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茯苓

 

【別名】茯苓個、茯苓皮、茯苓塊、赤茯苓、白茯苓

茯苓概述

茯苓,俗稱云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紅色。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

茯苓的作用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適量服食可作為春夏潮濕季節的調養佳品

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

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以及鎮靜、降血糖等的作用。

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胞壞死,抗菌等功效[1]

茯苓的食用方法

每次10克左右。

適應人群

茯苓適宜于一般人群。尤宜于水濕內困,水腫,尿少,眩暈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爛,心神不安,失眠、多夢者。

食用注意

腎虛多尿、虛寒滑精、氣虛下陷、津傷口干者慎服。忌米醋。

現代研究

茯苓中的主要成分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對消化道潰瘍有預防效果;對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有抗腫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對免疫功能進行調節;能使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加速回升;并有鎮靜的作用。

 

 

別名:茯菟、茯靈、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絳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

功能:利水藥;滲濕利尿藥。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腫。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紅色部分,功能滲利濕熱。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稱茯苓,切成小方塊,功能滲濕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寧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濕。

6.云苓皮:是去濕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或入丸散。寧心安神用朱砂拌。

生態環境:生于松樹根上。

朱茯苓:取茯苓塊以清水噴淋,稍悶潤,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反復翻動,使其外表粘滿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塊100斤,用朱砂粉30兩)

編輯本段用藥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1.《本草經集注》:馬藺為之使。惡白斂。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 

2.《藥性論》:忌米

3.《醫學啟源》: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損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損元氣,夭人壽。 

4.《本草經疏》: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5.《得配本草》:氣虛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屬于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2.用于脾虛泄瀉,帶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又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3.用于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癥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5.抗癌。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濕盛、痰飲內停、濕熱壅結者。[3]?

1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25%茯苓醇浸劑給正常兔腹腔注射0.5g/Kg,出現利尿作用。用切除腎上腺的大鼠實驗證明,利尿作用與影響腎小管Na+的吸收有關。

有報告指出,茯苓水制浸膏及醇浸液給家兔、大鼠、小鼠等灌胃后,幾乎不顯示利尿作用,在輸尿管瘺犬慢性實驗靜脈注射煎劑時,也無利尿作用。但也有報告認為,用清醒家兔慢性實驗證明茯苓確有利尿作用,以灰分對照證明,其利尿不是由于鉀鹽,而是鉀鹽以外的其他成分的作用。茯苓的熱水提取物及水溶性多糖組分對正常家兔作用不顯著,若茯苓配伍以生姜、甘草則從投藥后1小時尿量平穩增加,其后作用持續。臨床將茯苓與白術、生姜等配伍用于慢性腎炎等癥狀者,投藥1小時后尿量有相當程度的增加。提示在利水作用方面,復方比單味藥能產生持續作用。

茯苓利尿作用的原理尚未闡明。有人用茯苓灰分與25%茯苓醇浸液進行對照,結果后者顯示利尿效果,而前者則無作用,說明茯苓含有特殊的利尿成分。用切除腎上腺的大白鼠實驗,注射去氧皮質酮合并應用30%茯苓煎劑比單用去氧皮質酮者尿量增多,尿鈉、尿鉀排除量亦增加,從而認為茯苓不具有抗去氧皮質酮作用,而與影響腎小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有關。

2鎮靜作用

茯苓煎劑小鼠腹腔注射,能明顯降低其自發活動,并能對抗咖啡因所致小鼠過度興奮;對戊巴比妥鈉的麻醉作用有明顯的協同作用。茯苓可增強硫噴妥鈉對小鼠中樞抑制作用,麻醉時間顯著延長。

煎劑特別是茯神注射液,對動物有鎮靜作用。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在土撥鼠、蟾蜍和食用蛙離體心臟的灌流實驗中,茯苓的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醚提取物均能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增快。

茯苓水制浸膏及乙醇浸膏對家兔有降血糖作用。茯苓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對離體蛙心均有增強收縮、加快心率作用。

4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茯苓對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使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茯苓浸劑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使平滑肌收縮幅度降低,張力下降,對大鼠幽門結扎所致潰瘍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離酸含量。

5抗腫瘤、抗癌作用 

茯苓聚糖本身無抗腫瘤作用。茯苓多糖(即茯苓次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對小鼠肉瘤S180 實體型及腹水轉實體型、子宮頸癌S14實體型及腹水轉實體型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茯苓多糖腹腔給藥10mg/kg以上,能抑制小鼠S180 實體瘤生長,但與抗腫瘤藥5-氟脲嘧啶環磷酰胺等聯合應用未見明顯協同作用,對體外S180 細胞無直接殺傷作用。羧甲基茯苓多糖對小鼠移植腫瘤U14 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艾氏腹水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試驗表明,羧甲基茯苓多糖對艾氏腹水癌細胞的DNA 合成有抑制作用。茯苓素對小鼠白細胞L1210 細胞的DNA 合成有明顯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加強。茯苓素對抗癌藥有增效作用,與絲裂霉素合用的抑瘤(小鼠肉瘤S180)率為48%(絲裂霉素單用為35%);與更生霉素合用的抑瘤率為38.9%(更生霉素單用為19.6%);與環磷酰胺合用抑瘤率為69.0%(環磷酰胺單用為32.3%);與5-氟脲嘧啶合用的抑瘤率為59.1% 5-氟脲嘧啶單用為38.6%)。對小鼠白血病L1210,單獨使用環磷酰胺的生命延長率為70%,茯苓素與環磷酰胺合用為168.1%

關于茯苓抗腫瘤的作用機制,有實驗證明, 羧甲基茯苓多糖抗腫瘤作用與胸腺有關。亦有報告指出,茯苓多糖激活局部補體,使腫瘤臨近區域被激活的補體通過影響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或其他細胞及體液因子,從而協同殺傷腫瘤細胞。羧甲基茯苓多糖對艾氏腹水癌細胞的抑制作用是通過抑制DNA 合成而實現的。

抗癌作用:茯苓次聚糖對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達96.88%。自人工深層培養獲得的茯苓菌絲體中,可提取到茯苓多糖F1H11,具明顯抗腫瘤活性。

6、其他作用 

茯苓煎劑內服,可使玫瑰花結形成率及植物血凝素誘發淋巴細胞轉化率顯著上升。茯苓多糖具有抗胸腺萎縮及抗脾臟增大和抑瘤生長的功能,茯苓多糖灌胃能增強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加ANAE 陽性淋巴細胞數,還能使小鼠脾臟抗體分泌細胞數明顯增多。茯苓多糖亦能使環磷酰胺所引起的大白鼠白細胞減少加速回升。羧甲基茯苓多糖還有免疫調節、保肝降酶、間接抗病毒、誘生和促誘生干擾素、減輕放射副反應,誘生和促誘生白細胞調節素等多種生理活性,無不良毒副作用。

體外實驗表明,茯苓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能殺死鉤端螺旋體,而水煎劑則無效。

免疫增強作用:茯苓聚糖對正常及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能增強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編輯本段藥用配伍

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

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

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術等配伍。

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

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茯苓配伍車前子:兩藥均有利水作用.但茯苓健脾滲濕;車前子利尿通淋.二者伍用 則利水通淋作用加強用于治療濕濁內停、偏滲大腸所引起的瀉下如水、量多、但尿量減少者.

茯苓配伍酸棗仁:茯苓補益心脾而安心神;酸棗仁養肝血而安心神.二者合用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之心悸、失眠健忘、食少納呆等癥.

茯苓配伍澤瀉:二者均為甘淡之品能導水下行通利膀胱.但茯苓性平偏于健脾滲濕;澤瀉性寒善瀉腎及膀胱之熱 以除下焦濕熱.二藥合用利水滲濕之功尤著且能勝熱用于治療水濕停滯下焦之水腫、小便不利、泄瀉等證屬偏熱者.

編輯本段常用選方

1、治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傷寒論》五苓散)

2、治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藥(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儒門事親》)

3、治水腫:白水()10克,茯苓15克,郁李仁()7.5克。加生姜汁煎。(《不知醫必要》茯苓湯)

4、治皮水,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150克,黃耆150克,桂枝150克,茯苓300克,甘草10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

5、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200克,桂枝,白術各150克,甘草100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6、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250克,茯苓150(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7、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50克,南木香25(紙裹炮)。上二味,為細末,煎紫蘇木瓜湯調下二錢匕。(《百選方》)

8、治濕瀉:白術50克,茯苓(去皮)35克。上細切,水煎50克,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湯)

9、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250克,澤瀉200克,甘草100克,桂枝100克,白術150克,生姜200克。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金匱要略》茯苓澤瀉湯)

10、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余瀝常流,小便白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漏、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用豬苓一分,同于瓷器內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豬苓)。上以茯苓為末,熔黃蠟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細嚼,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為度。(《局方》威喜丸)

11、治心虛夢泄,或白濁:白茯苓末10克。米湯調下,日二服。(《仁齋直指方》)

12、治心汗,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用心,宜養心血:以艾湯調茯苓末服之。(《證治要訣》)

13、治頭風虛眩,暖腰膝,主五勞七傷:茯苓粉同曲米釀酒飲。(《綱目》茯苓酒)

14、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滿七日。(《補缺肘后方》) 

15、治下虛消渴,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證:白茯苓500克,黃連500克。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德生堂經驗方》)[4]?

16.清肺化痰丸:成份:膽南星(砂炒)30g,苦杏仁60g法半夏(砂炒)60g枳殼()60g黃芩(酒炙)60g川貝30g麻黃()30g桔梗60g,白蘇子30g瓜蔞60g陳皮60g,萊菔子()30g款冬花()30g茯苓60g甘草30g。功效:降氣化痰,止咳平喘。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5]?

編輯本段傳說

從前有一個富戶,家里只有一個女兒。后來雇了個做工的,這個人很勤快,富戶的女兒喜歡上了他,但是富戶很生氣,把他攆走了。

打工的走了以后,富戶把女兒也關了起來,不讓他們見面。過了半年的光景,這女的得了麻瘋病,家里人怕傳染,就把她送到山里去了,那做工的知道了,也住到山里,給她買東西做飯伺侯她。大麻瘋病人渾身都不象樣子了,他也不嫌。

后來他也傳染上了,怎么辦呢?這年冬天他們正出來曬太陽,看到山底下有兩個小兔拔轱轆。男的就下去,想逮住小兔拿來吃,可是一到山下兔子就沒了,天天如此,最后,他想了個法兒才把小兔逮住了。他們扒了兔皮飩了一大鍋,連肉帶湯全吃了。吃了以后他們就象癱了一樣,出了一身冷汗,全身的爛皮都脫下去了。他倆的病竟然一下子都好了!他們很奇怪,于是找了個名醫來看看到底吃的是些什么東西。醫生看后,發現原來是一種生長了千年成了精的草藥,這種草藥名叫茯苓,因為它有驅風除濕的功效,所以后人常用治療水腫,皮膚病等疾患。

編輯本段民間驗方

治胃癌。茯苓、龍葵、半枝蓮各15克,紅參、白術、黃芪各9克,訶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能使面浮足腫、腹脹便溏等癥狀逐漸改善,飲食好轉。

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蘇梗、橄欖各18克,枳殼15克,橘紅、生姜各9克,硼砂3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劑,繼續服用,能使癥門面減輕,進食順利,X線復查癌灶明顯縮小。

治肝癌茯苓、龍葵各45克,白英、半枝蓮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參6克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覺癥狀逐漸消失,肝縮小到正常范圍。同位素掃描放射區顯影分布均勻。

治白血病茯苓、喜樹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馬鞭草、葵樹子各9克水煎服。能使癥狀獲完全或部分緩解,延長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治潰瘍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黃礬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調敷患處,同時內服銀花、連翹各50克的水煎液(《抗癌植物及其驗方》)

治水濕痰飲:治水濕潴留茯苓30克,白術15克,豬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檳榔、蘇梗、澤瀉、桑白皮、陳皮各9克,人參、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

治脾虛不化。茯苓、黨參、白術各60克,神曲、麥芽、山楂、山藥、砂仁、陳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黃連、甘草各22克,共研細末,水泛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溫開水送。

治心神失養。茯苓9克,酸棗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水煎服,為酸棗仁湯。亦宜于虛煩不眠、心悸眩暈等癥。

編輯本段食療保健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膽堿、麥角甾醇、多種酶和鉀鹽。

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還用作茯苓餅、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國家將茯苓作為海軍常用藥物及滋補品的原料。在溫度較大的地區和場所,茯苓可作為重要的食療品種,經常食用可健脾去濕,助消化,壯體質。

1、開胃湯:茯苓15克,淮山藥12克,谷麥芽各30克,鮮、干鴨胗各1個,煮湯飲服。治小兒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陳皮5克,粳米適量,煮粥食。治小兒脾虛泄瀉,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餅: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適量,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蒸熟。適合小兒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陳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陳皮5克,水煎,飲服時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嘔吐。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個,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攪勻,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調味食。 

本方用茯苓補脾利濕,栗子補脾止瀉,大棗益脾胃。用于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

6、茯苓麥冬粥:茯苓、麥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二藥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寧心安神,麥冬養陰清心,粟米除煩熱。用于心陰不足,心胸煩熱,驚悸失眠,口干舌燥。

7、茯苓餅:茯苓200克,人參10克,面粉800克。二藥分別研為細末,加食鹽少許,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團,做成約重100克的餅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個。

源于《重訂瑞竹堂經驗方》(原方稱,實為點心)。本方用茯苓、人參補氣益脾,以人參延緩衰老。用于補虛,抗衰延年。

8、茯苓酒:茯苓60克、大棗20枚、當歸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將上藥切碎裝瓦壇內,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搖一次,每日飲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氣血虛弱、陰陽兩虧所出現的腰酸、腿軟、體倦乏力、遺精陽痿、須發早白、心悸失眠、食欲減退等均宜服用。

9、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將白茯苓研為細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濾去水,再漂再曬,反復3次,再為細末,拌白蜜和勻,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開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癥以及預防癌腫均有稗益。[6]?

編輯本段文獻論述

1.《本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2.《別錄》: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

3.《藥性論》: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兒驚癇,心腹脹滿,婦人熱淋。

4.《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安胎,暖腰膝,開心益智,止健忘。

5.《傷寒明理論》:滲水緩脾。

6.《醫學啟源》:除濕,利腰臍間血,和中益氣為主。治溺黃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訣》云,止瀉,除虛熱,開腠理,生津液。 

7.王好古:瀉膀胱,益脾胃。治腎積奔豚。

8.《藥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頭眩煩躁。 

9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補,赤色者利。

10.《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11.《用藥心法》: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圣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 

12.《湯液本草》:茯苓,伐腎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酒浸與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13.《本草衍義補遺》: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藥也,若陰虛者,恐未為宜。 

14.《綱目》:茯苓,《本草》又言利小便,伐腎邪,至東垣、王海藏乃言小便多者能止,澀者能通,同朱砂能秘真元。而朱丹溪又言陰虛者不宜用,義似相反,何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胺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素問》云,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觀此,則知淡滲之藥,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異。《素問》云,肺氣盛則便數而欠,虛則欠咳小便遺數,心虛則少氣遺溺,下焦虛則遺溺,胞移熱于膀胱則遺溺,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厥陰病則遺溺閉癃。所謂肺氣盛者,實熱也,其人必氣壯脈強,宜用茯苓甘淡以滲其熱,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夫肺虛、心虛、胞熱、厥陰病者,皆虛熱也,其人必上熱下寒,脈虛而弱,法當用升陽之藥,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約,下焦虛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脫陽之癥,其人必肢冷脈遲,法當用溫熱之藥,峻補其下,交濟坎離,二證皆非茯苓輩淡滲之藥所可治,故曰陰虛者不宜用也。""陶弘景始言茯苓赤瀉、白補,李杲復分赤入丙丁,白入壬癸,此其發前入之秘者;時珍則謂茯苓、茯神,只當云赤入血分,白入氣分,各從其類,如牡丹、芍藥之義,不當以丙丁、壬癸分也,若以丙丁,壬癸分,則白茯神不能治心病,赤茯苓不能入膀胱矣。張元素不分赤白之說,于理欠通。

15.《本草經疏》:茯苓,其味甘平,性則無毒,入手足少陰,手大陽,足太陰、陽明經,陽中之陰也。胸脅逆氣,邪在手少陰也;憂恚驚邪,皆心氣不足也;恐悸者,腎志不足也;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亦手少陰受邪也。甘能補中,淡而利竅,補中則心脾實,利竅則邪熱解,心脾實則憂恚驚邪自止,邪熱解則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自除,中焦受濕熱,則口發渴,濕在脾,脾氣弱則好睡,大腹者,脾土虛不能利水,故腹脹大也。淋瀝者,脾受濕邪,則水道不利也。膈中痰水水腫,皆緣脾虛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中焦不治,故見斯病,利水實脾,則其證自退矣。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濕,解熱散結之功也。白者入氣分,赤者入血分,補心益脾,白優于赤,通利小腸,專除濕熱,赤亦勝白。

16.《本草正》:茯苓,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祛驚癇,厚腸藏,治痰之本,助藥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但補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損目,久弱極不相宜。若以人乳拌曬,乳粉既多,補陰亦妙。 

17.《品化義》:白茯苓,味獨甘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甘淡屬土,用補脾陰,土旺生金,兼益肺氣。主治脾胃不和,泄瀉腹脹,胸脅逆氣,憂思煩滿,胎氣少安,魂魄驚跳,膈間痰氣。蓋甘補則脾臟受益,中氣既和,則津液自生,口焦舌于煩渴亦解。又治下部濕熱,淋瀝水腫。便溺黃赤,腰臍不利,停蓄邪水。蓋淡滲則膀胱得養,腎氣既旺,則腰臍間血自利,津道流行,益肺于上源,補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氣從上順下,通調水道,以輸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澀而能利。

18.《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則佐參術以滲脾家之濕,入六味,則使澤瀉以行腎邪之余,最為利水除濕要藥。書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謂也。……且水既去,則小便自開,安有癃閉之慮乎,水去則內濕已消,安有小便多見之謂乎。故水去則胸膈自寬而結痛煩滿不作,水去則津液自生而口苦舌干悉去。 

19.《本經疏證》:夫氣以潤而行,水以氣而運,水停即氣阻,氣阻則水淤。茯苓者,純以氣為用,故其治咸以水為事,觀于仲景書,其顯然可識者,如隨氣之阻而宣水(茯苓甘草湯);隨水之淤而化氣(五苓散);氣以水而逆,則冠以導水而下氣隨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水以氣而涌,則首以下氣而導水為佐(桂枝五味甘草及諸加減湯);水與氣并壅于上,則從旁泄而慮傷無過(茯苓杏仁甘草湯、茯苓戎鹽湯、茯苓澤瀉湯);氣與水偕溢于外,則從內挽而防脫其陽(防己茯苓湯);氣外耗則水內迫,故為君于啟陽之劑(茯苓四逆湯);氣下阻則水中停,故見功于妊娠之疴(桂枝茯苓丸、葵子茯苓散)。凡此皆起陰以從陽,布陽以化陰,使請者條鬯,濁者自然退聽,或從下行,或從外達,是用茯苓之旨,在補不在泄,茯苓之用,在泄不在補矣也。

20.《醫學衷中參西錄》:友人竹芷熙曰:嵊縣地固多山,有葛溪口,嵊東山名也。本層巒迭嶂,峰回水繞之所,吳氏聚族而居,約四五十家,以種苓為業,其種苓之法,秘而不宣,雖親戚不告焉。新嵊藥肆間,茯苓皆出于是。春間吳氏之媳病,蓋產后月余,壯熱口渴不引飲,汗出不止,心悸不寐,延余往治,病人面現紅色,脈有滑象,急用甘草麥冬竹葉柏子仁浮小麥、大棗煎飲不效;繼用酸棗仁湯,減川芎加浮小麥大棗,亦不效;又用歸脾湯加龍骨、牡蠣、萸肉則仍然如故。當此之時,余束手無策,忽一人進而言曰:何不用補藥以緩之,余思此無稽之談,所云補藥者,心無見識也,姑漫應之。時已屆晚寢之時,至次日早起,其翁奔告曰:予媳之病昨夜用補藥醫痊矣。余將信將疑,不識補藥究系何物,乃翁持渣來見,缽中有茯苓四五兩。噫,茯苓焉,胡為云補藥哉?余半晌不能言。危坐思之,凡病有一線生機,皆可醫治.茯苓固治心悸之要藥,亦治汗出之主藥。仲景治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湯。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可知心悸者汗出過多,心液內涸,腎水上救入心則悸,余藥不能治水,故用茯苓以鎮之。是證心悸不寐,其不寐由心悸而來,即心悸亦從汗出而來,其壯熱口渴不引飲,脈滑,皆有水氣之象,今幸遇種苓家,否則汗出不止,終當亡陽,水氣凌心,必當滅火,是誰之過歟?余引咎而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茯苓的禁忌
茯苓 茯苓膏 保肝 利濕 益脾和胃寧心安神 增強免疫力
茯苓茶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利水滲濕藥:豬苓
利水滲濕藥-茯 苓
王慶其:學習仲景用白術的臨床體會(上/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宁晋县| 和顺县| 崇信县| 武冈市| 高青县| 大兴区| 南部县| 台南市| 栾城县| 泰兴市| 合肥市| 长垣县| 铜梁县| 东乡族自治县| 炉霍县| 久治县| 车险| 黑山县| 扎兰屯市| 遂昌县| 阿荣旗| 九台市| 彭泽县| 沙洋县| 崇义县| 牙克石市| 石嘴山市| 蒙自县| 修文县| 宁乡县| 黄山市| 拜泉县| 襄垣县| 乐都县| 保靖县| 万年县| 安西县| 潜山县| 铜川市|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