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上帝之鞭阿提拉:匈奴帝國的鼎盛與覆滅

 

上帝之鞭阿提拉:匈奴帝國的鼎盛與覆滅

        公元453年,羅馬圍困戰之后的第二年,阿提拉又娶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她是一個日耳曼人,名字喚作伊笛可。新婚第二天,侍者見到新房久無動靜,便破門而入,才發現阿提拉已倒在血泊里,他的新婚妻子正在一旁哭泣。這個自詡“上帝之鞭”的匈奴人,蒙受上帝的召見,升天了。

  當匈奴人的名號隨著哥特人的西逃逐漸在羅馬帝國造成不可克服的恐懼之時,他們的主體尚停留在俄羅斯的南部。這些地方,原來是阿蘭人和東哥特人的故鄉。匈奴人強占后,便以這里的廣闊草原為根據地,開始劫掠東羅馬的亞細亞諸省。成群的匈奴人,追隨著以往阿蘭人南進的舊路,向南越過歐亞的界山——高加索山脈,侵入近東各地。這個時候,他們還只是零星地騷擾羅馬帝國的邊境。

  公元396年的時候,有一大群匈奴人出現在底格里斯河邊,他們開始對泰西封城發動進攻。泰西封是波斯薩珊帝國的首都。安居樂業的城市居民,由他們的國王巴哈蘭四世帶領,在一番惡戰之后擊退了這群匈奴人。

  不過,這類的征戰都是偶發的,大部分的匈奴人還沉浸在新得牧場的喜悅之中,更多的人致力于恢復冒頓時代的游牧生活,希望在數百年的跋涉之后,歇歇腳。于是,匈奴的人口開始大量增長了,這部分新增長的人口,日后將會成為匈奴人鼎盛時代的中流砥柱。

  仍然有大量的匈奴人涌入南俄草原,覆滅東哥特王國的那些不過是他們的先鋒。這批浩大而兇猛的移民流,不斷沖擊著鄰近的日耳曼人。驕傲的西哥特老王阿散那力克,終于離開了避居的德蘭錫爾伐尼亞山,走進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請求西阿多修斯大帝的庇佑。數年之后的一個日子,一大群來源不明的東哥特人出現在多瑙河畔,請求進入東羅馬的疆土,不過遭到了殺戮。而那批跟隨呼納蒙特臣服匈奴的東哥特人,也開始向西進入匈牙利平原,并與多瑙河畔的瑞維人發生過戰斗。

.

  當絕大部分的東哥特人來到喀爾巴阡山以西之時,多數的阿蘭人也開始西遷,進入巴諾里亞北部,和屬于日耳曼人的汪達爾人和瑞維人比鄰而居,也許是因為面對著共同的壓力,這三個語言、文化不同的種族,相處得非常親密。

  南俄草原,隨著哥特人和阿蘭人的離開,成為匈奴人獨自擁有的地方。他們成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占有這里的黃種人,之后的 1000多年里,這塊歐洲的草原一直為黃種人所保有。

  公元400年的秋天,匈奴人在喀爾巴阡山以東休整了25年之后,開始了新的西征。這一次他們的領袖是烏爾丁,這一次他們的目標終于是羅馬帝國了。不過,匈奴人和羅馬的第一次接觸還是彬彬有禮、一團和氣的。

  那一年,有一個叫蓋尼亞的東羅馬將官,在謀反失敗之后,逃過多瑙河下游,一頭扎進烏爾丁的領地。這塊今天屬于羅馬尼亞的領地,不知道什么時候為匈奴人所得。但是,可以確信的是,烏爾丁和這批匈奴人,對羅馬尚抱有一份尊重和友善,他們把這位叛賊的首級送到君士坦丁堡,獻給羅馬皇帝。

  接著,匈奴人還在羅馬對抗異族的戰爭中,給予了東羅馬帝國有力的支持。故事發生在公元 405年。此前,有一個雷大蓋斯的哥特首領遭到烏爾丁的襲擊,不得不帶著族人離開匈牙利東部,渡過多瑙河,侵入羅馬的巴諾尼亞省。然而這群入侵的逃亡者,仍逃避不了匈奴人的魔掌,不得不再次西遷。這一次,他們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帝國的腹心——意大利。在一個叫法哀蘇里的地方,他們遭遇西羅馬軍隊的襲擊,以及背后匈奴人的追殺,結果全軍覆沒。

  雷大蓋斯和其族人的逃亡,雖然完全失敗了,但他們卻給羅馬在西方的領土給予了間接而持久的打擊。他們曾經沖進了巴諾尼亞,烏爾丁帶領的匈奴人緊跟其后,曾經在巴諾尼亞和睦相處的三支部落——汪達爾人、瑞維人、阿蘭人,在匈奴、哥特的兩大民族威脅之下,再也無法在這里安枕。他們開始聯袂西進,終于在公元406年渡過萊茵河,進入法蘭克人盤踞的高盧(地盤相當于今天的法國)。四大民族的聚集導致萊茵河畔的大戰。傳說戰爭中有兩萬汪達爾人被殺,包括他們的王。幸好阿蘭人的援軍及時趕到,他們才能擺脫全軍覆沒的悲劇。最終,三族人沖破法蘭克人的防線,在此后的 3年里,盡情焚燒和掠奪高盧的城池,直到羅馬援軍的到來。公元 409年的時候,他們都已經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利比亞半島,最終在這里建立了國家。瑞維王國建在半島的西北部,而阿蘭人則建國于今天葡萄牙的疆域之上,與法蘭克人交戰、犧牲最多的汪達爾人則擁剩下的地方。

  當雷大蓋斯帶領的哥特人和瑞維人、汪達爾人、阿蘭人,在匈奴人的壓力之下不斷西遷的時候,高傲的西哥特人,在國主阿勒力克的統率下,也開始向西羅馬帝國進犯。阿勒力克首先向西羅馬皇帝荷諾洛斯訛詐大宗金錢,以供養他的軍隊。但是,這個荷諾洛斯是個無能而又死硬的人,他在拒絕阿勒力克的訛詐之后,放棄羅馬城的防衛,遁入帝國北部的首府——拉文那城。阿勒力克見來文的不行,決意使用武力。公元408年,他帶領西哥特人,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平原,目標直指帝國首都——羅馬城。

.

  在之后的 3年里,他們三次圍攻羅馬城,每次都獲得勝利。第一次的圍困,他們帶走大批的賠款;第二次的圍困,他們做了帝國的高級軍官,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擁立了一個皇帝。第三次的進攻,他們對羅馬城造成了永久的傷害。當然,信奉基督的哥特人,沒有破壞教堂,也沒有染教堂的財產,被焚毀的公共建筑甚至只有一所,不過教堂之外的財產全遭洗劫。更讓羅馬人痛心的是,羅馬作為一個不可侵犯的圣城,竟然被蠻族人攻破了,羅馬的威嚴與光榮,受到有史以來的最大打擊。

  阿勒力克在搶劫羅馬城之后,繼續南進,他幾乎蹂躪了意大利南部的每一寸領土。接著把目光投向“帝國的倉庫”——北非。不過,他的遠征計劃隨著他的去世而告終。繼任領袖的阿薩爾夫,為鞏哥特人在意大利已有的地位,開始尋求與羅馬的和解。他率領軍隊朝西北而行,占據了高盧(地盤相當于今天的法國)南部的大片土地,之后又娶了西羅馬皇帝荷諾洛斯的妹妹為妻。他和他的繼承者們,成為羅馬帝國名義上的總督。他們以羅馬代表的名義,越過比利牛斯山,奪取了汪達爾人占據的西班牙東北部。

  當西哥特人為擺脫匈奴人的流擾,進入羅馬帝國,并獲得高盧(地盤相當于今天的法國)南部的時候,另兩支日耳曼人——勃艮底人和法蘭克人,在多次被匈奴人擊敗后,也開始向西逃亡,他們越過萊茵河占據高盧北部。當眾多的蠻族在烏爾丁帶領的匈奴人驅趕之下向西奔逃、侵擾西羅馬帝國的時候,匈奴人自己對于西羅馬帝國并沒有太大的動作。他們只不過趕走了其他蠻族,成為巴諾尼亞的主人翁。至于搶劫掠奪的勾當,只是以東羅馬帝國為目標,而且似乎沒有造成多少直接的傷害。相反,匈奴人還在這些輕微的劫掠中,失去了他們的王。

  公元 408年,烏爾丁已成為在歐洲的所有匈奴部落的共主,被羅馬人稱為“多瑙河以北所有蠻族的首領”。烏爾丁為人異常驕傲自大,他曾經指著太陽,對前來求和的羅馬官員說:“凡日光所照臨的地方,只要我愿意,都能夠加以征服。”一次劫掠之后,正當他攜帶大量的戰利品、得意洋洋地回國之時,突然遭遇羅馬人的埋伏。許多舊部下都離棄了他,害得他差點埋骨在這里。不久之后,他的名字就在世上湮沒了。游牧民族似乎總依賴英雄,英雄的出現,將會帶來民族的榮光,而當英雄凋零之時,民族也隨之黯然了。

  烏爾丁的時代過去了,匈奴人的故事,似乎又沉寂下來了。

.

  十多年后,一個新的王朝漸漸浮出水面。人們喜歡把它叫做阿提拉王朝。但實際上新王朝的締造者是阿提拉的叔父——奧克塔兒和他的兄弟路阿??怂旱纳诫[晦不明。但我們可以確信,他曾經率部攻擊萊茵河濱的勃艮底人,并最后因此陣亡。

  奧克塔兒的繼承者,并非他的兒子,乃是他的兄弟路阿。路阿在位的時候,經常騷擾東羅馬帝國,并從那里得到許多的好處,先是每年 350磅的黃金。到了 432年的時候,匈奴王國的威權已經增長到驚人的地步,以至于它的王路阿敢于這樣宣布:凡是一切位于多瑙河以北的部落,都應該臣屬于他;要求羅馬人正式廢止和這些小部落訂立的一切協定,此后的協定都應該向匈奴朝廷去談判。在位的東羅馬皇帝西阿多修斯,是一個奇怪的領袖,某種程度上,他更像一個神學家,而不是帝國的守衛者。他對于匈奴人的嚴厲要求,除了和談之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但是當匈奴王路阿的宣言發布兩年之后,西阿多修斯的使者才到達匈奴的國境。此時老王路阿已經過世,繼承他的是兩個侄子:白里達和阿提拉。


  雙王與羅馬使者的和談,與其說在馬格斯城(今塞爾維亞境內),不如說是在馬背上。這次的和談是異常順利的。匈奴的雙王,在難民引渡和邊區協定方面取得進步之后,又得到了倍于路阿時代的年金。

  不久,白里達死了,阿提拉成了唯一的匈奴王。白里達究竟是不是被他的兄弟阿提拉害死的?這個問題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阿提拉時代到來了。此后不久,東西羅馬帝國的使者們,絡繹不絕地來到匈牙利平原,使盡各種非暴力的方法,以阻止匈奴的入侵,然而結果都是枉然。整個歐洲,再也沒有任何一件東西可以阻擋阿提拉的萬丈雄心。

  在敘述阿提拉的光輝業績之前,不得不對他個人加以介紹。因為,阿提拉是一個太過重要的人,可以說他掩蓋了整個匈奴帝國的光芒,或者說整個帝國被他照亮。傳說,他是阿提拉王朝開國三君之一蒙杜克的兒子,他的血統可能追溯到第一個北單于郅支。所以,理所當然,他是蒙古人種,即黃種人。他的容貌也可以證明這點:身軀不高,胸寬頭大,兩眼小而深邃,鼻子扁平,皮膚微黑。他走起路來顯得很高傲,目光四射。他酷愛戰爭,而且行為放任,在會場當中不怒自威,對于請求他庇護的人,則又顯得仁慈而優容。

  他的私生活非常簡單。他的宴會中有著各種山珍海味,但他自己還是粗茶淡飯。他的大臣們都用金銀的器皿,而他自己的食具卻是木制的。

  他喜歡飲酒,而且善于飲酒。

.

  他的妻子很多,但卻只有一位王后,他的子女很多,但最受寵愛的只有一位——爾內克。

  他是一個很迷信的人。相傳有一次,一位農夫偶然發現了一柄被塞西安歷代國王視為神圣的“戰神之劍”,然后把它獻給了阿提拉。阿提拉得到這柄寶劍后,更加不可一世,自認受命為全世界的統治者,借助戰神之劍,可以無往不勝。然而,他并不相信任何宗教。

  他是求賢若渴的君王,任用人才不拘一格。在他的王座之下,有各種民族的大臣,包括許多日耳曼人的附庸國王,以及許多希臘或者羅馬出生的人士。阿提拉的私人秘書名叫康士坦修斯,就是一個出生于意大利的羅馬公民。這個康士坦修斯有一個出名的兒子,后來成了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

  他常常在笑聲大作、萬眾喧騰的宴會上,面不改色,一直保持他沉靜不移的態度。

  他獨掌大權后的第一場大戰,發生在公元 447年。是年 1月,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色雷斯等省區發生強烈地震,持續了四月之久。阿提拉乘機進攻東羅馬。這是一場可怕的征戰。戰役中,被他毀滅的城市和要塞,數目在70個以上。有一支匈奴軍甚至遠征到希臘北部的溫泉關,另有一支則光顧過達達尼爾海峽。最終,東羅馬皇帝西阿多修斯為使阿提拉的軍隊離開東羅馬的領土,被迫與之簽訂了最屈辱的條約:東羅馬人每年須付給阿提拉黃金 2100磅作為俸祿,這一數字是路阿時代的 7倍。另外,還必須先付清黃金 6000磅以清還舊債。之后阿提拉故意派遣他的寵臣們,前去君士坦丁堡,名義上是引渡匈奴逃犯,實際上是為這些寵臣提供收受賄賂的機會。

  這場戰爭導致整個東羅馬帝國的財政狀況瀕臨崩潰,為了解決這一窘境,東羅馬皇帝不得不橫征暴斂,甚至將許多富戶的財產充公。即使如此,也難以滿足匈奴人貪婪的心。

  如果不是 450年西阿多修斯的崩逝和元老馬西安的繼位,也許東羅馬帝國會在匈奴人的盤剝之下轟然倒塌。當看到東羅馬帝國的財產已經搜刮殆盡,而新皇帝已經鞏固了帝國國防的時候,阿提拉開始將注意力轉向西羅馬帝國。

  阿提拉對西羅馬的遠征,也許是偶然的。他和西羅馬之間一直維持著一種良好的友誼。居中調處的是西羅馬宮廷的寵臣阿契斯。阿契斯是西羅馬最有勢力的政治領袖和軍事領袖。他在年少時曾作為人質留在匈奴,與阿提拉相交至深。在路阿執掌匈奴的時代里,阿契斯曾經兩次借得匈奴軍,用以平定西羅馬的內亂。后來阿提拉在位時,阿契斯又三借匈奴軍,用以征討西哥特人、勃艮底人等蠻族。但到了 450年的時候,阿契斯和阿提拉兩人的關系發生破裂,這同時意味著匈奴和西羅馬蜜月時期的終結。此時,所向披靡的阿提拉決心懲罰西羅馬人。正在這時,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幫助阿提拉找到了發動戰爭的理由。她的名字是荷諾麗亞——西羅馬皇帝瓦倫廷三世的妹妹。這位公主自幼便浪漫、熱情而富有野性。16歲的時候,她就與一位宮中的低級官員私通,因而被監視起來。不知為何,她竟然不顧阿提拉已有三千妃嬪的狀況,主動設法寄去一封滾燙的求愛信,并附加一枚指環作為信物。

.

  公元 450年,阿提拉以此為由索取荷諾麗亞公主,并要求以西羅馬帝國的一半作為嫁妝。遭拒之后,阿提拉便以此為由,訴諸戰爭,當阿提拉的大軍渡過萊茵河,一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直到奧爾良城下。奧爾良是當時高盧最重要的城市,一旦奪取它,就掌控了高盧的軍事中心。但這個時候,阿提拉昔日的好友、羅馬大將阿契斯率兵來援,同來助陣的還有西哥特人、勃艮底人、阿蘭人等蠻族軍隊。雙方在特羅哀和梅資間的加泰隆尼亞之野,展開一場大戰。

  朋友間的爭斗,往往沒有勝利可言,他們彼此熟悉,常常在對方進行下一步的行動之前,就預先做好準備,每一次的較量都是真正的較量,幾無意外可言。而阿契斯和阿提拉這對昔日的密友,各自麾下的軍隊都是由當世最強大的士兵組成:羅馬人和匈奴人。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傳說一日之內,戰死沙場的人超過 15萬人,其中包括西哥特王西阿多利克。這種慘烈的相互殘殺,帶來的不過是兩敗俱傷,沒有任何進展可言。也許算是羅馬人抵抗了阿提拉的進攻,不過進攻可以隨時進行。

  阿提拉帶著匈奴人退出了高盧,回歸到匈牙利。不過,兩年之后,他又卷土重來。這次,阿提拉不再去招惹蠻族密布的高盧,而把目標鎖定只有羅馬人守護的意大利。當阿提拉的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進攻阿奎利亞的時候,羅馬人只能孤軍奮戰了。這座古老的帝國城市,在許多世紀以來,都是意大利東北部的首府,它擁有堅固的城防、眾多自豪的居民,然而他們保家衛國的意志,依然抵擋不了阿提拉的野心,最終城市淪陷,建筑盡毀,居民遭受屠殺。幸而逃脫的羅馬人,在亞德里亞海邊創建了一座新的城市,這座城市后來取代了阿奎利亞的地位,成為意大利東北的首府。又過了若干年,在它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偉大的共和國——威尼斯。

  此刻,阿提拉的軍隊,沒有因為阿奎利亞的陷落而停止腳步,他們開往巴杜亞、伐羅那和米蘭,所有這些意大利北部的城市,都沒有逃過阿提拉的蹂躪。人們這樣形容他的殘暴:“凡是阿提拉的馬蹄踐踏過的地方,草也永不生長?!?

  他甚至想侵犯那座不再神圣的羅馬圣城——這個他當過人質、經歷過無數屈辱的地方,這個他曾經最親密的朋友和最強大的敵人所保衛、所居住的地方。但是天意弄人,他的軍隊開始陷入饑饉和瘟疫,而阿契斯也從君士坦丁堡借得大量援兵。

  這時阿提拉不得不心平氣和地接待羅馬的使節。這個過程如何已無法知道。后來的基督徒們都把這次和談的成功歸結為上帝的保佑和教皇利奧一世面對匈奴人時的凜然正氣。也許真的如此,誰知道呢!阿提拉最終帶著他的全部戰利品安然離去了。他臨走時還恐嚇教皇:假如羅馬不親手奉上他的“未婚妻”荷諾麗亞,羅馬將會再次陷入深重的災難。

.

  阿提拉和他的軍隊,退回到匈奴人的國都去了。

  他的國都建在匈牙利平原上,距離今天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不遠。在這里,阿提拉會集起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大臣們,通過他們對幾乎整個歐洲發號施令。其中,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和吉匹特人,受到阿提拉的重視,往往能夠與他共商國政。他們的人民在阿提拉的統治下保有大量自治權,免除納稅,不用加入匈奴軍隊除非他自愿,但是在名義上臣服于阿提拉,他們的生命和財產最終掌握在阿提拉的手里。萊茵河畔的阿萊曼尼人、勃艮底人以及法蘭克人,也都被迫承認阿提拉的霸權。修令琴人和撒克遜人也被迫加入匈奴人的軍隊,為阿提拉服役。南俄草原上的匈奴人,人數也許比阿提拉手下的要多很多,但是他們也承認阿提拉無可爭議的霸權。就連南俄草原以北森林中居住的斯拉夫人和芬人,也屈服于阿提拉的強權。

  此刻,阿提拉的事業達到頂峰,帝國東起咸海,西至大西洋東岸,北到波羅的海,南抵多瑙河,地域之大,種族之多,超過之前的任何一個帝國。

  公元 453年,羅馬圍困戰之后的第二年,阿提拉又娶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她是一個日耳曼人,名字喚作伊笛可。新婚第二天,侍者見到新房久無動靜,便破門而入,才發現阿提拉已倒在血泊里,他的新婚妻子正在一旁哭泣。這個自詡“上帝之鞭”的匈奴人,蒙受上帝的召見,升天了。

  當他的侍從和戰士發現他的死訊后,都剪下自己的一撮頭發,并用利劍劃破臉頰,來哀悼他的辭世。然而匈奴人沒有哭泣,他們相信“最偉大的戰士是不應以女性的哀號和淚水,而是以戰士的鮮血來哀悼的?!痹诎⑻崂脑岫Y上,匈奴人的騎士們排著隊,圍繞著存放阿提拉遺體的大型絲綢天幕不停地轉圈,向他們最偉大的領袖唱著喪歌。葬禮完結后,他們便依照傳統,在阿提拉的墳墓前狂歌痛飲。

  阿拉堤死后,他的經歷被演化作不同的傳奇。拉丁人、日耳曼人、冰島人、匈牙利人,都把他放進本民族的傳說里,加以贊頌和歌唱。

  他一生占有過無數女人,也生下無數的兒子。這些兒子們個個野心勃勃,都想成為匈奴人乃至歐洲的王。帝國在他們的爭斗之下,轟然倒塌了。那些心懷不滿的日耳曼人,也因阿提拉的逝世,得以釋放他們自己的野心,阿提拉曾經最寵愛的吉匹特人和東哥特人,率先起來反抗匈奴的統治。

  公元454年,分崩離析的匈奴帝國,和日耳曼人的叛軍,在匈牙利平原的內德爾河畔發生激戰,結果匈奴人損兵數千,包括阿提拉的長子。

  此后,匈奴人的威力便永遠地消分了,他們被迫離開匈牙利平原,回到喀爾巴阡山以東,回到南俄羅斯草原,回到他們的同族當中。當然,也有一部分匈奴人,無法忘記阿提拉時代的榮光,他們分散成小隊,在匈牙利平原上徘徊。一部分跟著阿提拉最鐘愛的幼子爾內克,占據著多瑙河口以南的地方。另外兩個王子恩內澤爾和烏爾清達爾占領著東羅馬的德西亞省。他們在東羅馬的眼里,已經沒有多少危險性。東羅馬朝廷諒解了他們,并允許他們以“同盟者”的資格,定居在過去數十年飽受戰亂、人丁稀少的地方。

.

  阿提拉死后八年,他的一個兒子鄧昔力克,為了恢復父親的榮光,開始向西進行冒險的征伐。他率領隊伍沿多瑙河前進,目標鎖定巴諾尼亞的東哥特人。雙方相持數年之久 ,直到 468年他們才渡過多瑙河南下,開始進犯東羅馬帝國。不過這一次他們失敗了。阿提拉這位頗具雄心的兒子和匈奴帝國復興最后的希望,一起埋葬在這里。

  就在鄧昔力克西征的數年里,那些原居頓河和伏爾加河以東的匈奴人,迫于柔然人和西伯利亞人的巨大壓力開始向西遷移。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他們飄蕩在俄羅斯南部的大草原上,被稱為保加利亞匈奴人。他們以頓河為界,分為兩支:東岸的叫烏屈列格爾人,西岸的則稱為庫屈列格爾人。頓河西岸的這批保加利亞匈奴人,也和較早的匈奴人那樣,不停地進犯匈牙利平原,但今非昔比,居住在該地的哥特人和其他日耳曼人已不再害怕匈奴人。他們一次又一次擊敗了這批新的移民。于是這批保加利亞匈奴人越過多瑙河,掠奪東羅馬的色雷斯和馬其頓。公元 558年,一支保加利亞匈奴軍,由柴白爾甘統率,一路上勢如破竹,再度進發到君士坦丁堡,逼得東羅馬著名的查士丁尼皇帝也無計可施。最后一位退休的老將利用多年征戰的經驗擊退勇猛的柴白爾甘。之后,查士丁尼皇帝運用巧妙的外交和大額的賄賂,誘使分居頓河兩岸的保加利亞匈奴人互相殘殺。一場大戰之后,他們兩敗俱傷。此時,被突厥人奪取家園的柔然人,向西渡過伏爾加河,一一擊滅保加利亞匈奴人的國家。

  自此,歐洲舊有的匈奴王國,基本上都結束了。

  對歐洲歷史的影響

  公元 374年,巴蘭勃帶領第一支匈奴人出現在歐洲的舞臺上,那一年,他們滅亡了阿蘭國。公元 454年,阿提拉帝國的領袖,偉大的魔鬼阿提拉突然死在新婚的妻子身旁,那一年,帝國崩潰。如果巴蘭勃對阿蘭國的占有算是匈奴帝國的開端的話,那么到阿提拉死亡的那年,不過短短 80年。八十年,對于一個人來說,也許是漫長的,但是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它是極為短暫的。然而,在如此短暫的歲月里,匈奴人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大帝國,幾乎所有歐洲的蠻族人,都臣服于他們的旗下,這中間包括至今尚很狂傲的日耳曼人。

  不過,這個帝國存在的時間太短,以至于它還沒有凝聚成形。它雖然建都在匈牙利平原上,但是,這些都城的建筑,似乎太過樸素,幾乎全是木制的建筑,也許這是東方基因的遺傳,漢人也喜歡用木頭來建筑宮殿。這些木制的城池和宮殿之外,不過是些木制的圍墻和柵欄,沒有堅固的、用石頭砌成的防護,好像他們只是暫時居住在這里,等到他們占據君士坦丁堡或者羅馬的時候,他們再離開這里,隨手可把它付之一炬。然而,他們沒能做到。阿提拉和他的先輩們,曾經多次逼近東西羅馬的都城,然而他們都未能真正進入。他們所定都的地方,不過是一個偏僻的地域,似乎不足以充當歐洲的中心。所以,盡管在這里,阿提拉曾經使得多瑙河北的各個蠻族在這里俯首聽命,讓東西羅馬的使臣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里,帶來數不盡的黃金以及放棄征伐的請求。但是,這一切,都如同夢一般,隨著阿提拉的逝世,迅速地破滅了。

.

  阿提拉確實是個偉大的人物,否則驕傲的日耳曼人、拉丁人、匈牙利人、冰島人,不會對他久久不能忘懷,甚至把他寫進史詩里,永久地傳唱下去,至今尚有人在為能擁有他的血統,而爭論不休,還有些敬業的學者們,嘗試著把查理大帝和阿提拉扯上關系。

  然而,阿提拉掩蓋了匈奴帝國的光芒。不錯,作為一個征服者,他是極為強大、甚至偉大的。沒有一支軍隊可以戰勝他,即使是他的兒時密友阿契斯,沒有一次戰爭之后,他嘗到失敗,他總是帶著戰利品滿載而歸。他不是一味求金的莽夫,他對當時最為發達的文明——羅馬文明,耳熟能詳,并運用這些知識,一次次擊潰羅馬人的心理防線。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他沒有什么劃時代的建樹,除了他的帝國疆域本身。

  如果要細細考察匈奴帝國在歐洲歷史上帶來的影響,首先想到的是,匈奴帝國軍隊到過歐洲很多地方,在每一個經過的地方,都寸草不生,難以修復。接著是匈奴人一次又一次地驅趕已然安居的蠻族人,阿蘭人、哥特人、瑞維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勃艮底人,甚至是盎格魯人、撒克遜人,都被迫離鄉背井,在歐洲大陸上四處流竄。多瑙河、萊茵河、南俄草原、匈牙利平原、高加索山、阿爾卑斯山、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到處燃起熊熊的戰火。歐洲大陸,從希臘時代以來,似乎從來沒有如此的熱鬧,羅馬圣城陷落了,阿奎利亞毀滅了,君士坦丁堡一次次陷入危機,所有的歐洲人都朝不保夕,不能再享受羅馬治下的和平。

  這也許才是匈奴帝國真正帶來的東西。然而這一切,不始于阿提拉,而開始于巴蘭勃率領的第一支匈奴遠征軍,也不終于阿提拉,因為阿提拉死后,這些流血紛爭,還延續了幾百年,甚至說延續到現在,至于集大成,更談不上,在他的治下,各蠻族之間似乎開始變得安靜了,和平了,紛爭的哥特人也慢慢團結起來了。阿提拉不過是一個最響亮的名字,他是那個時代的偶像,那個時代的明星,他是破壞時代、蠻族入侵時代的代名詞。

  歐洲的歷史從此被徹底改變了,若干年后,由匈奴人開啟的入侵狂潮塵埃落定。如果這個時候,一個公元 1世紀的羅馬人來到歐洲,他會驚奇地發現這一古老帝國的許多地區,竟然被日耳曼人所占據,他們采用了嶄新而奇特的生活方式。他將會發現,許多地區的居民不再使用拉丁語,而代之以日耳曼語和諾曼語,古羅馬人的寬外袍上裝和褲子被代替,古羅馬諸神也走下神壇,到處都變成上帝的信徒,而羅馬帝國本身,也被無數的新型國家所代替。

  甚至有人把近代歐洲之所以領先于亞洲,也歸結為匈奴人所帶來的一系列入侵。匈奴人入侵之前,整個歐洲基本上處在羅馬帝國的光芒之下,自希臘以來的古典文明正牢牢抓住每一個歐洲人的心,即使那些邊境的蠻族,也服膺在這一文明的光輝之下。這個文明的基礎是亞平寧半島、意大利平原上的自耕農,他們以辛勤的勞動,支撐著這個偉大帝國的運轉。然而,來自蒙古高原的匈奴人,擊碎了希臘羅馬古典文明的載體——羅馬帝國。蠻族不斷融入羅馬帝國成為公民。這些以日耳曼人為主體的蠻族,在匈奴入侵之后的數年之間,看到了大羅馬帝國的沒落,他們開始以廣大的人口取代羅馬帝國許多地區的羅馬公民,并在那里取代帝國的文明,他們說自己的語言,帶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奉自己的宗教。而羅馬人在這些洪流之中,因為人口不多的原因,聲音顯得越來越微弱。而最終一天,他們竟然淹沒在蠻族人當中了。這些蠻族人不再信奉一個權威,他們建立起形形色色的國家,這些國家互相競爭,農業、商業、工業競相發展,給歐洲注入了持續不斷的活力。而在這個時候,亞洲,特別是居于東方的強盛一時的中國,尚處于舉世一統的局面下,農業立國、儒家治國的理念依然持續,直到歐洲人的炮火到來之時。

  其實,歷史不好評說,匈奴人曾經在亞洲和歐洲都帶來入侵的狂潮,在中國,它叫做“五胡亂中華”,在羅馬,它叫做“蠻族入侵”,之后,中華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都先后崩潰了,中國人和羅馬人都失去他們曾經一枝獨秀的地位,慢慢走入到與各入侵民族相當甚至更低的地位上去了。但是,在紛亂過后,華夏子孫憑借他們眾多的人口和強大的文明,再次征服了這些入侵的胡人,復興了帝國和它承載的儒家文明,并且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大唐盛世。然而,羅馬人由于他們人數不多,竟然淹沒在蠻族的海洋里,一蹶不振。結果就是,中華文明延續下來了,成為唯一存在的古國文明。羅馬的光輝則一去不返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這種徹底毀滅后的更生,使得羅馬之后的歐洲,最終領先于中國,直到現在。

  匈奴人所帶來的歷史轉折,究竟如何評述,恐怕還要看日后歐洲與中國的表現了。因為中華文明還在繼續。

.

.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匈奴帝國滅亡真相:對西羅馬的戰爭耗盡元氣(2)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是如何衰亡的?
匈奴人的西遷和匈奴帝國的歐洲戰記
大陸藏寶圖卷 - 科學探索 - 華聲論壇
為什么被漢朝擊敗的匈奴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
秦直道:一條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的軍事通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东丽区| 化德县| 五寨县| 黄冈市| 麻栗坡县| 五台县| 彭阳县| 宁化县| 天津市| 唐山市| 海安县| 杨浦区| 南木林县| 郯城县| 兴国县| 三门县| 三台县| 郯城县| 洛浦县| 台北市| 浦县| 敖汉旗| 永安市| 六盘水市| 南涧| 炉霍县| 高密市| 宝清县| 贵州省| 汉沽区| 卢龙县| 沂源县| 镇江市| 阜城县| 庐江县| 宝鸡市| 桐庐县| 延寿县| 三原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