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郁化火之吐酸治療方
【方名】火郁越菊丸。
【處方組成】蒼術15克 香附15克 川芎15克 青黛8克 梔子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行氣解郁,清熱制酸。
【主治】氣郁化火之吐酸。
【方解】蒼術、香附、川芎用解諸郁,尤解氣郁;青黛、梔子,清熱瀉火。
濕熱吐酸治療方
【方名】茱連丸。
【處方組成】吳茱萸15克 黃連15克 黃芩15克 蒼術15克 陳皮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疏肝清熱,除濕和胃,制酸。
【主治】濕熱吐酸。
【方解】方中蒼術燥濕,濕除不生熱;陳皮行氣,氣行不生郁;黃芩、黃連清熱瀉肝火,熱去不吐酸;吳茱萸疏肝,溫中降逆,辛熱也制黃芩、黃連之苦寒。
宿食不化,吞酸呃臭治療方
【方名】曲麥平胃散。
【處方組成】蒼術12克 厚樸9克 陳橘皮6克 炙甘草3克 神曲15克 麥芽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燥濕消食制酸。
【主治】宿食不化,吞酸呃臭。
【方解】《醫方考》:“食經宿而不化,有熱則令人吞酸,無熱則但呃臭而已。”
胃病胃酸過多治療方
【方名】烏楞湯。
【處方組成】烏賊骨30克 煅瓦楞子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散結消痰,制酸止血。
【主治】胃病胃酸過多者,不論寒熱皆可用。
【方解】二藥均含大量的碳酸鈣,為堿性藥物。故能中和胃酸,有較強的制酸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