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戲劇性地改變了年輕人的生存境遇。國家的繁榮有賴于他們逃離家庭期望的束縛,走自己的路。由此,我們面臨嚴重的養老問題。嚴重的老年疾病或者衰老早晚會來襲,這就像日落一樣無可避免。新的問題隨之產生:當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么辦? 美國著名外科醫生葛文德,他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研究美國的養老體制,深入到養老院,咨詢過眾多的老年病專家。下文是葛文德醫生給老年人或者家里有老年人關于養老的5個建議。 衰老是我們的宿命,死亡總有一天會降臨。但是在我們體內的最后一個備用系統失靈之前,醫學護理可以決定這條道路是猛然下降,還是舒展平緩降落,使我們可以更長久地保持至關重要的生活能力。我們的醫學領域中的技術專家大多不考慮這個問題。我們擅長處理特定的、個別的問題:直腸癌、高血壓、膝關節炎。交給我們一種病,我們能夠采取一些措施。但是,給我們一個有高血壓、膝關節炎以及其他各種病痛的老婦人,一個面臨失去所喜歡的生活的危險的老婦人,我們幾乎不知道該怎么辦,往往只會把事情搞得更加糟糕。 有研究表明看普通醫生和看養老專業醫生是不一樣的。在征得老年人的同意后,研究者隨機安排一半的人看老年病醫生和護士——一群致力于老年管理藝術和科學的人。其他人則看他們平常的醫生,這些醫生知曉他們的高危狀態。18個月內,兩組各有10%的病人離世。但是,看老年病醫療組的病人失能概率降低了1/4,患抑郁癥的概率降低了50%,需要家庭保健服務的概率下降了40%。 老年病學要求關注身體及其變化。警惕營養、藥物及生活狀況,而且,它要求我們每個人思考我們生活中不可以治愈的情況——我們將面對的不可避免的衰老,以便作出一些必要的小小改變來重塑衰老。在長生不老的幻覺大行其道的情況下,老年病學醫生要求我們承認自己會衰老。承認“年紀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老不老,先看腳
對于老年人來說,醫生把很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對生命具有最大潛在威脅的問題(可能是癌細胞轉移),或者是最煩擾她的問題(背部疼痛)上。但老年病專業醫生其實真正關注的反而并非這兩個問題。相反,他們花大量時間檢查老人的腳。
老年人面臨最嚴峻的威脅可能并不是肺結節或者背部疼痛,而是跌倒。每年有35萬美國人因為跌倒導致髖關節骨折。其中40%的人最終進了療養院,20%的人再也不能行走。導致跌倒的三大主要危險因素是平衡能力差、服用超過4種處方藥和肌肉乏力。沒有這些風險因素的老年人一年有12%的機會跌倒,三個風險因素都占齊的老年人幾乎100%會跌倒。
我們自己想要自主權,而對于我們愛的人,我們要的是安全。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的子女關注的是他們的安全,他們以為對于老年人來說安全是最重要。我們希望給予我們關心的人的許多東西,是我們自己強烈拒絕的,因為它們影響我們的自我感受。很少有子女會想“這是媽媽想要的、喜歡的、需要的嗎?”人們更多是從自己的角度想問題。孩子會問:“把媽媽放在那個地方,我心里舒服嗎?”
關于老年人的公共政策和關注點,或者說關于如何照顧老年人,大家重點著眼于健康和安全,它們被假定為這是每個人首先關心的事項。不過現實比這更復雜。為了某些超越他們自身的事情,比如家庭、國家或正義,人們是愿意犧牲自身安全和生命的。這一點與年齡無關,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
根據哈佛終身教授蘭格的研究和一些實踐表明,給老年人更多地自主和自由,讓他們去做一些他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說去照顧植物,養一些小動物,可以讓他們的健康和心理都得到更多的改善。使老年生活有意義是一種新的思路,這比僅僅使老人安全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創見。但也是給老年人晚年更好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老年專家威爾遜認為,有時候老年人對于如何選擇自己生活的療養院,選擇怎樣的生活,不夠滿意,其實老年人有自己的責任,因為他們把決定權交給了子女,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年老體衰,同時這也是老年人和子女的一個聯結,類似于,好了,現在你負責了,但是只有你自己才了解,對于你的人生當中來說,你的晚年生活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與子女去溝通,你想要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樣的,對你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是幫助子女和你共度最后那段時間是非常有意義的。
如果你本身是老年人,不要把你生活的全部的決定權都交給子女,要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作為子女來講,也不要只以為你在意的安全和健康就是你父母全部需要的,需要坐下來花一點時間,跟他去聊一聊。他希望的伙伴是什么樣,他希望的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只有溝通的多了,我們才能在人生最后的這個軌跡上找到一條更好的路。
托馬斯在大通療養院進行了一場革命,他把兩條狗、四只貓和一百只鳥引入療養院。通過這場革命,有一位L先生入住療養院,三個月之前,他結婚60多年的妻子過世了。他無心吃飯,他的子女只好更加頻繁地照料他的日常起居。后來,他把車開進了溝里,警察認為他有企圖自殺的傾向。出院以后,家人把L先生送進了大通療養院。他失去了妻子、家和自由,也許更糟糕的是,他覺得他繼續活著已經沒什么意義。他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在療養院,盡管服用抗抑郁藥,大家努力鼓勵他,但是,他的情況還是每況愈下。直到他得到一對鸚鵡。他開始慢慢的改變,調整了躺在床上的姿勢,好便于觀察他的新責任(即兩只鸚鵡)的活動。他開始給照顧他的鳥,告訴其他人它們喜歡什么、表現如何。那兩只鳥把他從陰暗中拽出來了。
L先生又開始進食了,他穿好衣服,走出房間,三個月后,他離開了療養院,回到了自己的家。如果我們的老人非常的孤獨,如果他的親友和孩子不能長時間的陪伴他,那么一只鳥,一只狗或者一只貓都能給他帶來新的生活的意義。所以對于一個老人的陪伴來說,動物是最好的幫手。
延伸閱讀
![]() | 《最好的告別》 [美] 阿圖·葛文德著 王一方 主編 彭小華 譯 |
編輯=Zoe
—轉載授權、商務合作—
聯系郵箱:zhouyi@cheerspublishing.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