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40層,住了8年,感受頗深,本來住高層是為了享受生活,可真正住進去后卻讓人崩潰,便宜30萬賣,還是沒人愿意接手。
作為過來人,奉勸想要買高層的朋友,一定要謹慎,不要像我一樣活在后悔之中,我來談談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都搬回了低層,建議您認真看完文章。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特別自卑,因為我家住在老舊小區的6樓,房屋老化,小區唯一的綠化就是院子里的幾顆白楊樹。我們小區沒有電梯,每次回家爬樓就像是在“爬山”,為了我那小小的自尊心,我很少邀請朋友來我家里玩。
記得那時最開心的就是,每到周末爸爸就會在家陪我玩游戲。可每次剛玩不久,就會有人上來敲門說我們聲音太大了,原因是這里的房子隔音太差了。久而久之,這對我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難過的時候我就爬到樓頂去看風景,那時,我就在心里暗暗發誓,將來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搬離這里,我要住到高樓里去看風景。
終于,在我28歲時,我買下了一套高層,總層高42層,我買了40層,終于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在拿到房子之前,我就開始看裝修了,我幻想著早上在陽臺看日出、晚上躺在陽臺吹晚風的美好生活。
搬進了高層后,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白天我站在陽臺上欣賞著云闊天高,方圓10公里內的景色盡收眼底,有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感覺。
夜晚我站在陽臺上吹風,望著萬家燈火,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清凈自在,好不愜意。累的時候就躺在搖椅里,看著漫天星辰,卸下所有的疲憊,就這樣慵懶地躺著,身心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
我深愛高層的四季,春天可以看到遠處的桃花和油菜花,夏天可以躺在搖椅里看星星,秋天可以看到遠處金色的稻田和南飛的大雁,冬天可以在下雪時接上一片雪花,這些都是我住高層所享受到的。
1.私密性好
我之前住在老小區的6樓,夏天在家的時候,為了隱私,我一般都會把客廳窗簾拉下來,這樣客廳就會很暗,只能打開燈來照明,感覺很壓抑。
而住在高層就可以避免低層住宅的人群看到,白天不用開燈,可以節省一部分電費,還能避免產生一些不好的情緒。
2.采光通風好,心情好
我住的高層沒有任何遮擋,采光、通風沒得說,坐在陽臺上,陽光灑在臉上,可以美美地小憩一會兒。
高層的陽臺基本上每天都有風,只要站在陽臺上,就能感受到清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另外,因為高層通風好,衣服幾乎都是當天就干了,再也不用因為著急上班,穿著半干的衣服了。
3.高層相對安靜、噪音小
之前住在低層,樓下的汽車鳴笛聲、小商小販的叫賣聲、大爺大媽跳廣場舞的聲音,一度讓我陷入了崩潰。
我睡眠本來就淺,中午想要午休,剛睡著就被窗戶外汽車的喇叭聲吵醒了,汽車輪胎與地面的摩擦聲好像就在我耳邊。無奈之下,我只能通過聽音樂緩解,可還是睡得不安穩,被噪音支配的恐懼,很折磨人。
但自從住進高層后,這種情況就很少發生了,再也不用忍受生活噪音了,總算是能睡個安穩覺了。
1.遇到惡劣天氣時,內心的恐懼
下大雨時,聽著外面噼里啪啦的雨聲,我生怕把窗戶給“砸”破了,如果碰到刮風打雷,那就更刺激了,老婆孩子都被嚇哭了。不過,偶爾還會有小驚喜,大雨過后還可能會看到彩虹。
刮大風時,聽著外面的“呼呼聲”,像極了科幻大片的開頭。只要是刮大風時,老婆就會頭暈,因為她感覺家里房子在晃,家里的孩子也害怕,這房子基本呆不住。
低溫時,冬天突然降溫時,家里就像冰窖一樣,屋里雖然開著暖氣,那溫度也好不到哪去,因為樓上人少,散熱太快,這時候我們一家人就會提前鉆進被窩取暖。
高溫時,夏天太陽暴曬一天后,晚上回到家就像進了蒸籠一樣,不小心坐在搖椅上,那叫一個爽,燙得一跳而起。因為高層陽光足,家里的家具、裝飾品被陽光曬得褪色了,老化得很快。
高層住宅,特別是樓層越高的高層住宅,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冬冷夏熱。
2.信號差
平常在公司5G的信號,到了家里就變成了4G,有時候老板發來微信,半天收不到,等看到信息回過去,又會因為沒有及時回復被老板臭罵一頓。
3.等電梯等得讓人抓狂
我們這里是一梯兩戶,42層共84戶人家,這個樓盤年輕人又多,到了上班時間,大家都要出門,幾乎每兩層都有人用電梯,走走停停的,經常一等就是15分鐘,對于急性子的我,真是一種折磨。
因為等電梯太慢,我都害怕坐電梯了,平常下去領快遞、倒垃圾都非常不方便,遇到緊急情況就更是讓人著急。
如果運氣不好,再碰上停電或者電梯壞了。好家伙,爬個40層,就好像經歷了一次爬山,靠著自己的兩條腿爬上來后,兩眼發黑,頭暈目眩,住過高層的人應該深有體會。
4.灰塵多,難打掃
說到打掃衛生,我和老婆真頭大,只要開著窗戶,只用兩天時間,家里的茶幾上、桌子上、電視上都是灰塵。而且高層還不能掃地,得用吸塵器,因為那些灰塵都是輕飄飄的,一掃它就飄,打掃起來非常費時費力。
5.高層同樣有蚊蟲
我之前以為住進高層就不會被蚊蟲叮咬了,沒想到家里蚊蟲也不少,據說蚊子是坐電梯上來的。在高層還會見到一些大蟲子,比如蜻蜓之類的,真是難以想象。
6.高層干燥、花草不好養
因為住在高層,終于擺脫了低層的潮濕,可能是因為樓層太高,有幾個親戚來我家做客,說在我家明顯感覺胸悶,有缺氧的感覺。而且我家的花草不好養,搬到我媽媽那里又長好了。
1.日常生活不方便
住在高層住宅真的是“成也電梯,敗也電梯”,電梯屬實能讓出行更加方便,但遇到高峰期,要等幾波才能進電梯,才能進電梯非常耗時。
另外,很多住高層的人都跑到天臺上去晾衣服,但是現在大多數小區都不允許住戶私自在頂樓天臺上曬衣服、曬被子,主要是擔心高空墜物傷人傷物。
住在高層,在家里晾衣服也是心驚膽戰的,如果遇到大風,衣服就會被吹跑,住在低層還能下樓去找衣服,但是高層根本不知道去哪個方向找。
因為住得太高,看著樓下的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戲、院子里的枝繁葉茂、鳥語花香好像跟自己沒有太大關系。再加上父母年齡大了,因為下樓不方便,他們下樓的次數越來越少。
2.生活成本增加
在城市中,一般的普通水壓不能滿足高層住戶使用水的需求,因此很多小區就為了高層就配備了二次加壓設備,這些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就會產生二次加壓費。樓層越高,加壓費用也就越高。
另外,高層每個月的管理費、電梯使用費、垃圾費、供暖費、二次加壓費等等……這樣算下來真是一筆“巨款”。
3.安全隱患
(1)消防隱患
消防問題是所有建筑避不開的話題,現在的開發商對于消防問題也十分重視,建材都使用了防火材料,但是高層住宅的容積率高、住戶多,因此發生火災的概率相對比低層高。
如果真的發生了火災,高層用戶只能從樓梯、安全通道逃生,這樣增加了逃生的時間,還容易造成二次受傷的風險(比如樓梯踩踏),而且樓層越高,消防員救火的難度越大。
(2)地震隱患
住在高層心里不踏實,有次我半夜感覺床在搖晃,早上醒來看電視新聞說某地發生了5.2級地震。
如果發生地震時,樓層越高,對地震的感知就越明顯,隨著高度的增加,地震時水平晃動的擺幅就會更大。除了高樓層震動感應強烈以外,逃生避險的難度也比低層更大。
雖說發生地震是一個概率的問題,但是誰也不知道這種概率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學習防震逃生知識,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3)高層隱患
如果家里有人有恐高癥,再碰到物業不讓封陽臺,不讓裝防盜網,在陽臺窗戶旁邊都心驚膽戰的,家里再有個調皮的孩子,就更擔心居住安全問題了。
4.高層的性價比不高
大多數人都認為高層視野好,住著舒服,這也導致開發商把高層的價格定得很高。
另外,高層的裝修費用也高。同樣是裝修,高樓層的費用相對高些,主要是因為裝修的時候,需要將主材和輔料都搬到樓上,讓師傅搬運的話就會收取一定搬運費。
如果購買名貴的家具、家電時,往往還要通過吊運的方式,這就增加了很多費用。
我們都知道高層是有公攤面積的的,公攤面積一般由電梯井、消防通道、公共走廊、值班室、避難所等公共設施占用。高層建筑的公攤面積一般占總建筑面積的25%左右,少數高層建筑的公攤面積甚至達到30%左右,顯然,買高樓不太劃算,這導致很多人離開高層。
5.高層住宅不保值,轉手困難
我住在高層后,給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就想著把這套方向掛出去賣掉,沒想到比當時的價格便宜了30萬,還是沒有賣出去,想轉手都困難。
我們都知道70年土地使用權自動續期政策,很多人開始擔心未來拆遷問題,怕高層拆不起、拆不動,怕將來的高層會變成“貧民窟”,再加上房價不穩定,很多人買房時,都對高層住宅小心謹慎。但如果你買房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自己住,那就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因素。
1.如果是年輕夫妻,可以選擇21—24層的高層,因為有著性價比高、通風、采光良好、私密良好等優點。
2.如果家有老人跟孩子,可以選擇1—6層,因為出行的方便、活動空間大,能給老年人和孩子帶來便利。
3.如果是三口之家,可以選擇11—15層的中間樓層,既避免了過高的麻煩,又避免了過低帶來的衛生差、噪音大等問題。
4.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買“黃金樓層”,不高不低,安靜舒適,不會帶來諸多不便。
寫在最后:我們買房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樓層,如果自己拿不定主意,可以多問問家里人的意見,避免沖動消費,多去了解一些購房的規則,可以幫我們省很多錢。
樓層沒有好壞,每層都有優缺點,要通過自身的購買力、價格、家庭成員、采光、通風、物業、小區綠化等來選擇自己需要的房子,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樓層。