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看來,脾胃和肺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水液代謝方面脾主運化,為水液升降出人的樞紐,肺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脾肺共同作用,維持著水液代謝的平衡。水液經過脾胃的吸收運化,再由脾上輸于肺,肺再通過宣發將津液輸布于全身,多余的水液再通過肺的肅降和脾的傳輸,向下到達腎和膀朧排出體外,有升必有降,有人必有出,這樣有序的周而復始,人體才能維持動態平衡,保持健康。
第二,氣生成的方面脾主運化,可以運化飲食,產生水谷精微之氣,是產生氣的基礎;肺主氣,司呼吸,可以吸入清氣。所以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之說。如水谷精微之氣與清氣可以生成宗氣并積于胸中,宗氣走息道助肺呼吸,貫心脈助心行血。五行中脾屬土,肺屬金,土能生金,所以脾與肺之間是母子的關系。《薛生白醫案》中有:“脾為元氣之本,賴谷氣以生.肺為氣化之源,而寄養于脾也。”的論述。
脾肺的關系在治療肺癌的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在上邊已經提到了痰濕疲滯是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痰由肺出只是外在表現,痰作為水液的一種存在形式,在脾與肺的在水液代謝方面的關系中可以發現痰是由脾而生的,上傳到肺,故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由于脾氣虛衰,水濕不運,濕濁內生,化痰成飲,而痰飲就會上傳至肺,并聚集于肺,這樣痰濕淤滯就產生了。
脾氣虛衰,運化失司,水谷精微化源不足,導致肺氣不足,這就是所謂的土不能生金。痰濕淤滯這是邪盛,肺氣虛衰這是正虛,邪盛正虛疾病乃至。由此可見肺癌的發生中肺不是病源,又由于“肺為嬌臟”不容異物,不容易直接用藥,所以我主張治肺癌當先治脾,正所謂釜底抽薪,在臨床中的效果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