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第635號,如何區分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傷害罪(致死)

最高法公布刑事指導案例第635號,《刑事審判參考》2010年第3輯總第74輯。整理資料來自,為你辯護網

楊春過失致人死亡案[635]——如何區分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傷害罪(致死)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楊春,男,1985522日出生,原系江蘇省無錫市匯家樂水業有限公司員工。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于200919日被逮捕。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楊春犯故意傷害罪,向濱湖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被告人楊春辯稱,不知道被害人在車上,其是在感覺車子顛簸后,下車才發現被害人被車碾軋了。

   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200812414時許,被告人楊春駕駛牌號為蘇B30687的輕型貨車至無錫市濱湖區景麗東苑20—11號車庫吳雪琴經營的雜貨店送桶裝凈水,楊春將水卸在吳雪琴店門口,吳要求楊將桶裝水搬入店內,遭楊拒絕。隨后楊春駕駛車輛欲離開,吳雪琴遂用右手抓住汽車的副駕駛室車門、左手抓住車廂擋板,阻止楊離開。楊春見狀仍駕車向前低速行駛數米并右轉彎,致吳跌地后遭汽車右后輪碾軋,吳因腹部遭重力碾軋造成左腎破裂、多發骨折致失血性休克,經送醫院搶救無效于當日死亡。

   濱湖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楊春因瑣事與被害人吳雪琴爭吵后,為擺脫吳的糾纏,欲駕車離開現場。在低速行駛中,楊春從駕駛室窗口處看到吳抓在車上,已經預見到自己繼續駕駛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因過于自信認為吳會自動撒手,不會發生危害結果,最終導致汽車緩行轉彎時,被害人吳雪琴掉地,并遭汽車后輪碾軋致死,其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之規定,以被告人楊春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一審宣判后,被告人楊春未提出上訴。

   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檢察院抗訴稱,被告人楊春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理由如下:楊春主觀上具有傷害的間接故意;楊春客觀上實施了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最終產生致人死亡的結果;一審判決認定楊春過于自信的過失沒有事實依據。

   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楊春明知被害人吳雪琴懸吊在其行側車窗外,已經預見到其低速行駛可能致使吳雪琴掉地受傷,但輕信吳雪琴會自動放手而避免嚴重后果的發生,最終造成吳雪琴死產的嚴重后果,其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楊春與吳雪琴雖因瑣事發生口角,但無明顯的爭執與怨恨;楊春關于案發當時急于脫身,且駕車低速行駛,認為吳雪琴會自己松手,不可能造成嚴重后果以及未能及時意識到吳雪琴倒地后可能會被右轉過程中的車后輪碾軋的辯解符合情理;綜合法醫鑒定以及楊春在事發后能積極協助搶救被害人等行為,應當認定被害人吳雪琴的死亡并非楊春的主觀意愿,楊春主觀上不具有傷害的故意,因此抗訴機關的抗訴理由和意見不予采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裁定駁回抗訴,維持原判。

   二、主要問題

   如何區分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傷害罪(致死)?

   三、裁判理由

   本案在審理中形成兩種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楊春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致死)。楊春明知被害人懸吊在其車窗外,駕車行駛可能造成被害人的身體傷害,但仍放任危害后果的發生,最終導致被害人死亡的結果發生。楊春主觀上具有傷害的間接故意,客觀上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應認定為故意傷害罪(致死)。

   另一種意見認為,楊春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楊春在看到被害人懸吊在其車門上時應該預見到駕車行駛可能致使被害人掉地受傷,但輕信被害人存車開動后會自動放手而避免危害后果的發生,最終導致被告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應認定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我們同意第二種意見。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傷害罪(致死)的區分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但在具體案件中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二罪在客觀上均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在量刑上差距很大,審判實踐中針對個案的定罪爭論時有發生。二罪難以區分的主要原因在于行為人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均出于過失,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均是違背行為人意志的,行為人并不希望發生這樣的危害后果。在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傷害中,行為人的認識因素也大致相同,即均預見到可能發生危害后果,這就使區分更加困難。

   那么二罪的本質區別在哪里?我們認為,故意傷害罪(致死)是故意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以成立故意傷害罪為前提,因此,行為人雖然對被害人死亡的加重結果系過失,但對造成被害人身體傷害系故意,也就是說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傷害被害人身體健康,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后果的發生。而過失致人死亡罪,行為人既無傷害的故意,更無殺人的故意,行為人對危害后果持否定的態度,既不希望發生被害人身體受傷的危害后果,更不希望發生被害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因此,本案巾判斷被告人楊春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是傷害的故意(間接故意),關鍵在于判斷行為人是不希望發生危害后果,還是根本不在乎危害后果是否發生,危害后果發生與不發生均不違背其意志。

   行為人的罪過不像客觀行為那樣容易證明,由于種種原因,行為人可能不會如實供述其實際想法,僅僅依靠口供進行判斷,難保不偏離事實。不過,罪過畢竟不是單純的思想,其必然支配一定的危害社會行為,并且反映在這一危害行為上,這就為我們認識行為人的主觀思想提供了一條途徑,即通過對客觀事實和外在行為的綜合分析推斷行為人的主觀罪過。具體到本案中,被告人楊春始終辯稱自己沒有傷害被害人的故意,經過對案件的起因、行為的對象和條件、行為的方式、行為的結果以及行為人對結果的事后態度進行全面考察,我們認為楊春的辯解符合法理與情理,其主觀上不具有傷害的間接故意,而是一種過于自信的過失。

   (一)從案件的起因考察,被告人楊春沒有放任傷害后果發生的現實動因

   判斷行為人對危害后果持怎樣的態度,首先應當考察案件的起因,從被告人與被害人的關系,雙方之間沖突的程度,是否存在足以使被告人放任危害后果發生的心理因素等方面進行判斷。對于本案,可以從以下一些情況進行分析:被告人楊春與被害人吳雪琴初次相識,二人不存在積怨;吳雪琴要求楊春將卸在店門口的桶裝水搬入店內,楊春明確表示拒絕,為此吳雪琴產生不滿,但二人之間并沒有發生明顯的爭執,雙方不曾惡言相向或實施過激行為;楊春為避免被害人糾纏,卸完水后隨即離開,二人接觸的時間很短,從見面到案發的時問間隔也較短,彼此不至于產生過大的仇恨。綜合上述情況,被告人楊春駕車離開應該是急于脫身,試圖逃避被害人要求的加重的勞動負擔,沒有放任被害人身體造成傷害的現實動因。

   (二)從行為條件和行為方式考察,被告人楊春具有輕信危害后果不會發生的現實條件

   間接故意不反對、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是因為如果阻止其發生,將直接影響行為人所追求的目的結果的實現,所以,間接故意行為人不僅沒有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打算,對有利于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因素也不予理睬。過于自信過失的行為人已經預見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還要堅持實施既定行為,是因為行為人根據一定條件相信自己可以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這種自信不是毫無根據的,而是具有一定現實有利條件的,如果行為當時根本就不具備避免危害結果的客觀條件,或者行為人沒有認識到這些條件,或者行為人不想利用這些條件避免危害結果,則說明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放任的態度,即間接故意。為此,我們需要通過對行為當時的條件和特點判斷行為人是否認識到那些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客觀條件,這些條件是否確實客觀存在從而足以使行為人產生輕信。本案案發時,被告人楊春剛剛發車,車速較慢,加上車身不高,被害人完全能夠雙腳著地,這些情況充分表明楊春是在試圖擺脫被害人的糾纏,希望自己穩速慢行的過程中被害人能自動放手。基于社會一般人的認識標準,被害人應當知道行駛中的車輛嚴禁攀爬、懸吊及此行為可能導致的后果,楊春據此認為,被害人會主動放棄這種違反交通法規、妨礙交通安全的行為,采取適當措施避免自己遭受傷害,并估計汽車在緩慢行駛過程中被害人放手著地不會造成什么傷害后果。綜合這些情況,應當認為,楊春認識到了行為時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一些條件,這些條件也確實客觀存在,因此楊春在主觀上不具備間接故意的特征,其主觀罪過應是過于自信的過失。

   (三)從對行為結果的事后態度考察,被告人楊春具有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愿

   間接故意不反對、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不會憑借條件或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于自信過失的核心在于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綜合考慮到了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有利因素,甚至往往能采取一定措施,或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或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設法避免危害結果發生。在危害結果發生后,行為人事后的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為時的心理態度,過于自信過失的行為人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所以,一旦發生危害結果,行為人非常懊悔,往往采取各種補救措施,如防止危害的擴大、盡量減少損害等,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往往無動于衷,一般不采取任何補救措施。具體聯系本案,楊春駕駛汽車時車速較慢,且沒有實施加速行為,說明其采取了自認為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措施,相信自己穩速慢行,被害人會自動放手,不致對被害人造成什么傷害。被害人被碾軋時汽車僅駛出數米,楊春發現后車輪有不正常跳動后隨即下車查看,事發后留在現場積極協助搶救被害人直至被抓獲,并支付了即時發生的搶救費用,其采取的上述補救措施表明其內心懊悔,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完全違背其主觀愿望,而非放任危害后果的發生。

   綜上,第一、二審法院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追究被告人楊春的刑事責任,而不認定楊春構成故意傷害罪(致死)是符合本案事實的,適用法律是正確的。

   (撰稿: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 徐振華 徐竹梵 審編: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  宋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過失致人死亡和故意傷害致死
隨【楊春福】看“庭辯”——江蘇法律職業共同體技能大賽之“模擬庭辯”
羅靖故意傷害案-典型案例-證據與案例-大連法律網(大連法律論壇)王希勝律師大連資深律師大連離婚律師大連交通事故律師大連房地產律師大連刑事辯護律師大連勞動律師大連法律顧
輕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如何定性
從犯罪行為的致害蓋然性出發區分罪過 單宇馳
【說法】故意傷害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如何認定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阳市| 科技| 疏勒县| 红桥区| 岑巩县| 北海市| 宁阳县| 保德县| 治多县| 蒙城县| 丰县| 邵阳县| 大方县| 民权县| 根河市| 宝应县| 长阳| 鹿邑县| 柘城县| 蓝田县| 大渡口区| 星子县| 南丰县| 乌拉特后旗| 鞍山市| 独山县| 海林市| 新野县| 澄城县| 九寨沟县| 工布江达县| 霞浦县| 昌吉市| 建湖县| 水城县| 南充市| 长垣县| 闸北区| 离岛区| 罗江县| 河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