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3種,男女老幼均可發病,可泛發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位。
西醫以抗組胺、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為主,其不良反應使多數患者不能堅持用藥,是濕疹復發率高的原因之一。
濕疹中醫屬“濕瘡”、“浸淫瘡”范疇中醫稱之為“濕瘡”。其特點是:多形損害、滲出傾向、反復發作、易成慢性、瘙癢劇烈。
在治療時,急性者以清熱利濕為主;慢性者以養血潤膚為主。使用中成藥替代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類治療濕疹,是令人期待的。
急性濕疹,辨證多屬濕熱浸淫型
【臨床表現】
急性濕疹的皮損以潮紅斑疹、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為主,其主癥特點在于發病急、瘙癢重,皮損紅,滲出多,灼熱感,舌質紅、苔色黃。
【治法】清熱利濕止癢。
【方藥】
1.膚癢顆粒;
2.發于軀干部加用龍膽瀉肝丸;
3.發于下肢加四妙丸,或二妙丸;
4.發于面部紅腫明顯者加羚羊清肺丸。
亞急性濕疹,辨證多屬脾虛濕蘊型
【臨床表現】
亞急性濕疹可由急性濕疹經治療,紅腫及滲出減輕而來,或由慢性濕疹加重所致,皮損以小丘疹、鱗屑和結痂為主,證型要點在于發病緩,皮損暗,滲出少,乏力感,大便稀,舌色淡、舌苔白、脈弦緩。
【治法】健脾利濕止癢。
【方藥】參苓白術丸和膚癢顆粒。
慢性濕疹,辨證多屬血虛風燥型
【臨床表現】
慢性濕疹常由急性及亞急性濕瘡遷延而成,皮損以色暗、干燥、肥厚、苔蘚樣變為主,證型要點在于病程日久,皮損粗糙,色素沉著,劇烈瘙癢,舌淡苔白、脈象細弦。
【治法】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方藥】
1.潤燥止癢膠囊,配合當歸補血丸;
2.伴腰酸腿軟,配合六味地黃丸。
如果選擇應用中藥或是中成藥,那么無論是湯液、水丸、膠囊還是顆粒,其劑型可以改變,但其辨證用藥的思路不能變。
辨證準確是起效的關鍵,中成藥治療濕疹仍要遵循于此。避免見病用藥以及中藥西用,即單純從西醫的辨病角度用藥,不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例如非濕熱、實火者隨意選用龍膽瀉肝丸,這樣就違反了中醫的用藥原則,容易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文章來源于藥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