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是個地理概念,正如歐洲、亞洲一樣,不是一個國家。其位于歐洲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伊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東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扼歐亞非三洲要沖。
公元前3000年代初,希臘愛琴地區進入早期青銅時代。公元前2000年代則為中、晚期青銅時代,先后在希臘半島上出現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100年)和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600-公元前1100年)。其中克里特文明也叫米諾斯文明,“米諾斯”這個名字源于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據希臘神話記載米諾斯得罪了海神波塞冬,波塞冬便以神力使他的妻子帕西法厄癡迷的愛上了一只公牛,生下了一個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諾陶洛斯,這個半人半牛的怪物不吃其他食物,只吃人肉。米諾斯把他關進一座迷宮中,即米諾斯迷宮。
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臘語的人占領了克諾索斯王宮,標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從此以后,愛琴文明的中心便轉移到希臘本土的邁錫尼地區了。特洛伊戰爭就發生在邁錫尼文明時期。特洛伊戰爭是以爭奪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Helen)為起因,以阿伽門農及阿喀琉斯為首的希臘聯軍進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的十年攻城戰。最后木馬計讓希臘聯軍攻破了特洛伊。
公元前1200年左右,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邁錫尼文明消失后繼之而來的是原始社會末期的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在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希臘人居住的地區占統治地位的“荷馬時代”(公元前11世紀—9世紀),也稱“黑暗時代”。這一時期文明衰落,邁錫尼人雄偉的宮殿被摧毀或是遺棄,希臘語停止被書寫,陶器只有簡單的幾何裝飾,希臘人的居住點數量稀少,并且規模很小,與其他文明的聯絡也消失了,導致社會文化等的全面倒退。
至公元前8世紀至6世紀,伴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希臘各地相繼建立起200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荷馬時代就此結束。由于這個時期的繁榮度有類于邁錫尼文明時期和克里特文明時期,故又被史學家稱為“古風時代”(公元前8—前6世紀)。這些城邦的基本特點是小國寡民,獨立自治。各個城邦的社會制度、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基本一致,并且擁有奧林匹克運動會這種全民族的節日,由此形成了共同的希臘文明。這一時期鐵制工具廣泛應用、荒瘠土地進一步得到開發,高超的造船技術和嫻熟的航海技術使希臘人獲得了“航海民族”的美譽,同時也為海外移民活動提供了可能;與地中海東、西部地區間的商業聯系愈趨緊密,正在形成中的工商業主集團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愈來愈大,推動了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建立,其中雅典通過梭倫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逐步建立完備的民主制度,成為影響最大、最具典型意義的希臘城邦。
公元前5世紀到前4世紀上半葉的古典時代是古希臘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發展的繁榮期,以雅典為代表的奴隸制城邦達到全盛。在這期間發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公元前499-公元前449年)。在第一次希波戰爭中有大家熟悉的馬拉松典故。
在第二次希波戰爭中,雅典再次勝利,其中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的事件。
希波戰爭希臘挫敗了波斯帝國的侵略圖謀,捍衛了民族獨立。其后各主要城邦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奴隸制經濟的繁榮引起城邦公民內部不同階層力量對比的變化,促進了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發展,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的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達到頂峰。民主共和制度成為古希臘高度發達的思想文化的溫床,公元前5世紀中葉興起的智者運動,薪火相傳的古典時代“三大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后來西方文化和哲學的發展起了奠基性作用。此后,由于陷入長期紛爭,特別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幾乎所有希臘的城邦都參加了這場戰爭,加上城邦內部的階級斗爭日趨激化,希臘城邦制度開始由盛轉衰。
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起,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崛起并在亞歷山大的帶領下征服了希臘各城邦,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占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征服全境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文明的影響不斷擴大,公元前323年6月初,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突然因發熱而病倒,十天后去世。在他死后,他的將領們企圖瓜分這個帝國,引發一些年輕軍官的不滿,繼而發生了一連串的戰爭,最后在公元前301年的一場決戰性戰役中,由三位勝利者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瓜分了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開啟了希臘化時代(公元前4世紀晚期—公元前30年)。
希臘化時代地中海東部地區,社會生產力有所提高,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隨著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影響,這一時期文化也得到很大發展,出現了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等著名人物。
公元前299年,羅馬勢力開始侵入巴爾干半島。隨著希臘化諸王國陸續滅亡,羅馬人逐漸成為希臘人命運的主宰。公元前30年,在屋大維的率領下,羅馬滅亡了最后一個希臘化國家——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希臘化時代”結束,古代希臘的歷史隨之告終。
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狄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從此希臘歸東羅馬帝國管轄。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
1460年,希臘遭到興起于亞洲西部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奧斯曼帝國統治。奧斯曼帝國采用阿爾巴尼亞族省督來統治希臘,用希臘官僚統治羅馬尼亞人和斯拉夫人。
1828年,由愛奧尼斯·卡波季斯第亞斯帶領希臘邁向獨立,同時當選為第一共和國的首任總統。然而他卻在1831年遭到暗殺身亡。此后全國陷入了一片混亂;列強決定介入并計劃成立一個王國。在1832年的倫敦會議之中,英、法、俄三國指派統治巴伐利亞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年僅十七歲的奧托王子為希臘的第一位君主。
1862年,奧托一世被罷黜后,由來自丹麥的威廉親王即位,是為喬治一世。他一共在位五十年。1913年,就在希臘即將于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獲勝之際,喬治一世在塞薩洛尼基遇刺身亡。
喬治一世死后,由其子康斯坦丁一世繼位。1917年,康斯坦丁一世則被迫讓位給他的兒子亞歷山大。1920年,亞歷山大國王被猴子咬傷而逝世,由康斯坦丁一世重新繼承王位。但稍后發生的第二次希土戰爭中希臘軍隊慘敗,致使他又被罷黜下臺。不久于西西里島的流放地逝世。其后,喬治二世繼位。
1924年,喬治二世因希臘第二共和國的成立而離位。1935年,恢復君主制,喬治二世復辟。1941年,德軍入侵希臘后他與全體王室成員流亡到埃及。1946年,喬治二世回國復位,直到1947年去世。
之后保羅一世繼位,他在位至1964年。1967年12月,其子康斯坦丁二世為上校團驅逐,并由上校團所指派的攝政王取而代之。1967年4月建立了軍人獨裁政權。1973年,在軍政府所主導的公投下,王室被廢除,確立共和制。同年6月,喬治·帕帕多普洛斯出任總統。
1974年7月,希臘軍政府垮臺,同年11月舉行議會選舉,新民主黨獲勝并執政;12月舉行公民投票,確立國家政體為共和制,希臘王國至此宣告滅亡,走入歷史。此后由新民主黨和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簡稱泛希社運)輪流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