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放支架的家屬或朋友,都會提到這樣的問題:既然能放支架,為什么不把血栓抽血出來?
這里面有很多誤區:
1、并不是所有放支架的血管都有血栓。2、放支架和抽吸血栓是兩種技術。3、部分血栓確實能抽吸,但只是部分,且即使抽吸血栓后,也可能還得支架。4、心臟血栓疾病的大數據告訴我們,對于大部分血栓疾病,抽吸血栓并不是最好選擇。
接下來,我們就一一解答這些誤區:
一、放支架的血管,不一定有血栓
最常見的支架就是心臟支架,當然現在還包括頸動脈、外周血管支架、腎動脈支架等等等等。我們就以心臟支架為例,當心臟的血管狹窄超過80%,這時候大部分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不但會反復發作心絞痛,對于不穩定的斑塊,因為心絞痛心肌缺血發作,還可能會導致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引發心肌梗死,所以,這時候需要支架來控制心絞痛發作。
這種狹窄病變需要支架,但并沒有血栓,沒有血栓,自然談不到抽吸血栓了。
二、放支架和抽吸血栓是兩種技術
支架簡單理解,就是把支架通過導管放到血管狹窄的部位,這時候,用一個球囊,好比一個小氣球一樣,把這個支架通過充氣壓力打起來,這時候支架就會把狹窄的血管支撐起來,撤出球囊,那么這時候狹窄的血管官腔就恢復正常了,這是支架。
抽吸血栓,同樣是通過導管,把導管開口放到血栓的部位,這時候,通過負壓,也就是抽吸,那么血栓就會被吸到導管里面。但血栓抽吸的時候,并不是所有血栓能被抽出來,血栓就是血塊,血塊不會老老實實的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導管碰到血栓后,血栓會移動,且大血栓會變成小血栓,所以抽吸血栓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完美。
三、就算抽吸后,大部分還得支架
我們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能把血栓全部抽吸出來,血管內沒有血栓了,但斑塊狹窄還是存在的,血栓是斑塊破裂后形成的血塊,也就是血管內壁出血形成的血塊。但斑塊會一直在血管里,就算沒有血栓了,這個固定狹窄還是存在。如果不支架,那么血流就會緩慢,不但還會心絞痛,緩慢的血流在斑塊處,還可能會導致血栓形成。
所以,對于大部分經過抽吸血栓后的血管,可能還需支架把狹窄支撐起來,這樣官腔才能恢復正常,控制心絞痛,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預防心肌梗死。
四、大數據告訴我們抽吸血栓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大數據,也就是目前的心肌梗死搶救指南,這些指南都來自于大數據,大量的病例觀察結果,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抽吸血栓的病例并沒有獲得更好的收益,也就是抽吸血栓沒有不抽吸好,直接擴張,支架對于大部分心肌梗死效果更好。
當然對于血栓特別嚴重的,該抽還得抽,但抽了血栓不代表不用支架,因為這雖然是血栓導致了心肌梗死,但固定的狹窄依然存在。
總之,醫學家,科學家,肯定比醫生牛,醫生也是按照指南辦事,反過來難道不是學醫的人的水平比醫生還高,比醫學家科學家還高明?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家的人來做,不要瞎操心,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是為家庭社會為國家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