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庭前會議實施辦法(試行)
(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刑事訴訟法設置的庭前會議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公訴、審判工作順利對接,提升控辯質量,提高庭審效率和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結合我市刑事訴訟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辦法所稱的庭前會議是指,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回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注:本條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訴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二款。
第二條 庭前會議應當以程序性審查為主要內容,為庭審做準備,不應影響庭審的質量和審判的中立、公正。
第三條 庭前會議適用于以下案件:
(一)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已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申請,并提供了涉嫌非法取證的人員、時間、地點、方式、內容等相關線索或材料;
(二)案情重大復雜,涉案證據材料多,控辯雙方存在較大分歧認識的;
(三)案件具有重大社會影響或者較為敏感,需要庭前協調有關開庭事宜的;
(四)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其他情形。
注:本條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刑訴法解釋”)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九十六條。
第四條 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召集庭前會議,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自行決定召開。
第五條 召開庭前會議,根據案件情況,可以通知被告人參加。公訴人、辯護人申請被告人參加的,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有必要的,應予準許。
第六條 人民法院接到召開庭前會議申請,決定召開的,或者人民法院自行決定召開的,應當將會議時間提前三日告知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第七條 公訴機關接到人民法院書面通知后,應當派員作好庭前會議的準備工作并參加會議。
第八條 庭前會議由人民法院從負責審理案件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中指定一名法官主持召開,其他合議庭成員也可以參加會議。
注:本條參照《新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適用解答》P205-206頁。
第九條 庭前會議采取會議方式進行,可以在會議室召開。如果被告人參加的,一般在法庭召開。
注:本條參照《新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適用解答》P209頁。
第十條 庭前會議上,人民法院可以就下列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并有針對性地做好開庭準備工作:
(一)對案件管轄有無異議;
(二)是否申請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回避;
(三)是否申請法庭調取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但未提交的證明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
(四)是否向法庭提供新的證據;
(五)對有關證據材料有無異議;
(六)對出庭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的名單確定問題有無意見;
(七)是否申請法庭排除非法證據;
(八)是否申請法庭不公開審理案件;
(九)當事人有無對附帶民事訴訟進行調解的意愿;
(十)其他與審判相關的問題。
注:本條參照“刑訴法解釋”第一百八十四條。
第十一條 庭前會議一般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圍繞本辦法第十條所列的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依次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二)進行證據展示;
(三)庭前會議參會人員在會議筆錄上簽字。
注:本條參照《新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適用解答》P209-210頁。
第十二條 在庭前會議上,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合議庭組成人員、公訴人、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時,應當說明理由并提供相關的證據。
針對公訴人提出的回避申請,在庭前會議結束后由公訴人向本院匯報后由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并至遲在開庭前將決定結果告知人民法院和申請人。
針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提出的回避申請,在庭前會議結束后由審判長向本院匯報后由院長或審判委員會決定,并至遲在開庭前將決定結果告知申請人。
注:本條參照“刑訴法解釋”第二十七條、二十八條、二十九條。
第十三條 庭前會議前,當事人、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將申請書或者申請筆錄及相關線索、材料的復印件送交人民檢察院。
在庭前會議上,當事人、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對某一證據的合法性提出疑問的,公訴人員可以當場予以說明、解釋,或者播放錄音錄像。
上述問題在開庭前仍不能解決,公訴機關可以申請延期開庭。
注:本條第一款參照“刑訴法解釋”第九十八條。
第十四條 在庭前會議上,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提出擬出庭證人的名單;對書面證人證言、鑒定意見有異議,可以申請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出庭的,應當同意。
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向法庭申請公訴人提供的證人以外的其他證人出庭作證的,應提供證人詳細身份、有效聯系方式和住址以及擬證明的案件事實。人民法院經審查后認為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的,應當同意。
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的,應當說明理由并提交該人的詳細身份信息、專業知識技能證明等相關證據材料。人民法院經審查后認為確有必要的,應當同意。
注:本條參照“刑訴法”第一百九十二條、“刑訴法解釋”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一十七條。
第十五條 在庭前會議上,公訴人就檢察機關擬舉證的證據進行展示,公訴人除展示用于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證據外,在辦案中收集到的有利于被告人的案件信息材料也應一并展示。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也應對擬在庭審過程中舉證的證據進行證據展示。
審判人員可以詢問控辯雙方對相關證據材料有無異議,控辯雙方對相關證據有異議的,應記錄在案,在庭審時重點調查;對相關證據無異議的,在法庭調查時,對證據的舉證、質證可以相應簡化。
人民法院依法調查、核實的證據,應一并在庭前會議上展示,并分別征詢控辯雙方的意見。
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庭前會議后依法收集的證據,各方在開庭前應當及時提交法院,法院應及時通知各方。
注:本條第二款參照“刑訴法解釋” 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款。
第十六條 為避免法庭審判拖延,有利于持續審判,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就其他與審判相關的程序性問題向審判人員說明情況,提出意見。
第十七條 庭前會議只了解情況和聽取意見,法院不能在庭前會議中對回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等程序性事項作出裁定、決定。
雙方在庭前會議中提出的意見和問題,能夠在開庭前解決的,應盡量在開庭前解決,以免影響庭審正常進行。
注:本條參照《新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適用解答》P208-209頁。
第十八條 庭前會議的全部內容,由書記員制作成筆錄,同時制作《證據展示清單》、《有異議證據清單》。筆錄和清單先經審判人員審閱后,再交由其他與會人員閱讀或向其宣讀,確認無誤后,由與會人員簽名。
第十九條 本辦法如與現行法律或司法解釋不一致的,以法律或司法解釋為準。
第二十條 本辦法由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東莞市人民檢察院和東莞市司法局共同會簽后試行。
備注:非法證據排除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兩院三部《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及相關法律規定依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