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篇文章還可以聽,感謝主播的努力……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說“不要讓父母丟臉”。
好像孩子就必須努力給父母長臉才行。
當然努力的孩子,總是會給父母長臉的。
可是,就沒有人對做了父母的人說。
“你不要讓孩子蒙羞啊!”
孩子犯了錯就說丟了父母的臉。
父母犯錯,為什么就沒人說丟孩子的臉了?
其實,孩子敏感的心靈,受到的沖擊遠遠要大于那些臉皮比城墻厚的大人。
而那些讓孩子蒙羞的人,永遠不覺得自己在傷害孩子。
朋友每次提起自己家的那個親戚,都是咬牙切齒的。
說可惜了那兩個孩子,投錯了胎,尋錯了爹媽。
他家的那個親戚,年輕時和老實巴交在家務農的丈夫生育了一個女兒和兒子。
剛開始的時候,反正大家都窮,她沒有嫌棄。
但是去大城市打了幾年工之后,整個人都變了。
在女兒十三歲,兒子六歲的時候,跟著城里的一個男人跑了。
而且把家里為數不多的儲蓄都帶走了。
一時間,村子里風言風語。
甚至學校都流傳著這樣的話:
“某某家的媽媽是個不要臉的,跟著野男人跑了”
六歲的弟弟問姐姐,“什么是野男人”。
姐姐咬咬嘴唇沒說話,就說“你還小,不要管”。
十三歲的女孩是懂事了的。
她開始變得木訥自卑,天天低著頭上學,低著頭回家。
連平常最好的朋友叫她,她也不抬頭搭理。
她覺得自己身邊的人總是對著她指指點點。
“瞧!這就是那個不要臉的女人的女兒!可憐啊”
其實長舌婦們的毒舌比母親的拋棄更可怖。
小小的她覺得母親做的錯事,全部被自己背負著,生怕有人說自己和媽媽一樣。
媽媽做的這件事讓她的人生都在羞愧和自卑中不能自拔。
她后來中學畢業就南下打工,找了一個小伙匆匆嫁了。
因為她不想回到那個村子,更不想回到那個傷人的家。
婚姻如果沒有處理好,導致家庭不幸福。
最后受傷最嚴重的永遠是孩子。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如果父母沒有教養,孩子也是會蒙羞的。
記得有一次帶兒子去吃飯。
隔壁的飯桌是一個局。
一邊是一個肥頭大耳的中年男人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女人。
對面是一個打扮前衛,留發蓄須的“老師”,他邊上坐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小伙。
小伙子很懂事,不斷起身給大家添茶斟酒。
聽對面的中年男人說自己的生意經,上個月又做了幾十萬之類的。
對面的老師一心一意地喝酒吃菜。
半餉,來了一個朋友,給眾人遞煙。
給小伙子也遞了一根,他接過去沒有抽。
“啊哈!真是好小伙,不抽煙啊!”遞煙的朋友說。
只見那個女人開腔了,也許是喝了點酒的原因,火力十足,聲調高亢:
“趕緊抽!怕什么,我告訴你,‘不抽煙不喝酒的男人都不是男人’,這種人要么是乞丐,要么都在監獄里。你都十八歲了,就得抽,在外邊你不抽煙,干嘛呢!裝給誰看呢!”
聲音之大,理由之充足,讓小伙嚇得趕緊點煙。
也讓邊上不少的食客側目觀之,看是哪方神圣在談“真男人之標準”。
歇息片刻,小伙可能是壓力有點大,朝著我家兒子笑笑,逗一逗小孩。
看著那張陽光般的笑臉,那個瞬間我感覺他就是一個大孩子。
對面的那個中年男人開始跟那老師拉近乎,極其客氣地問:“老師,我孩子去部隊,還請指點指點。”端茶遞煙,好不客氣。
看上去是一個非常禮貌隨和的人。
結果,他發現啤酒沒有了。
于是扭頭厲聲喊道:“服務員,拿酒來!”
因為飯店生意好,服務員忙不過來。
“還不來,死哪去了!”
服務員匆匆趕來。
“先生,您要幾瓶?”
“就一瓶啊!你覺得我要幾瓶?”極其不耐煩,一副大爺的樣子。
與剛剛套近乎時判若兩人,但是和那女人倒是天生一對。
我看到那個孩子整場就低著頭,懵懂地聽著老師講注意的三大事項。
看到那個財大氣粗的爸爸,我捏了一把冷汗,幸好不是我的朋友。
就她身邊那個女人的話,就能把我成功地阻擊在他們的圈子外邊了。
真的是道不同,不相與為謀。
為人父母,設席宴請老師,帶孩子熟悉交往禮儀,是人之常情。
但是看到其他人顛覆孩子的三觀,用那些所謂的社會法則來教育孩子而不制止,是父之過。
而自己在公共場合對服務員大喊大叫,氣焰囂張,暴露自己毫無教養的本性。
沒有教養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蒙羞。
看著那個清秀而瘦弱的孩子。
只是如今還羽翼未豐,思想未成熟,經濟未獨立,還受制于你。
當他有一天發現,你的世界不是他能接受的。
那你就做好孤老的準備吧。
你這些年的囂張沉淪,就是你將來悔恨的淚水。
還有的父母,總是置社會的規則于不顧。
那就不僅僅是蒙羞,往往害了孩子。
有一次在公園,看到一對父子在前面的花圃那里玩。
因為玩的人太多,花圃中間不知道被誰踩了一條路。
這個時候爸爸想從那穿過去。
這時孩子趕緊勸住:
“爸爸,那里寫著花木有情,腳下留情!我老師也說不要踐踏花草!”
“沒事,你老師就是告訴你們安分守己!人要靈活點,社會可比學校復雜多了。”
“不行,那里還有一位保安叔叔。”
“他敢!快來,有爸爸在。”
孩子還是站在那里猶豫。
這個時候爸爸已經大步跨了進去。
“嘿!那位先生,不能踩花木,快出來!”保安提醒道。
他沒有理會,繼續走著。
“快點出來,否則罰款200!”
“你定的規矩啊!罰款200,你怎么不去搶呢。要么你跪這里,我丟500給你!”
“這是規定!請配合”那個保安聽到這話急了。
“配合你個鬼!”然后他用腳狠狠地踢兩邊的花,周邊折了一半的花。
“爸爸,快來!”孩子叫著。
看孩子在,那個爸爸還是出來了。
孩子緊緊地拉著爸爸的衣角,躲在后邊。
小聲地說“爸爸,回去,算了,算了!”
保安也不是吃素的。
瞬間叫來了七八個管理人員。周邊也圍觀了一堆的游客。
這個時候,孩子埋著頭躲著,嚇壞了。
這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一件終身難忘的大事。
爸爸不僅僅否定了他的價值觀,還踐踏了他的價值觀。
他踐踏的不是花圃,是孩子的尊嚴。
這樣的熊父母,注定給孩子的人生蒙羞。
為人父母,真的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這個“計”不是說存多少錢,也不是說你教他多少社會潛規則。
而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是一個人為人立世的品性和做人的修養。
你窮一點真的沒關系,只要你不抱怨人生,不消極處世,只要你道德高尚,有修養,有一顆孜孜不倦向上的心。
孩子不會嫌棄你窮。
而就算你有錢,但是三觀盡毀,哪怕你日進斗金,也只會給孩子蒙羞。
比如普普通通的父母,參加家長會可以穿著得體大方。對師長尊重有加。對孩子同學的父母友好溫和。孩子能覺得自己的父母是優秀的,是受歡迎的,能給自己長臉,增加信心。
而你就算富氣逼人,豪車錦服,對師長指手劃腳,對同學父母冷眼相加,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孩子只會覺得你是無趣而俗氣,他尊重的人,他喜歡的人,都不喜歡你。
你說孩子會怎么想。
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首先要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才能不讓孩子“蒙羞”。
主播:傅小米:資深情感主播,聲音治愈者,個人微信號:fuxiaomi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