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是發生在鼻黏膜上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陣發性噴嚏、流清涕、鼻塞、鼻癢。歸屬中醫“鼻鼽”、“鼽嚏”等范疇。過敏性鼻炎的發生機理可以概括為“津液停聚,鼻竅壅塞”,主要因外邪侵襲、情志內傷、勞欲久病、飲食失宜或體質因素等造成, 其病位主要在鼻,與肺脾腎密切相關。
常見病因有內因和外因:
內因主要為臟腑失調,與肺脾腎關系最為密切。素體肺脾虛弱, 或嗜食肥甘厚味、勞倦傷脾, 或久病及腎, 氣血不足, 衛表不固,易受外邪而發病。肺主鼻竅,腎脾為先后天之本,故該病表現在肺,其根本與脾腎相關。
外因主要為感受風寒之邪。風為陽邪,其性善行而數變,故臨床表現為突然反復發作的噴嚏、鼻癢;寒為陰邪, 其性收引、凝滯, 故臨床表現為鼻塞、流涕。風性開泄,腠理疏松,寒邪乘機侵襲,阻滯氣機,鼻竅不利,故感受風寒是本病的外在因素。
過敏性鼻炎病機復雜,總屬本虛標實,臨床上表現或虛、或實、或虛實夾雜之證。
從虛論治
1、肺虛感寒
肺氣虛,則衛表不固,腠理不密,風寒之邪易乘虛而入。肺受寒邪,則肺氣不通, 鼻為肺竅,肺氣不通則鼻竅不利。正邪相爭,祛邪外出,則鼻癢、噴嚏頻作;肺在液為涕,肺氣虛,風寒外襲,肺失清肅,上犯鼻竅,津液外溢則清涕不斷。
2、脾氣虛弱
脾主運化水液, 若脾氣虛弱,脾失健運,則水液內停,日久聚濕成痰,停聚于肺,痰濕內困,循經上犯鼻竅,故鼻塞不通,流清涕不止。
3、腎陽不足
脾運化水谷精微,肺吐故納新,以及肺與脾調節水液代謝功能的正常運行都有賴于腎陽的溫煦、推動作用。若腎陽不足,則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脾肺,水液失于溫化和固攝,寒水上泛不能自收,內外邪濁結聚鼻竅,可致鼽嚏。
從實論治
1、肺經伏熱
風寒之邪外襲,流連肌表,陽氣郁閉于內,久而化熱。肺經郁熱則宣降失調,熱炎于上,致鼻竅壅塞,欲散邪于外,則噴嚏頻作不止;肺失肅降,則水濕不布,氣不攝津,清涕連連,發為鼻鼽。
2、痰濕蘊肺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脾胃之痰濕儲存于肺,六淫七情飲食勞役等誘因引觸以至痰隨氣升,阻塞氣道而致鼻塞;風邪引動痰濕,侵襲鼻竅致鼻癢;痰隨氣升,氣因痰阻,肺氣上逆而致噴嚏;津水停聚,氣機不利致鼻塞。
3、濕熱互結
風寒之邪外襲,正氣虛弱不能祛寒外出,久而化熱,又脾胃虛弱致痰濕內生,濕熱交結于肺,阻滯氣機,津液不行致鼻塞,流涕;痰隨氣升而致噴嚏頻作。
4、氣血瘀滯
部分過敏性鼻炎患者雖經大量益氣祛風之劑治療, 而療效不顯著。此類患者多病程較長,癥狀反復發作,長期鼻塞。此乃久病多淤滯,久病入絡,表現為氣滯血瘀之象。此時加用行氣活血化瘀通竅的藥物,往往有療效。
(中日友好醫院 王瑞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