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而不運責之脾,運而不納責之胃,脾喜燥而運化,胃喜潤而通降。今日醫者,遇胃口不佳則四君、異功等,卻不知脾胃之治截然相反,而此兩方治脾而不治胃。
案1,胃虛少納,肺虛少氣,此方肺胃同治。麥冬、沙參、玉竹同入肺經胃經,補肺胃之陰,扁豆健脾運濕,使前藥滋而不膩,桑葉清肺,同時可舒肝健胃。
庸醫只知補脾肺之氣,卻不知胃不受納,脾無水谷可運,何來生生之氣?
案2,病傷不復,治脾不應,胃虛不納,當補胃陰,助其通降。麥冬、甘草、白芍酸甘化陰,火麻仁潤腸通便,助胃通降。
案3,病后胃氣不舒,胃陰虧虛。麥冬、石斛,補胃陰,半夏、佩蘭燥濕和胃,陳皮行氣,烏梅收斂胃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