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藥炮制淺談
凡加工炮制有毒中藥,必須按照《中國藥典》或者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炮制規范》進行。有毒中藥經炮制后,除便于貯存、調劑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能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改變藥物的性能,增強藥物的療效。因此,有毒中藥的炮制十分重要,歷代都給予高度的重視。
有毒中藥炮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減毒增效,減毒便于安全使用,增效則是最終目的,兩者居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減毒原理如下:
1.炮制使毒性物質破壞
有些藥物通過加熱可使毒性物質破壞,從而使毒性減低。如馬錢子含有毒成分木鱉堿和馬錢子堿,通過砂燙高溫處理后,此成分即被破壞或揮發,使之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圍內。
2.炮制可使毒性物質分解(或水解)
有些藥物通過炮制使毒性物質分解后,轉化成為低毒或無毒的物質。如附子、川烏、草烏的毒性成分為生物堿(尤其是烏頭堿),遇水或加熱后,被水解(或分解)轉化成為毒性較低的烏頭次堿及幾乎沒有毒性的烏頭胺,從而使毒性減低。
3.炮制可使毒性物質衍化
在炮制過程中,如果同時對有毒中藥配加某種輔料,這種輔料中的某些成分與有毒成分作用,衍變成一種無毒而又不影響療效的物質,使毒性降低。如大戟含有毒的三萜類化合物,用醋炮制后,即可與乙酸作用變成衍生物,使之無明顯刺激性及毒性。又如用甘草為輔料炮制某些有毒中藥,由于甘草含有的甘草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醛酸,能與含羥基等有毒物質混合,生成難于吸收的結合型葡萄糖醛酸而達到解毒目的,故許多藥物炮制都用甘草。如加明礬炮制某些有毒藥物,明礬是鋁的復鹽,在水中分解離為氫氧化鋁,呈凝膠狀,帶負電荷,可吸附生物堿、甙等而解毒。
4.炮制使毒性部位直接去除
有些中藥的某部分有毒,通過去除毒性部位使該藥無毒或低毒。如蝮蛇、蘄蛇的頭部毒腺含有強烈的毒素,去頭后降低毒性,保證了用藥的安全。
5.炮制可使毒性成分逸出
如斑蝥中有毒成分斑蝥素,與米同炒至85℃時即開始升華,因而降低了毒性。露蜂房內含蜂房油是一種含有毒成分的揮發油,經炒黃后,能使部分油揮發而降低毒性,同時又矯正臭氣。
6.炮制使毒性成分降低在安全范圍之內
有些藥物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即是有效成分,炮制時須采用使其毒性成分降低在安全范圍之內的方法。如巴豆有效成分與毒性成分均存在于油脂中,傳統的炮制方法采用壓油用霜法,不能全部去除巴豆油,要求保留在18%-20%之間為宜。
綜上所述,對有毒藥物的炮制從減毒的角度出發,應根據藥物的毒性、毒理與藥效的關系等方面來確定炮制基本原則。不能把重點只放在有毒成分的去除與破壞上,不去考慮其對有效成分的影響,也會失去炮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