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07.學生罵老師,老師怎么辦?
08.教師如何寫出高水平的教育案例
09.教師如何在疲累的生活中依然保持活力
10.N個方法處理好教師“非教學事務”
11.給教師成長的十條建議
12.教師成長需要關注的三個方面:個體、團隊與研修
13.做有格局的老師
14.教師成長需要關注的三個方面:個體、團隊與研修
15.教師十大素養
16.學生為何與我們漸行漸遠
17.教師的威信靠什么樹立
18.教師職稱一級過后,后期怎么規劃,才能有效地升高級職稱?
19.職稱申報:老司機告訴你材料差距主要在這三項
20.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
21.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手冊
22.教師期末工作重點匯總
23.校長和教師開學前必備工作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