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之家 對話大咖]Wallace Chan陳世英是首位在德國寶石博物館及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行個展的當代亞洲珠寶藝術家,作品曾參展倫敦Masterpiece大師展、法國巴黎古董雙年展及荷蘭馬斯特里赫特TEFAF歐洲藝術博覽會;他被譽為世界頂級珠寶藝術家及創新者,他獨一無二的創作結合禪意,打造出了一件件既精美又有內涵的珠寶臻品,實現了對昨日的傳承。在2019年1月香港佳士得舉辦的“SHAPESHIFTER ──陳世英平行宇宙個展”上,不僅難得地集合了陳世英大師珠寶創作40余年的精品之作,而且還帶來最新力作——“世英陶瓷”,珠寶之家受邀參加并有幸見到陳世英本人,對于那些驚艷世界的珠寶工藝及作品,我們也在現場請陳世英大師答疑解惑,并揭秘了許多背后的故事。
Wallace Chan 陳世英
“乾坤日夜浮”項鏈,采用了世英切割工藝
Jewelry Home:我們都知道,您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世英切割”,能講講最初您為什么會想到要做這種工藝以及最困難的地方在哪里嗎?
陳世英:它源起于我年輕時候看過的攝影展,那時候我第一次認識到了雙重曝光。我當時在做中國傳統的圖騰雕刻,我在想我怎么能夠用雕刻將它實現呢?它對我來說一直是心中的一個夢。之后我接觸了西洋雕刻,學習了寶石切割,我覺得我迎來了挑戰的機會,便開始計算用什么樣的角度、什么樣的方式讓寶石從正面看起來能呈現多面的效果。之后在我實踐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發現寶石只能在背面雕刻不能正面雕刻,才會讓光接觸寶石之后反射到另一個方向,我必須開始嘗試另一種雕刻方式。
我用了兩年半時間去訓練和實驗這種雕刻技術,但由于市場上沒法找到能夠達到我內心理想效果的工具,我就去機械工廠當了半年學徒,學會了如何改裝工具。經過無數次的錯誤,我最終想到了將牙醫的鉆頭改成雕刻刀。改裝了工具后我還是不滿足,鉆頭一分鐘轉動36000次,所產生的高溫令寶石一碰即破,我必須改變我施刀的方法。
我想到在水中雕刻,但當水吞沒了石頭我看不到寶石的任何細節,只能每雕刻一下就把石頭拿出水面來,檢查過了再放回水中雕刻,刀刀如此。在看不見寶石的狀態下我十分集中,完全靠意識、聽聲音,慢慢的我能夠在水中持續雕刻2、3分鐘,在離開水的那一刻,女神的臉仍是完美無缺。
在我研究“世英切割”的這兩年半時間里,也是我個人的成長過程,我那時便覺得:只要還有一口氣,人生沒有不可能的夢。
“真空妙有”項鏈
Jewelry Home:“真空妙有”這件代表作品,用了十年時間才完成,在我們看來“世英切割”已經很難了,但是“真空妙有”所用的時間比它還要多很多,那么它的難點是什么?
陳世英:“世英切割”是由光的折射造就的,但“真空妙有”我希望它變成一種魔術,能走進去但不容易走出來,別人也看不出來,就好像魔術中的逃生術。“真空妙有”只有6.5mm的孔徑,又是彎曲的造型,在工具上的研發比較費時間。而且不光是要將發晶的內部挖空、打磨,還要在里邊鑲嵌1111顆祖母綠,這個比研發工具還要難。“真空妙有”就需要我將過去的技術和想法全部清理掉,才能有新的想法和創造。
“宇宙新生”戒指
Jewelry Home:經過7年時間,您在2018年成功發布了比鋼鐵還要堅硬5倍的“世英陶瓷”,您也成為了首個成功把陶瓷打造成珠寶骨架的藝術家,請問您為什么會選擇用陶瓷作為突破口呢?
陳世英:這就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了。我和家人在我5歲的時候搬到了香港,但是當時生活條件很不好,大家都擠著住。每天吃飯的時候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輪流用塑料調羹,但是每個大人都擁有一只陶瓷調羹。我對它很好奇,有一次拿來把玩的時候掉在地上碎了,我還被打了一頓。那時候就在想,如果有跌不碎的陶瓷,我不就不會被打了嗎?
這個想法盤旋了好多年,我開始著手研究陶瓷。雖然陶瓷在現在成為了稀疏平常的材料,但怎么讓它重新變得珍貴變成了我的課題。“世英陶瓷”比鋼鐵堅硬5倍,密度可與藍寶石媲美,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也是新時代的象征。每一種材料都能不斷地進化,都有無限的可能。
“華彩心動”項鏈
Jewelry Home:您也是第一個將鈦用于珠寶制作的設計師,在沒有人做的領域內,您為什么會想到用鈦金屬?
陳世英:就傳統而言,珠寶制作多數采用貴重金屬,但我希望能打破常規。既然寶石本身已經具有超凡的價值,為何還要被金屬的價值所限制呢?我開始尋找一種既可以讓我鑲嵌比較大型的寶石,又不需要犧牲珠寶的整體美感以及佩戴者舒適度的金屬,鈦金屬就在這時走進了我的眼簾。
我剛剛開始研究鈦金屬的時候走訪了很多科學家,他們都覺得我很傻,因為這是沒人做過的事情。但我覺得藝術展現的模式不應該被材料所限制,因為你所傳遞的是精神、工藝和文化的價值,所以我堅持以鈦演繹我心中想表達的故事。我用了八年時間終于研究成功了鈦金屬,并在六年后將它的專利向全球公開,現在有更多的人在使用鈦金屬做珠寶了。但這個材料只是一個精神、藝術和哲學的載體,最重要的還是創意。
Jewelry Home:后來為什么要將鈦金屬專利公開?
陳世英:我覺得當你擁有這個技術的時候,應該向很多人傳播,共同創造更加多姿多彩的世界,這是一個傳承。這次的展覽,香港佳士得為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展覽空間,還安排了很多的演講和教育的活動。我覺得當藝術或財富到了最后就應該傳承,應該通過教育將它傳遞出去。如果這個教育能傳遞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還有人欣賞、學習、模仿,這種教育比在學校里教學生來的更有力量。
Jewelry Home:如果讓您給自己的珠寶創作歷程分為幾個重要階段,您會怎么分?
陳世英:最開始的十年是我學習中國工藝基礎的時間,第二個十年我開始接觸西方雕刻,第三個十年我將東西方的文化融合,第四個十年是我開始發明創造的時間。
“悟蟬知翠”胸針
Jewelry Home:您雖然比我年長一些,但想法卻能保持如孩童般天馬行空,而且還能找到最恰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您是如何做到這點的?
陳世英: 作為一個設計師,既要活在筆上,又要活在工藝上。因為我出身于雕刻,又因為“世英切割”接觸了機械,對于建筑、家具我也都很有好奇心。但如果你認為我是個珠寶設計師,那我只能成為一個設計師,就像你認為磚只能是磚一樣。但是宇宙是相通的,就像我的“平行宇宙個展”一樣,要將其撕裂再重組,才會創造出新的東西。
Jewelry Home:這次香港佳士得舉辦的展覽展出了您近80件作品,在這么多件作品中,如果請您向讀者推薦、介紹幾件您的代表作,您會選擇那幾款呢?
陳世英:那我肯定推薦剛剛出來的作品啊!其實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夢,每個夢都要很多年才能呈現,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宇宙,這些都是在展現宇宙的無限空間。
Jewelry Home:您在這45年間持續不斷的發明創造,怎么保持對珠寶創作持續的熱情呢?
陳世英:我覺得我的創作不像發明專利后要大批量生產,如果有人在我發明完之后想Copy我,也無所謂,因為我已經向另一個方向繼續發明創造了,所以這個熱情就可以永遠延續。
Jewelry Home:您創作的很多珠寶都比較大件,在您的創作中,實用性是你考量的問題么?
陳世英:一件珠寶做出來如果不能穿戴就失去意義了,我使用鈦金屬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有機會希望各位都能穿戴我的鈦金屬珠寶感覺一下,你會發現這么大件的珠寶戴在你身上你還是很自由的。
總結:與大師的對話讓人印象深刻,這四十余年的寶石之旅,他不僅為我們呈現了眾多珠寶臻品,更是表達了他個人的人生感悟。人生是一場修行,珠寶的創作之路就是陳世英大師自身修行的道路,他賦予珠寶以生命,給我們帶來驚喜,而我們是否也能去好好體悟呢?(采訪/Monica 整理/Gav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