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花生教育的半月壹書時間哦
文章 /洪一嘉
來源 /《聰明養育》
生命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希望你的孩子在不斷學習中提高自控力,學會認清自己的目標,做理性的決定!
網絡上有許多人吐槽熊孩子:“殺傷力巨大,會刪掉你的存檔,摔壞你的模型,劃爛你的屏幕,還死乞白賴地要搶走你心愛的漫畫、游戲、玩偶??”日常生活中,熊孩子幾乎無處不在。他們出沒于超市、餐館、游樂場所,甚至是幼兒園。他們要么動不動就發火,要么動不動就動手。
就像美國繪本作家大衛·香農在他的系列作品《大衛,不可以》所描繪的那樣:
爬上椅子去夠櫥柜上的食物而罔顧危險;
拿著筆在墻上亂寫亂畫;
光著屁股到處跑;
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玩完拍拍屁股就走;
在家里大喊大叫,大吵大鬧。
書里面的大衛其實就是作者小時候的寫照,而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或多或少會有熊孩子的影子!
那么,問題就來了,怎么搞定熊孩子呢?關鍵在于提高他們的自控力。
熊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比如說朋友圈在刷某部好看的電影,于是你的心癢癢的,頭腦里感覺有一個小人告訴你:“好像很好看,今晚就去吧。”正當你掏出手機要買票的時候,腦子里出現了另一個小人:“今晚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沒完成,去看的話就無法按時完成,等有空再看吧!”這時候,你會怎么選擇呢?
1. 去。
2. 不去。先完成任務。
顯然,大部分成年人會選擇第二項。
孩子的頭腦里也有兩個小人。一個是沖動自我,一個是控制自我!
沖動自我住在大腦的邊緣系統,這里與人的欲望和情緒有關,沖動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
控制自我住在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它克服沖動,負責判斷和決策,控制情緒和行為。
沖動自我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比較發達,而控制自我則有待發育,一般需要到二十多歲才發育成熟。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沖動自我往往會打敗控制自我。
但是人類是生活在社會里的,社會里會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規則,確保它的正常運行。孩子也生活在社會里,意味著他們也要學會按照規則來行事,適應社會。對于嬰幼兒來說,強大的沖動自我和弱小的控制自我會讓他們在以下方面有困難: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按時吃飯、刷牙、睡覺);
回避危險(比如電源、熱水、街道上的車輛);
愛護家庭財物;
學會與父母、親人、同伴友好相處;
尊重別人,有禮貌;
除了等待大腦的發育,自控力的發展還有賴于大人的示范和引導,幫助孩子去學會壓制自己的沖動,調節消極情緒,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來行動。
提高孩子自控力的五件法寶
研究表明,自控力對孩子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怎么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呢?下面一嘉老師將給大家介紹五件法寶。
法寶1:兼顧愛與規則
在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方面,家長的教養方式很重要。美國心理學家DianaBaumrind(戴安娜·鮑姆林德)及后來的研究者區分了四種教養方式: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
其中權威型的家長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并及時回應,同時設定合理的要求的教養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控力。簡單來說,就是兼顧愛與規則。
這種教養方式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容易使親子之間產生一種親密的情感聯結,孩子會更愿意配合家長,認同規則,內化規則。
法寶2:具體肯定
孩子自控力不好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注意到,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努力受到重視的時候,就更愿意去重復這樣的行為。
比如說,春節后第一天重返幼兒園,前一天晚上你特別擔心孩子早上會哭鬧得很厲害,不愿去上學,結果孩子卻開開心心地進了幼兒園大門,那么晚上的時候別忘了好好地鼓勵他一下。下面你覺得哪種方式更好呢?
1. 寶貝,你今天好棒啊!
2. 寶貝,你今天早上去上幼兒園沒有哭,媽媽感到很放心。
答案是第二項。因為它更加具體,讓孩子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更清楚要在哪方面繼續努力。
法寶3:利用內疚感
當我們傷害了別人或想更正自己的錯誤的時候,會感到內疚。孩子通常在一歲半后會出現這種情緒,它是道德感發展的基礎。同樣,利用內疚感也有一定的技巧。例如,當孩子沖動之下打了小朋友后,怎么說比較好呢?
1. 你打人,真是個壞孩子!
2. 你打了他一下,他現在好疼啊,哭得很傷心。我們去跟他說聲對不起吧。
顯然是第二種。就事論事,孩子的行為是錯的,需要改正;下次孩子想到這種難受的感覺,動手前就會先想一想了。
法寶4:提高語言能力
語言為孩子提供自我指導的策略。眾所周知,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我們用語言來解釋、分析和解決問題。孩子的語言能力越好,越能記住大人的要求,越有利于他做自我指導。
動口往往也是比動手更加符合社會規則的方式。比如有的小朋友口頭語言發展比較慢,當他想要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不會說“可以跟你玩嗎?”,往往會動手吸引對方的注意,比如拍一下。這個往往會讓人誤會他要打人。假如他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他不知道怎么動口要回來,或者找大人幫忙,那么也會動手去搶。
法寶5:參與游戲
當孩子沒有失控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游戲來提高他們的自控力。
當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鍛煉他們的規則,而且游戲輕松好玩,孩子會更加愿意參與。
比如有個兩歲半的小女孩拉著媽媽當動物,不讓她洗澡。媽媽聲情并茂地說:“我是一個特別愛干凈的大老貓,現在大老貓臟臟的,好想洗澡!現在沒辦法洗澡我很難過!”小女孩說:“小羊是大老貓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去洗澡吧!”
著名的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也很好地展示了游戲對孩子自控力的影響。電影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撒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游戲當中,贏了就能得到一輛大坦克。最后盡管父親自己犧牲了,但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看到恐怖的情境,他用游戲來調節內心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