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信貸風險管理
作者:梁賽春
01
借款企業法人代表和股權結構發生變更。
很多企業主為保護自己,減少或撇清自己與企業的關系,會對借款企業的股權進行提前變更。在實際案例中,部分企業的法人代表由自己的司機擔任,企業的股東變更成根本無資產實力的職工、親戚等。雖然企業的實際經營和控制仍未發生實質性變化,仍由企業主一手掌握,但在法律層面看,企業主與企業已毫無關系。
02
企業主夫婦離婚。
經過企業的多年經營,企業主個人或多或少會積累部分個人資產。在企業即將出險前,企業主一般最早想到會是自己個人的利益、自己家人今后的生活,會盡可能地保護個人私產,保障自己及家人今后的生活。那么,企業主夫婦離婚就是最常用的一招,企業主會早早辦理離婚手續,通過離婚,以最低的成本將資產轉移到配偶名下。企業主離婚后,有部分選擇離婚不離家以掩人耳目,也有部分由配偶帶著孩子生活甚至提前移民國外。
03
企業主個人名下資產轉移。
目前銀行在授信方案設計中常會要求企業主夫婦參與保證擔保,如企業出險,銀行可以對企業主名下的資產進行資產保全。銀行對企業主個人名下住宅、商鋪等固定資產摸排追查較為容易,針對該情況,經營者在企業出險之前會盡可能進行轉移。在日常案例中,許多企業主將自已名下資產轉移到自己的兄弟姐妹等親戚名下。特別是部分企業主將自己的核心個人房產轉移到年邁的父母名下,并讓父母入住到該房產內,即使是銀行了解到企業主違法轉移房產,終因企業主父母年事已高,騰退困難而未能主張相關權利。
04
保證企業退保。
近幾年來,企業由于涉及企業間互保、擔保鏈、擔保圈風險而出險的情況大面積出現,企業主風險防范意識有所增加,或有風險控制也有所加強。一些自身經營情況較好的企業會主動進行對外擔保的梳理,會通過自己的掌握的渠道來了解被保證人的生產經營情況、資金鏈情況,來判斷自己對其提供保證擔保的風險程度,最終會選擇逐步減少對外擔保或退出存在風險隱患的保證擔保。在日常授信業務中,部分保證企業會向銀行發出函件表明自己不再對借款企業進行保證擔保。銀行人員對保證企業退保應引起足夠重視。
05
企業核心人員、核心關聯企業脫保。
借款企業內部股東、財務等核心人員對借款企業內部真實情況最為了解,在銀行授信過程中如愿意提供保證擔保足以體現對企業前景的看好。一旦企業核心人員提出要求脫保,其實就是釋放出強烈信號,核心人員可能已經不愿意與企業共進退,開始自我保護、提前逃離。另外,部分銀行在對一些進行多元化投資的綜合集團公司開展授信合作時,在設計授信方案中會要求實際控制人名下其他主要核心主體、主要資產主體參與保證擔保。在企業出險經營危機前,企業主會對控制的子公司、平臺進行篩選、區別對待,對于盈利能力強、資產質量優、后續前景好的可以繼續經營下去的子公司和其他準備放棄的子公司之間筑好防火墻。所以,如借款企業極力和銀行協商需調整授信擔保條件,要求取消核心關聯企業保證擔保時及可能是企業已出現不利情況。
06
企業主對銀行利、費不敏感。
精明的企業主對銀行利、費的態度必定是斤斤計較的,也必定要討價還價一番。但如果企業經營情況出現問題,資金鏈可能面臨斷裂,此時的企業主一心想要融到資金,對銀行的利費等要求一定是有求必應,無心戀戰。如出現企業主特別大方、不計成本融資的情況,除企業臨時特別原因外,基本可以判定企業可能面臨危機。
07
企業主對銀行可能的收貸壓貸非常警惕。
企業主在銀行續貸期間非常緊張,生怕歸還貸款后,銀行不再給予續貸。企業主對銀行的授信調查、審查到審批的每個環節都十分關注,對每個環節的停留時間和相關情況保持動態跟蹤,部分企業主還不惜動用各路人脈關系影響和干涉銀行的授信進展及授信結果。目前,某些地方的企業為了防止銀行收貸壓貸,特地向地方政府申請幫扶資金進行貸款周轉,倒逼銀行給予放貸。
08
實際控制人以他人名義成立新公司。
在現實中,企業主金蟬脫殼達到逃廢債的目的并不鮮見,企業主在借款企業出現問題之前往往會成立多家新公司,而且這些新公司基本由他人代為出面持股,在股權結構上與借款企業、企業主分離。新公司成立后,企業主漸漸把借款企業名下的優質資產、供銷渠道、主營業務轉移到新公司名下,僅給銀行留下一身債務的空殼公司。
“一日之凍非三日之寒”,一般情況下授信企業出險并非突發事件,授信企業經營者及內部核心人員不但早就清楚企業真實的情況,更有許多經營者、高管人員在企業出險之前出于保護自己利益角度出發,會提早采取一些行動。銀行授信人員在授信管理過程中無需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及其內部財務情況進行深入地核查,只需對企業的一些現象保持警覺,并且由表及里,通過分析企業出現該些現象的真實原因,主動出擊、提早做好風險防范預案,積極采取強化擔保、暫停提款、主動退出等措施,還是可以很大程度地保障銀行的債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