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照明下的景物,由于大部分是陰影面,只有極少部分受光面,所以陰影比較多。逆光照明往往形成畫面造型偏暗的影調結構,因此,它是表現低調的理想光線,同時還是白天拍攝夜景以及拍攝剪影、半剪影的常用光線。
逆光是有利于勾勒物體輪廓的光線。被逆光照明的景物有明顯的明暗面和投影。物體受光面面積受到光源高低及視點高低的影響。在視點固定的情況下,光源位置偏高,受光面積較大,在景物四周形成光帶或光條;光源位置偏低,受光面積較小,在景物四周形成較細的光邊兒,使其形成輪廓光。
逆光照明是利用物體投影進行畫面構圖的有利光線。投影的長短決定于光源的高低,光源位置偏高,投影就短了;光源偏低,投影就長。投影的長短,是表現時間感的有效手段,投影投射在被攝體和攝影鏡頭之間,對畫面構圖以及形式美也是很有意義的。
逆光可以強化空間感,有利于強調景物之間的數量、距離、規模、氣勢,增強空氣透視,增強層次感,逆光可以給每一層景物都勾勒出一個輪廓光,使其與背景、與其它景物清晰地區分開來,逆光還會照亮空氣中的介質。
逆光照明往往會產生光束效果,光束是一種特殊的光線效果。要形成光束效果還須有兩個條件:
(一)背景比較暗,可以突出明亮的光束;
(二)有一些霧和煙,使光束現象得以強化。
逆光照明可以造成較大面積陰影,它是構成畫面暗調效果的重要因素。逆光造成暗的背景,不但可以突出主要表現對象,還能簡化背景,此外,暗的背景又是藏拙的理想手法。
逆光可以照亮透明的物體,形成一種晶瑩明亮的效果,只有運用逆光照明才能最好地表現透明的事物。
利用變焦距鏡頭進行逆光拍攝,還可以產生光環和光暈,它們對于畫面的表現力也是有幫助作用的。在影視運動攝影或影視中拍攝運動物體時,經常會利用逆光照明拍攝被攝體在光源與鏡頭之間穿過,從而形成光線的閃爍效果,這樣陽光仿佛已經成為一種活的、運動的因素,產生了彈奏陽光的效果。
在影視攝影用光中,攝影師往往通過被攝對象的運動或者攝影機的運動來調度光線、干預光線,從而形成豐富的光影變化,使光影動起來,這是影視攝影用光與繪畫、圖片攝影用光的一點不同之處。在電影《紅高粱》當中,顧長衛就很好地利用了被風吹動的高粱在太陽和攝影機之間來回擺動,形成了光線閃爍的效果。
逆光畫面的拍攝方法
逆光照明的畫面,是比較容易出效果的畫面,也是人們比較喜歡的畫面,它往往能帶來一種"光彩照人"的效果,但是拍攝逆光畫面是比較容易失敗的,也是比較難于掌握的。
頂光是來自被攝體上方與視平線構成九十度角的光線。在頂光照射下,被攝體的投影垂直地落在下面,有利于表現物體頂部的形態。如果用這種光線拍攝人像,則眼窩、兩頰和鼻下均有濃重陰影,會造成奇特的形態,故一般不宜采用。宜用作裝飾光,如人像發光等。
腳光是來自被攝體下方的光線,分平射腳光和仰射腳光及俯射腳光等種類。它是一種反常的光位,其效果與頂光相反,投影落在景物的上方。照射人物時,其下額、鼻孔、兩頰明亮;鼻梁、眼窩和上額部分則形成陰影,造成一種反常、怪誕的造型效果。除特殊需要外,一般只用作輔助光。拍攝全身像或團體像時,能彌補下部照度不足。在攝影造型上,用以表現形象底部的輪廓和細部,構圖時往往用來平衡作品畫面影調,以防上亮下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