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家長QQ群、微信群在班級管理中的使用
2016-03-20 15:58:11
標簽:
家長群接手一年級新生,和學生的接觸幾乎是零,班級事務和班級課程的開展需要第一手的學生背景資料,密切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成為最迫切的任務。在9月6號家長帶著孩子報到的時候,抽時間開了第一次家長會,簡單和家長做了溝通,特別是要求他們盡快加我微信,方便往來交流。
雖然我們的生源絕大多數是個體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但80前后的家長趕“時潮”還是很超前的,對參與即時通訊的活動熱情很高,也在搶風潮。從此開始,白天忙于學生的日常管理,晚上忙于接收學生家長的微信、qq、和手機來電等,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安定下自己,回顧一天的疲勞和工作的細節,籌劃第二天的具體事務。
半年以來,通過家訪和家長群已經熟悉了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家長的習慣,也初步感受到家長對老師和學校的期望與態度,使我對班級每個孩子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啟迪他們的智慧,激發他們參與的自信和熱情,促進了班級事務的有效處理,現簡單介紹如下。
1、班級群增進了家庭和家庭、家庭和學校的了解與互動,能有效化解各種矛盾。
一年級孩子頑皮好動,規則意識不強,各人的習性也差異很大,在校園內各種事情層出不窮,通過班級群家長反應上來,老師和當事的家長們進行溝通,矛盾一般都能很快化解,家長們也逐漸增強了信任度,提高了認識。記得我班丁家鍇頑皮好動,和同學打鬧不小心被人家劃破了手,只是破了點皮,在學校他沒給我說,回家后家長發現后在群里厲聲責問XXX的家長,讓他們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不要隨便傷害同學,咄咄逼人的氣勢,真是有理不讓人。我正打算給圓場一下,有家長已經搶在我前頭,說自己的孩子也是因為太皮,一刻也閑不住,經常被小伙伴這里弄破,那里受傷,但孩子從不放心上,第二天仍然和他們玩的高興,所以對孩子間發生的事,家長有時既不好掌控,也不便于興師問罪、追究細節,孩子的事自己都會解決,很簡單,作為家長,只需提醒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團結友愛、注意活動安全等,盡量減少傷害事件的發生,也少給班級管理制造麻煩等,其他家長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開了,那位生氣的家長也就順臺階下來了,一件暴風雨式的責問在綿綿細雨中平息下來,還加深了家長間的理解和溝通。當然,老師通過班級群及時發布班級活動或事務動態,家長的疑惑也能及時反映上來,也大大提高了班級管理效率。
2、班級群能及時反應班級和家庭教育的動態,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帶動提升班級群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
如有的家庭曬自己孩子整理房間、安靜學習、幫家長做家務等,特別是低年級不強調書面作業,以讀、背為主的作業,在群內朗朗背誦的孩子給群增添了無限生機,而那些孩子學習被動、生活習慣不良的家長從中或明或暗地從中學到一些教育孩子的具體操作方法,效仿也是一種提高教育水平的捷徑。
3、班級群也是學生們展示才藝的平臺。
利用中午學生在校午餐后休息的空間,我組織學生把近期在地方課程學習的葫蘆絲、武術、圍棋等進行展示直播,家長們欣賞到孩子的動態才藝表演,贊賞聲不斷,有的家長激動地留下眼淚。學校運動會孩子們在賽場拼搏的鏡頭,也讓家長為之自豪!學生各種才藝技能的動態呈現,讓我們的班級群暖意融融。
4、家長群是老師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育子水平的主要渠道。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切都是以試驗方式教育管理孩子,特別是我們的生源以城郊、進城務工家庭為主,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又加上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居多,利用好這塊“寶地” ,多撒播科學民主的家庭教育理念,通過一個個家庭教育故事引導家長們有針對性取舍經驗,無疑也是對家長的一種長期繼續教育,進而轉變成對孩子的有效教育與管理。
5、家長群是家長委員會開展工作的主要場所。
通過班級群自薦和推薦出的家長委員會,既能贏得絕大多數家長的信任,也能很快熟悉班級事務,有針對性開展工作。如學生訂做的校服,發到手后有的家長發現自己給的尺寸不合適,就想讓我再給商家調換,家長委員會了解情況后,及時在班級群發布公告:請想調換校服的家長提供出現有衣服號碼和希望的號碼,先在內部調換,最后實在調換不過來了的,再麻煩老師幫助調換。一呼百應,班級群又成了“服裝城'”,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最后只有一兩套通過商家也圓滿解決。而在這之前,服裝廠家要求把校服款通過銀行直接交費,只收繳交費小票,有的家長因工作關系,沒有時間白天請假去銀行排隊,于是就有熱心的專職媽媽在群里主動攬活,先替他們交上,再通過孩子或者約定的地點進行交接,團結有愛的“大家庭”也給孩子們營造出健康的氛圍。
6、班級群也是班級活動圖片、視頻的寶藏。
班級豐富的活動材料,相信家長們都想擁有,在這里瀏覽、下載,點滴記錄孩子成長的足跡,也是每個家庭珍藏的寶貴財富。
7、班級群要側重正面引導,防范鼓勵一部分打擊另一部分的現象出現。
記得開始之初,我經常在群內表揚書寫工整的孩子、作業全對的孩子、考試滿分的孩子,有時又公開點名沒完成作業的孩子、考試不理想的孩子等,可有一次一個學生家長的留言讓我猛然驚醒:魏老師,怎么表揚的孩子多數都是熟面孔,我的孩子什么時候能收到表揚呢?私下里和他交流,原來有些孩子的家長看到群里表揚的孩子或者照片沒有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就對孩子破口大罵,責怪他學習不認真,有時在公共場合夸別人家的孩子多么優秀,自己的孩子不成器等,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陰影……
知道這些情形后,我也深深責備自己的粗心,對各種家庭教育的不了解,對給家庭和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以后更多的是交流學習中的困惑,學習資料的推廣和教育觀念你、教育方法的指導等。
總之,經過半年的熏陶,學生、家長由陌生和羞澀逐漸變得開朗大方起來,也由起初的問孩子表現慢慢過渡到輔導孩子的學習與經驗交流方面,由對學校和班級管理的深妙莫測一下子主動熱情起來……看著他們互相鼓勵、取長補短、越來越對孩子教育投入,特別是有學生家長已經意識到不由自主與學生共成長了,這是家庭教育思想的重大轉變,就像他們說的:“有這么好的交流平臺,我們班級應該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