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案例選擇筆者選取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名患者.對照組患者采取西醫治療方式。入選標準:①符合中西醫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同時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者;②患者年紀在18—70歲之間。觀察組有19名男性患者,11名女性患者,病理程度分析為50%的輕度患者,33%的中度患者,17%的中度患者;對照組有21名男性患者,9名女性患者,病理程度分析為48%的輕度患者。35%的中度患者,17%的中度患者。兩組患者的資料在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性強。
1.2方法
根據患者HP感染的程度對其進行抗菌治療,持續1周,藥物采用膠體鉍劑加兩種抗菌藥,同時給患者每天使用
1.2次奧美拉唑膠囊。20mg/次。早晚各1次,3個月為1療程。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中藥治療:黃芪30g,甘草10g,當歸15g,玉竹10g,丹參20g,黃芩10g,山楂15g,麥冬15g,枳殼10g,黨參15g,白術10g,元胡10g,莪術10g,白芍15g,炒薏苡仁20g,木香10g。上述藥物水煎,早晚飯前口服。患者每天口服2片果膠鉍,4次/d,3個月為1療程。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ll.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均值±標準差(互±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Dunnett—t檢驗)及x2檢驗。
2.結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66.67%,具有統計學意義(XZ=_4.8118,P<0.05)。
3.討論
CAG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呈局限性或廣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縮(數量減少,功能減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其診斷主要依靠胃鏡和胃黏膜活組織檢查的病理所見;臨床表現主要為食欲減退、惡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鈍痛,少數病人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脆甲、舌炎或舌乳頭萎縮等。本病的發生率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病變程度也越重,故也有人認為CAG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變,是一種“半生理”現象。CAG發病率高,常反復發作,不易治愈。筆者在本研究中發端西醫對照組痊愈率僅為10.00%,總有效率為66.67%;聯用印藥治療后,痊愈率達到23.33%,總有效率90.0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CAG效果好,值得臨床應用。推測原因M為:西醫治療方法以抗幽門螺桿菌(HP)為主,而筆者在此基礎上聯合中藥,既能補脾胃之氣,又能益脾胃之陰;既能疏肝之氣滯,又能清熱化火;既能健脾化濕,又能滋陰潤燥;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養血生肌,既充分發揮了中、西藥各自的優勢,又彌補了各自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