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相當于傳統腧穴手三里穴。《針灸甲乙經》中載:在曲池穴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取法】屈肘側掌在陽溪穴與曲池穴的連線上,曲池穴下2寸處取之(圖7-10)。【治法】取乳蛾穴常規消毒后,用2寸毫針直刺 1.5寸左右,得氣后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手法,以針感傳至咽喉部效果為佳,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針后可在針眼處拔火罐3~5分鐘,可見部分血水和組織液從針孔處溢出,這對排毒瀉火具有重要作用,可明顯提高治愈率。一般輕癥只取一側穴位,重癥可取兩側穴位,隔日或3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
【注釋】扁桃體炎有急、慢性之分,是由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雙球菌引起的咽喉部感染性疾病。急性期有高熱、咽喉腫痛、咳嗽、吞咽困難等表現。祖國醫學稱為“乳蛾”,認為是感受風熱之邪并侵人肺經所致。
手三里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腧穴,其傳統功用具有疏通大腸經經氣、清瀉陽明之熱邪、消炎化瘀之功效。當病人患有扁桃體炎時,多數病人此穴有明顯之壓痛,或穴位局部可以觸摸到小的硬結組織,說明此穴為扁桃體炎的一個信息反應點。如果在針刺治療時能將針準確地刺人該反應點,其針感十分強烈,大約85%的病人可出現向遠端傳導的現象。臨床試驗證實,針感越強,療效則越好,輕者1~2次可愈,重者也不超過3~5次。其療效不亞于抗生素治療,既經濟,又無不良反應。【病例】李某:女,16歲,澳籍華人。因急性扁桃體感染3天,于1999年5月24日就診。檢查:體溫38.4℃,右側扁桃體Ⅲ度腫大,左側Ⅱ度腫大,有少許膿性分泌物,脈細數,舌質紅,無苔。診斷為乳蛾,取雙側乳蛾穴針刺,行瀉法留針30分鐘,針后再用三棱針點刺一側穴位放2~3滴鮮血。治療1次后,病人體溫降至37℃;治療2次后體溫正常,扁桃體恢復至I度,吞咽正常;治療3次后完全治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