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我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王朝史上,但凡是亡國之君,大都會被后來的統治者以各種名義將其斬草除根,要么賜死,要么毒殺等;而那些有幸能夠委曲求全、茍活性命的,在新朝盛世局面下,其結局也多不盡如人意。然而相比之下,亡國之君漢獻帝劉協在禪位后不僅享受天倫,壽終正寢,而且死后還以天子規格和禮儀下葬,堪稱中國歷史上結局最好的亡國皇帝。
作為大漢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既不像隋煬帝那樣急功近利,也不像崇禎皇帝那樣剛愎自用,更不像秦二世胡亥那般殘暴無道,史載“圣主聰叡,有周成之質。”只是在浩如煙海的漢末三國群雄豪杰面前,皇權軟弱,朝臣跋扈,由于其沒有掌管天下的實際權力,一生都是以傀儡皇帝示人。他先是識董卓淫威,又目睹郭汜無禮,最后領教了曹操父子的霸道,事事仰人鼻息,處處受制于人,可謂命運多舛。但就是這樣的漢獻帝,卻在一生中也說過兩句最牛的話,一句讓權臣曹操汗如雨下,一句卻被后世恥笑千年!
據《后漢書·孝獻帝本紀》記載:“孝獻皇帝諱協,靈帝中子也。母王美人,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189年),少帝即位,封帝為勃海王,徙封陳留王。”也就是說末代皇帝劉協是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親為當時的王美人(后追謚靈懷皇后)。王美人本是將門之后,出身名門世家,舉止文雅,再加上容貌姣好,深得漢靈帝劉宏的寵愛。但當時主宰后宮的何皇后,卻是一位嫉妒心極強的人,在王美人生下漢獻帝后,她怕母以子貴進一步威脅到她的地位,就指使親信以毒藥將其所害。
當時,漢獻帝劉協尚未足月,漢靈帝怕年幼的劉協留在后宮再遭到暗害,于是就將他抱到永樂宮請董太后撫養。自此,劉協就依附董氏為外家。漢少帝劉辯即位后,初封劉協為渤海王,后遷封陳留王。后來奸雄曹操就曾以此來批評漢獻帝:“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即漢獻帝生于深宮,嬌生慣養,空有心志,沒有無治國安邦的能耐。但事實上恰恰相反,漢獻帝雖從小命途多舛,但他自幼天資聰穎,處事得體,是一個明大事、識大體,心懷天下蒼生和很有戰略眼光治國才識的皇帝。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駕崩,隨后東漢王朝就爆發了十常侍之亂,內宮宦官和朝中重臣展開了爭權奪利的斗爭。最終外戚權臣何進被十常侍謀殺,袁紹等人再入宮誅殺宦官,迫于兵少將寡宦官們便挾持劉協和少帝劉辯逃出宮外。倉皇途中,迎面遇上董卓率領的三千隴西鐵騎奔馳而來。
年少的漢少帝劉辯見此情形十分恐慌,雙腿戰栗,董卓與其對話竟口不能言。此時,董卓再和劉協談話,稚齡之年的劉協面對這么大的陣仗毫不慌亂將事情經過完整交代。自此,董卓認為劉協賢能,且為董太后所養,又自以為與董太后同族,遂有廢立之意。回到京城后,董卓的軍隊完全控制了京畿局勢。接著,董卓為立威廢殺少帝劉辯,改立年僅9歲的陳留王劉協為皇帝,以挾天子而令諸侯。
在此期間,關中偶遇大旱,谷價騰貴,京城出現人相食事件。漢獻帝得知情況后,就令侍御史侯汶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但因為糧食短缺仍有很多人餓死。事后,漢獻帝懷疑侯汶趁機侵占公糧,于是派人糾察,果不其然,證實是侯汶作弊,于是責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長安城中饑民得到了救濟。
由此可見,漢獻帝劉協雖生于深宮之中,但確實是一位心懷天下的君主。事后,董卓因擾亂朝綱,被司徒王允用離間計讓呂布和董卓自相殘殺,董卓終被自己親信呂布所殺。自此,都城長安再次陷入混戰,李傕、郭汜傭兵自重控制了劉協,后來漢獻帝劉協趁亂逃離戰亂的京師,命天下諸侯勤王。可當時的漢朝廷早已是一盤散沙,諸侯擁兵自重,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打算,唯獨兗州刺史曹操迎天子于許昌,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地位。
漢獻帝好不容易從狼窩虎穴中掙扎出來,隨后就被曹操脅持遷都到許昌,改稱許都。直到此時,漢獻帝心中才明白他這是從虎穴之中出來,又掉入了龍潭里。就此,漢獻帝淪為了曹操手中的傀儡。當漢獻帝遷都許昌依然守著虛位,當時值宿警衛侍兵,沒有一個不是曹操的親信,甚至于議郎趙彥僅僅只是為漢獻帝提出與曹操周旋的對策這種事情,被曹操得知后將其殺害。
事后,劉協對大權獨攬的曹操極為不滿,不甘心做傀儡漢獻帝,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結果因事情敗露,董承等人被曹操誅殺,懷孕的董貴人也被絞殺。
衣帶詔風波過后,其余內外不和曹操一條心的,多數遭到誅戮。曹操后來因此事入宮準備指責漢獻帝的過失,但畢竟漢獻帝身為天子,一怒之下怒斥道:“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意思是你若能夠輔助我,那么就希望你優厚相待;否則的話,就希望你恩愛相加把我拋棄。此話一出也就是說,漢獻帝就直接攤牌,讓曹操心驚不已,連忙磕頭求出。《后漢書》記載:“操失色,俯仰求出。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
當時,也許是因為有虎賁軍在側執刀,同時雖然曹操已經都安排了自己的人,可還有很多忠于漢室的人,所以曹操才會汗如雨下,驚慌失色,但是這件事之后曹操也沒有把劉協如何,只是自此以后,曹操不敢再這么朝見皇上了。而能夠把曹操嚇成這般模樣,除了漢獻帝之外,又有幾人呢?而他做到這些,僅是憑借一句話而已。
在曹操殺董承后,伏皇后對董貴人的死歷歷在目,非常畏懼曹操,于是就給父親伏完寫信,痛陳曹操的不臣之心,希望伏完能夠效仿董承鏟除權臣,但伏完畏懼曹操勢力至死都未敢行動。公元209年伏完病逝,由兒子伏典承襲爵位,刺殺曹操密謀事件就此罷休,不過這封信卻為伏壽皇后后來被曹操誅殺埋下了伏筆。
公元214年,曹操知曉此事后非常大怒,便挾獻帝廢黜伏皇后,并代獻帝寫好了廢黜伏皇后的詔書。據《后漢書·皇后紀》記載:“事乃露泄,操追大怒,遂逼帝廢后。假為策曰:皇后壽,得由卑賤,登顯尊極,自處椒房,二紀于茲。既無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謹身養己之福,而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總之就是伏壽不賢良不淑德的女子,不配當皇后。為此,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處死,伏壽母親盈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緊接著,曹操命御史大夫郗慮拿著詔書,同尚書令華歆一起帶兵包圍皇宮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宮中的夾墻里,終被禁軍拖出。伏皇后躲藏在壁中被找到,披發赤腳徒步而行哭泣著哀求漢獻帝說:“不能再救救我嗎?”但此時的漢獻帝面對曹操的強勢只能說:“我亦不知命在何時!”(意思是我也不知我的性命還能延續到何時啊!)而不曾想漢獻帝無意中的一句話,居然被后世恥笑了數千年。
的確,處在漢獻帝那個位置,能說出這樣的話確實是無可厚非。因為,那時的漢獻帝就是曹操名副其實的傀儡,沒有任何權利可言。面對著自己皇后的無助哀求,漢獻帝雖痛不欲生,卻又無可奈何。伏皇后被害后,漢獻帝面對御史大夫郗慮也是無奈的說:“郗公!天下難道有這樣的事嗎?”
而縱觀漢獻帝一生最牛兩句話,一句話能讓權臣曹操汗如雨下,確實不失帝王風范。畢竟對于奸雄曹操來說能讓他害怕的人,少之又少,除了讓他感慨“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的馬超,以及嚇得他差點遷都的關羽之外,恐怕只有漢獻帝劉協了。而那一句被后世恥笑千年“我亦不知命在何時!”,也是漢獻帝經過幾番反抗曹操后,似乎已經認清了現實東漢已名存實亡,不是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就可以改變。最終,在曹操死后劉協選擇退位禪讓,降為山陽郡公得以善終。
顯然,魏國君臣也承認漢獻帝劉協的聰明睿智。在《謚法》中,“獻”字算是好謚,有聰明睿智的意思。這個謚號是魏明帝曹睿給的,其實是在褒獎劉協識時務,沒有把丟失社稷的罪責背給他,畢竟“漢亡于恒靈”,劉協是無辜的。后來史學家也說到:“獻帝生不逢時,顛沛流離,國家遭難。漢家四百年天下,終于斷送在他手里,自己也只能像堯帝兒子丹朱為舜帝之賓一樣,作為魏帝曹丕之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