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西、浙江、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福建、臺灣
宋氏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趙縣北,伯爵侯國。周武王滅商,也滅了與商王同姓的宋國。周成王時,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jiān)叛亂之后,把古宋國之地封與微子啟之孫稽,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啟為帝乙的庶長子,商紂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jiān)叛亂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繼位后,宋國南遷到商湯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時,宋國已成為天下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時,宋國衰落而東遷于彭城,即今江蘇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子孫遂以國為氏。從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歷史至少有3 200年,國滅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時間也有近2 300年。
在商、周、春秋、戰(zhàn)國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躍在河北、河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qū)。漢晉南北朝時,宋姓已經(jīng)播散于山西、陜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時期,宋氏已擴展到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尤其盛興于陜西地區(qū)。清初進入臺灣省。
當代宋姓的人口已達972萬,為全國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81。從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萬激增到近972萬,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 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約占宋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龍江、安徽、江蘇、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4。山東居住了宋姓總人口的15,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1.6。全國形成了魯冀豫、四川、黑龍江三塊高比率的宋姓區(qū)域。在這近600年間,宋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qū)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jīng)大于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向西南、東北的移民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相關名人:宋應星 宋璟 宋玉 宋慶齡
來源:焦作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