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60例
慢性盆腔炎是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慢性炎癥性病變。臨床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下腹疼痛或伴腰骶部酸困或帶下異常。其多由急性盆腔炎遷延而致。筆者觀察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盆腔封閉、大青鹽熱敷、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的慢性盆腔炎6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人,年齡最小23歲,最大43歲,23~30歲17例,31~40歲33例,41~43歲10例;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8年,平均3年。
診斷標準: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以及癥狀和體征明顯者。
治療方法
1經期盆腔封閉:生理鹽水10ml加2%利多卡因3ml加克林霉素膦酸酯注射液06g,混勻等量注入子宮穴(恥骨聯合上三橫指腹正中線旁開兩橫指處),以注入肌肉層為佳,切不可注入腹腔,每日1次,連用6天。
2經后大青鹽熱敷:大青鹽l000g,炒熱裝入毛巾袋置于下腹部保持30min以上,每日1次,連用20天左右。
3經后中藥保留灌腸:紅藤25g,山慈姑25g,黃連20g,槐花20g,薏苡仁20g,敗醬草20g,蒲公英20g,昆布15g,海藻15g,肉桂9g。濃煎至l00ml,藥溫38℃--42℃,側臥將灌腸導管緩慢經肛門插入15~20cm,緩慢注入藥液,左側臥位最佳,保留6~8h,連用l0天。
以上三種方法聯合治療l個月為1個療程。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盆腔有改善,B超檢查包塊、積液明顯縮小。有效:癥狀體征及婦科檢查、B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及婦科檢查、B超均無改善。治療結果:60例患者痊愈30例,顯效l6例,有效1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
典型病例
患者,25歲,2008年6月就診。因藥流后未服用抗生素,下腹問歇性隱痛5月余,勞累后加重,腰骶酸困,白帶色黃,小便黃赤,大便不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婦科檢查:外陰:已婚經產式;陰道:暢,分泌物量多色黃;宮頸:肥大,輕度糜爛,舉痛陽性;子宮:后位,正常大小,質中,有壓痛,活動欠佳;附件:左側附件片狀增厚,壓痛陽性,右側附件增厚,壓痛陽性。陰道B超示:①左側附件區不均質包塊,性質待查(炎性可能性大);②盆腔積液。采用經期盆腔封閉,經后大青鹽熱敷及中藥保留灌腸綜合治療1個療程后,自覺癥狀明顯減輕。婦科檢查:左右附件區壓痛弱陽性,余同前。鞏固2個療程癥狀消失。陰道B超檢查:盆腔未見明顯異常。
體會
慢性盆腔炎多為盆腔炎性疾病的遺留病變,主要改變為組織破壞,廣泛粘連,增生及瘢痕形成。中醫學認為其病機多為邪熱余毒殘留與沖任氣血相搏,瘀結胞宮,耗傷氣血,主要表現為濕、熱、瘀、虛。經期盆腔充血采用克林霉素盆腔封閉直接作用于子宮及附件區,可以很好地發揮其抗菌消炎的作用。大青鹽熱敷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散結消瘀,對于前位子宮效佳。中藥灌腸通過直腸黏膜對藥物的吸收,更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取其軟堅散結、活血化瘀、利濕解毒的功效,以松解粘連,促進積液的吸收,尤其適用于后位子宮。經臨床觀察,三者有機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肯定,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