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位清華學子的母親所寫,根據自身經歷,寫的一些關于孩子在學習理科競賽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些東西,以幫助正在或者即將走向競賽的考生和家長。
以下為正文
學科競賽可以自招加分,我們是否該一擁而上。客官,且慢!競賽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作為一個競賽黨的媽多年,也接觸了一些同類的家長和孩子,我深刻以為,選擇競賽,首要的一點,是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會引導孩子前進。
作為家長,不能看著數理化今年這么火,就強行要孩子搞數理化競賽,而無視孩子對于小生物的熱愛。也不要看重競賽能提前簽約而鼓動孩子競賽,孩子痛苦,學得要緊不慢,不出成績,家長也跟著痛苦。永遠要記住,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成長,我們的孩子以后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
也有人認為競賽生是走的捷徑,是條輕松的路,逃避了繁重的高中學習,其實這是對競賽生的誤解。(這個也是亦歌老師一直想對家長說的,競賽和自主招生并非高考捷徑,沒有實力和毅力的考生很難走下去)。現在的競賽生,絕大多數都是文化課、競賽成績兩手抓,兩手都硬的。
由于保送政策的取消,絕大多數人都在保持文化課水準的基礎上,再來學習競賽,說實話,就算是拿到了一本線的約,高考還不是得考過一本線?所以競賽生承受的是雙倍壓力,學習的是雙倍內容,在這么大的壓力下,如果對于所學的競賽內容一點也不感興趣,可想而知,孩子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習狀態。(亦歌老師提醒:自主招生給予優惠一般最大就是一本分數線錄取,當然想得到這個優惠也是非常難拿到,特別是C9類的高校更少。)
當然,也有極少部分是丟開了文化課全力競賽的,每個人根據自己情況來定。
一句話,不為功利而學習競賽。
有了興趣,還要有目標,我就不談目標對于一個人的成功有多大作用了,只說說樹立目標對高中的學習有指導性作用。當競賽和文化課時間沖突不能兼顧時,你選擇做什么,目標告訴你。
如果目標僅僅就是自招,那么拿個省二就夠了,平常的重心就落在文化課上,畢竟自招降分不多,是高考成績的錦上添花。當教練布置的作業和文化課老師布置的作業沖突時,選擇文化課作業咯。(亦歌老師語:省二可以報考一般的大學,但是知名重點大學大多數要求的都是省一)
如果目標是沖省隊,拿金牌,那么就一定要到全省前幾或者前十幾名,那么,重心不落在競賽上,我想是很難做到的,如果文化課和競賽不能兼顧時,怎么選擇,你懂的……
有一個對競賽學科有興趣的孩子,是不是競賽就一帆風順了呢?NO,還需要孩子有勤奮好學的精神,頑強的毅力。作為家長,要強化孩子的這方面的表現,要對有興趣的孩子鼓勵支持導。這就要求家長本身要意志堅定,不要左右搖擺,眼光要放長遠,要相信付出終有回報——即使沒拿到獎牌沒簽到約,孩子也學習了知識,他對知識的熱愛,遲早會改變他的生活。
搞競賽,最怕的就是反反復復糾結的家長。他們比自己的孩子壓力還要大,在孩子堅持要競賽的時候,用各種風險阻攔;在孩子放棄競賽的時候,又惦記著競賽的好處,極力把孩子往回拉,和孩子老不在一個節拍上。孩子本身學習壓力就很大,還要抽時間與老爹老媽做斗爭,你說苦不苦,這能順利出成果么?
一句話,搞就搞,不搞就不搞,不要反復猶豫。
我能對初中的孩子建議的是:
如果學有余力,對競賽感興趣,又能明確高中從事哪項競賽,那么,不要猶疑,現在就開始競賽的訓練。可以找教練,也可以自己刷題,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想競賽辦法很多。
如果現在還不能確定高中從事哪項競賽,那么最好的做法是提前學習高中的數理化,這樣可以為高中競賽爭取時間。
數理化生競賽雖然只有在高中的時候可以報考,但是初中有時間準備的話,高中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比賽,縱觀近年來在全國決賽中也出現了部分高二的考生,更重要的是那些在全國決賽中取得好成績的考生,在選入省隊之前,高一高二也曾參加過一次或者兩次的省復賽選拔。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信息學競賽初中的考生也可以參加提高組,如果幸運進入國家集訓隊也可以提前被錄取。
對高中學生的建議:
競賽到最后,都是靠自主學習的,教練起的是宏觀作用,所以一開始就不要抱著等著別人把知識點喂給你的想法。一是聽從教練安排,二是在此基礎上自主學習。
關于停課:其實我覺得停課也沒有什么好擔心的,孩子那么難的競賽都學了,不必擔心文化課的學習。通過競賽拿到一本或者降60分了,高考自不必愁;沒有拿到降分的,競賽鍛煉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堅韌不拔的精神,文化課仍然不必愁。每門學科競賽結束,留給高考的時間都接近一年,如果不是非清北不可,其他學校通過高考還是有的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