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壓力壓垮你 |
[ 2009-10-24 21:50:00 | By: 醒客 ] |
工作總是有壓力的,要解決工作壓力,有一些調整思維的方法,這里我們提供五個思路。 換一個愉快的角度來看問題 面對壓力和挫折,我們都需要找到方法去積極地思考和重新解構面對的問題。 著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高手。 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為了找到可以發光又不會被燒化的燈絲,至少做了1200次以上的實驗。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就有人問愛迪生:“愛迪生先生,您發明燈泡的時候,就這個燈絲您就遭遇了1200次的失敗,您是怎樣在這樣的打擊里保持斗志的?” 愛迪生回答:“誰說我失敗了1200次?我是1200次成功地證明這個方法不行!” 當你面對失利和挫折,你可以告訴自己,我又一次成功地證明了這個方法不行。試試你就知道了,這個說法有驚人的力量。 應對壓力第一步:調整自己的語言,從更積極、愉快的角度去看問題。 明白資源是有限的 新經理應該明白:任何公司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任何老板都是有毛病的,在公司和任何工作場所里,我們都要做到心態平和,不要激進,不要義憤,更不要狂熱。 我在著名民企工作過,也在一流外企工作過,我經歷過民企的混亂,也體驗過外企的死板。史蒂夫·鮑爾默(微軟現任CEO)和杰夫·伊梅爾特(GE現任CEO)剛畢業的時候,恰好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他們也曾無所事事,在辦公室玩游戲打發時間。當時他們服務的公司,是赫赫有名的聯合利華。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公司無序、低效、浪費、內耗、制度荒謬、流程可笑,低級錯誤比比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面對完全無法理解的愚蠢和短視,公司的不支持,上司的無知,簡直讓人欲哭無淚。 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果一個問題你看到了,其他也一定有人看到,老板更可能心知肚明,它沒有被改變,一定有它根深蒂固的原因。 系統論說,容易發現的問題一定難以解決(難以發現的問題,解決起來還相對比較容易)。 看到問題是容易的,點評問題尤其痛快,可是,任何公司都不需要發現和點評,公司需要的是,你做出實實在在的改善來。“大局著眼,小處著手”。要改善,必須在現實的條件下盡量去做,而不是否定一切、打翻重來。 管理者必須修煉自己:接受現實,保持積極,而不是義憤填膺,說聲“我無法忍受”就拂袖而去。那是脆弱,不是真正的硬漢,硬漢有韌性。 不管公司多么可笑、老板多么無知、同事多么低俗,我們面對的局面,就是我們能得到的最好的局面。 大家都在努力,希望能做到最好,但是,現實就是現實,這是在既定環境、既定目標、既定資源下我們能得到的最好的結果。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大家所能做的,也只能如此。 各位新經理,請別那么世故也不必那么天真,憤世嫉俗更加犯不著。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是跟你我一樣的人創造出來的,我們都有相同的喜樂、相同的感受。不要認為這個世界上的人,除了你自己,都是邪惡的。 視壓力為動力,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就是阻力。沒有阻力,就無法奮斗。如果上蒼允許我們實現心愿卻不經過任何波折,其實是在戕殘我們。不經錘煉的翅膀,無法支持翱翔的身體。 我經常在課堂上問學員,假設有兩個業務代表,有一個碰到的都是好客戶,客氣又有禮,從來都很體諒他,從來不為難他,盡量跟他做生意,給他大的訂單;另外一個呢,碰到的則都是壞客戶,又刁鉆,又刻薄,從來都跟他作對,總是不肯爽爽快快地買他的產品,總要他費盡心機甚至受盡折磨才能拿到訂單。 那么一年以后,誰的業務能力成長得快? 肯定是第二個,是不是? 那么,他們倆,到底誰更幸運,誰更不幸呢? 你是愿意碰到棘手的問題,還是愿意碰到非常順利的局面呢? 你乞求強健,上蒼卻施予艱辛;你企求智慧,上蒼卻賦予難題;你什么都沒有得到,在這個過程中,你才能得到一切。 意志消沉的時候,不妨看看勵志的故事或電影。勵志故事是很有用的,可以讓人超然于世俗的煩惱,獲得精神力量;可以重塑思維,讓人更有力量去應對挫折和打擊。 學會自嘲——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亨利·福特說過,沒有人能單憑他自己變成現在的樣子。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使某些人取得了他自以為獨自達到的成就。 人別太把自己當回事。自己的成功,別太放在眼里;自己的失敗,也別太放在心里。 為什么你就不能失敗?為什么你就不能比別人做得差?為什么你就不能示弱? 強極則辱。有時候還不僅僅是“辱”的問題。基努·里維斯演過一部電影——《魔鬼代言人》,主角是一個不肯服輸的律師。連續65次打官司不敗,卻毀了他的生活,并把他送上了不歸路。 自嘲作為一種美德,是心理健康的標志。真正人格健康的人才能夠自嘲,才可以不把自己當回事,才能夠把自己的面子當鞋墊子。 佛家說,人生的煩惱就是來自執著。看重面子,是最愚昧的一種執著,它讓人緊張,無法放松。歷史上發生過太多這樣的事情,因為面子,意見之爭變成了意氣之爭,政見不合變成了生死仇敵。 面對非議,能夠拋開面子,一笑置之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能夠自嘲的人才能接受自己,才能放松,才不會為難自己,才會心態平和,心胸開闊。 不完美?OK啦!不能做到第一名?OK啦! 優秀的經理并不將正面的自我形象與他們的工作相聯系。所以,他們沒有很強的自我防范的心理。這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標志。 平衡個人生活與工作 處理壓力,最后一個要調整的思維是,工作與私生活如何平衡。 無數經理人,以高血壓、胃潰瘍、心臟病作為穩坐這把交椅所付出的代價。你呢? 聯想前CFO馬雪征——外界認為“她是聯想之所以成為聯想的重要原因”——曾說,她具有一項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特異功能”——“當我需要休息的時候,我能關掉大腦,就像電腦關掉電源一樣,什么都不想”。 就是這樣的基本素質,幫助她和聯想一起走向頂峰。 現在的人已經不會相信工作和生活是零和游戲,無法兩全。可是,要做到兩全,需要你拿出勇氣和魄力。 在別人加班的時候你是否能關上電腦回家,在老板提出過高要求的時候你是不是有勇氣拒絕,在同事把工作塞給你的時候你是不是能干脆地說“不”……這一切都決定了你的私生活是否會被你的工作干擾。 問一下自己: 什么對我最重要?決定什么對你重要是問題的關鍵。經常內省: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我打算做個工作狂以求快速升遷嗎?我不在乎陪伴我的家人嗎? 審核自己的時間總量,承認自己的極限。 “每天只做六件事”也許是不現實的,但是永遠不要試圖一天做完所有的事。 分享、分擔、分配你的工作,承認你需要下屬的支持和配合,不重要的事情都交給下屬去做。 不要給自己設限,“這件事舍我其誰”,“這件事必須今天完成”。問問自己:這件事不做,天會塌嗎? 當你覺得一件工作很重大的時候,很可能是你疲憊了,疲勞會降低你的能力。回家吧。一覺醒來,你會發現,工作變簡單了。 如果你的上司對你的期望太高,讓他的期望回到地面上來。最簡潔的方法就是:做壞一件工作,他就會醒悟了,可能也就不會再拿如此高的要求來煩你了。 最后一句,不管你現在多忙,你要知道,任何工作做到一年以后,都不應該總是加班。你拿的是“一個人”的薪水,做的是“一個人”的工作,一個人的法定工作時間就是八小時。如果你的工作長期超負荷,請你的老板增加人手。 給自己減壓,給自己放松,這只有你自己才做得到。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要把一生的精華都給了公司,留給家人破銅爛鐵),運動鍛煉的時間,休假的時間,都要給自己留出來。發展個人愛好,尋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只有你真正喜歡做的事,能給你安全感。 如果工作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快樂,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那你怎么能允許它傷害你現在的生活?如果工作不是為了快樂,那又是為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