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做了一項關于小學生的調查,該調查顯示,沒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后勁更足。調查結果一出,在家長圈里可就炸了鍋,難道家長們?yōu)楹⒆訐寛筝o導班所耗費的心血和財力,到頭來只是白忙活一場?
有沒有輔導班到底不同在哪兒?該如何理性對待輔導班?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輔導班?給孩子補“課”還是補“習慣”?
究竟要不要給孩子報輔導班呢?相信很多家長在糾結一番之后,都選擇了“報”,甚至有的是越多越好,可是上海市市教委發(fā)布的第三期“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情況”專項調研結果卻讓很多家長大跌眼鏡,為啥呀?因為調研結果顯示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學生在學習基礎素養(yǎng)多個維度上的表現(xiàn)要好于上過輔導班的學生。原因:
1.零起點”更利于尊重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愛玩的天性
2.“零起點”更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能力
3. “”更貼合“育人”本質
4. “零起點”更有利于人的持續(xù)
數(shù)據顯示,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主動性、專注和堅持、身體健康、情緒和睡眠適應性上低于沒有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而沒有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僅僅在知識適應性上(如拼音、識字、寫字、數(shù)學學習和英語學習)低于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但長期來看,孩子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學習品質才是其可持續(xù)學習的重要基礎,而非一時的知識儲備。
而這一點目前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可。調查數(shù)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家長反對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之前上學科輔導班,超過四成的家長反對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之前上學科輔導班,而支持上小學前參加輔導班的家長不到一成。42.2%的家長支持讓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之前盡情玩耍,反對的只有12.9%。
對于孩子該不該上補習班,什么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補習班也是如此,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孩子適合上補習班嗎,他有沒有興趣上,他有沒有必要上補習班,現(xiàn)在的補習班良莠不齊,找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會引導和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的好老師,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補課也得分年齡。有專家說,一年級到三年級就補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學習負擔過重,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休息時間,也沒有機會和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對身心健康不利,甚至容易讓孩子厭倦學習,影響今后的發(fā)展。
其次,家長要和孩子共同判斷補習班老師的好壞,補習班的實力和師資、適合的學習模式、辦學經驗和口碑。
第三,補課要注意揚長補短。揚長,在孩子有天賦,樂此不疲的興趣方向,跟隨良師鉆研下去,爭取培養(yǎng)為孩子突出的特長;補短,在孩子學業(yè)爬坡上坎遇到暫時性困難時,通過階段性輔導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扶上馬送一程,步入正軌就把輔導的外力及時停下來。
最后,報不報補習班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
其實,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他們學習習慣上的差距。補課,不如補“習慣”。補哪些習慣呢?
補閱讀的習慣
在平時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無論是對孩子的智力還是心靈成長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補聽課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fā)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當老師講到每一步時,學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學習效果就會更好。如果學生感覺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怎么思考呢?學生要努力去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不然學生只能越來越差。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現(xiàn)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環(huán)境。
補做作業(yè)的習慣
首先是端正態(tài)度
做作業(yè)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所以要重視做作業(yè),“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
其次是細心審題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yǎng)自己能從作業(yè),考試中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再次是練后反思的習慣
反思是解題之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如果發(fā)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最后是收集錯題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考試時復習錯題效果也很好。
補學習方法
敢于提問是最基本的。要敢于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
其次是復習歸納的習慣。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是有規(guī)律的,復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不間斷地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總結、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lián)想暢通,思維活躍。
補自信
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三是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shù)。
當孩子成績考不好時,家長們得看看是孩子真的知識沒掌握嗎?還是一些平時積累的壞習慣拖了后腿?如果是后者,補課又能補到什么呢?
內容來源 ▏綜合整理自中國教育報文章《上海15萬小學生學習情況調研結果驚人:沒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學習后勁更足!》,雙雙的小天地的博客文章《對于孩子該不該上補習班的幾點看法》,晨曦教育文章《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補習班?讓多少家長糾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